沈陽市社區60~65歲老年人自立生活能力及影響因素
黃馨李德尚孫煒1
(中國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遼寧沈陽110001)
摘要〔〕目的 調查沈陽市60~65歲社區老年人自立生活能力水平及其影響因素。方法隨機抽取沈陽市310名無認知功能障礙的60~65歲老年人進行面訪調查。結果具備自立生活能力的比例為63.9%。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表明,看電視、獨自出遠門能力、一口氣不間斷走15 min、慢病罹患、營養均衡、睡眠質量等因素對老年人自立生活能力的影響顯著。結論沈陽市60~65歲老人自立生活能力水平較低,其自立生活能力主要受社會參與、移動能力、健康狀況、個體行為等因素的影響。
關鍵詞〔〕自立生活能力;社會參與
中圖分類號〔〕R195〔文獻標識碼〕A〔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1102193);遼寧省科學技術計劃項目(2011225020)
通訊作者:孫煒(1975-),女,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老年健康促進研究。
1中國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環境衛生教研室
第一作者:黃馨(1992-),女,主要從事流行病學調查研究。
隨著老齡化的日趨發展,提高老年人的自立生活能力將大大減輕老齡化帶來的巨大社會負擔〔1〕,是應對老齡社會的最有效途徑之一〔2,3〕,是建立積極老齡化社會的重要基礎〔4〕。本研究旨在了解老年人自立生活能力及其相關影響因素。
1對象與方法
1.1調查對象隨機整群抽取沈陽市某小區居住5年以上,年齡60~65歲、能夠參加并愿意配合問卷調查的395名老年人,進行面訪調查,獲得385例(97.5%)填寫合格的調查問卷。進一步認知功能篩查 (MMSE) 出無認知功能障礙的社區老人310人,具備自立生活能力者198人。
1.2調查方法及內容由統一培訓的調查員進行入戶面對面調查,調查內容包括:自立生活能力、人口統計學信息 (年齡、性別、婚姻、居住狀況、退休金)、健康狀況 (慢性病罹患、視力、聽力、睡眠障礙)、移動能力 (一口氣不間斷走15 min、獨自出遠門能力、跌倒史、是否擔心跌倒)、個體行為 (吸煙、飲酒、散步、鍛煉、飲食規律、營養均衡) 及社會心理因素 (孤獨感、娛樂活動參與、看電視、家庭關系、鄰里關系、子女孝順) 等。自立生活能力采用工具性日常生活工具量表(IADL)〔5〕。該量表主要評價使用交通工具、做飯、做家務、吃藥、洗衣服、購物、打電話、處理錢財等8項能力。所有測量項目均能獨立完成者定義為具備自立生活能力。
1.3統計學分析應用SPSS17.0軟件進行χ2檢驗,Logistic回歸分析及Kappa法檢驗。
2結果
2.1人口統計學信息對自立生活能力的影響有退休金組的自立率顯著高于無退休金組(P<0.001)。見表1。
2.2健康狀況對自立生活能力的影響未罹患慢性病、睡眠質量好的老人自立生活能力較強 (P<0.05),而視力及聽力對自立生活能力的影響不顯著。見表1。

表1 單因素分析60~65歲老年人自立生活
1)數據缺失
2.3移動能力對自立生活能力的影響4個調查的因素均顯著影響老年人自立生活能力(P<0.05)。見表1。
2.4個體行為對自立生活能力的影響經常散步或鍛煉組的自立率高于不經常散步或鍛煉組,營養均衡組自立率亦顯著高于營養不均衡組(P<0.05),而吸煙、飲酒及飲食規律等因素的影響未見統計學差異,見表1。
2.5社會心理因素對自立生活能力的影響無孤獨感組、參與娛樂活動、經常看電視組自立率均顯著高于孤獨感、不參與娛樂活動、不經常看電視組 (P<0.05),而家庭關系、鄰里關系和子女孝順對自立生活能力的影響未見差異。見表1。
2.6自立生活能力影響因素的多因素分析將年齡和性別固定在模型中,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看電視與老年人自立生活能力的相關性最高,其次為獨自出遠門能力、一口氣不間斷走15 min、慢性病罹患、營養均衡、睡眠質量。見表2。

表2 Logistic回歸分析60~65歲老年人自立生活能力的影響因素
1)固定在模型中
3討論
本研究表明沈陽市60~65歲老年人獨立生活比例高于65歲以上城區老人〔6〕。社會參與是影響老年人自立生活能力的重要因素〔7〕。有研究發現〔8〕,玩牌、打麻將或下棋是老年人自理生活能力的保護因素。本研究發現,社會心理因素是剛步入老齡狀態者自立生活能力的主要影響因素。本研究表明社會參與是影響早期老年人自立生活能力的最主要因素。看電視是老年人接觸社會最簡單易行的方式,能夠使他們及時了解社會的動態,有助于其認知能力的維持,進而益于維持其自立生活能力。
移動能力與慢性病、體力的退行性變化及老年人活動的減少均密切相關〔9〕。獨自出遠門能力不僅體現了老年人良好的機體狀態,還涵蓋了老年人對社會的認知能力。具備獨自外出能力的老年人,其日常生活的依賴性勢必較低。而一口氣不間斷走15 min體現了個體的體能狀態。體能越強,則機體狀態越健康。患病使得老年人的行動不便,進而影響其日常生活能力〔7,10,11〕。而睡眠質量好不僅機體狀態良好,日間生活中思維、意識亦能保持清晰,這必然會益于老年人對日常生活事務的處理。本研究結果與Corona等〔12〕研究結論一致。保持營養均衡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要加強老年人的膳食管理,注重合理飲食結構。
4參考文獻
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The role of physical activity in healthy aging〔R〕.WHO Aging and Health Programme,1998.
2Diehr PH,Thielke SM,Newman AB,etal.Decline in health for older adults:five-year change in 13 key measures of standardized health〔J〕.J 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2013;68(9):1059-67.
3桑德春,樸春花.老年人生活能力評定及康復〔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6;12(11):972-4.
4趙懷娟,朱艷松.老齡化研究新視角及其政策應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9):1969-71.
5Ng TP,Niti M,Chiam PC,etal.Physical and cognitive domains of the 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validation in a multiethnic population of Asian older adults〔J〕.J 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2006;61(7):726-35.
6袁桂霞,李巖,付莉,等.十堰市城區老年人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及相關因素調查〔J〕.護理學雜志(綜合版),2009;24(13):78-80.
7Stuck AE,Walthert JM,Nikolaus T,etal.Risk factors for functional status decline in community-living elderly people: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J〕.Soc Sci Med,1999;48(4):445-69.
8趙惠芬,李紅,黃華玲,等.福州市鼓山鎮4237名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及影響因素調查〔J〕.中華健康管理學雜志.2009;3(2):95-8.
9Grimley Evans J.Prevention of age-associated loss of autonomy:epidemiological approaches〔J〕.J Chronic Dis,1984;37(5):353-63.
10Chiu HC,Mau LW,Tasi WL,etal.Chronic medical conditions as predictors of functional disability in an older population in Taiwan〔J〕.Austral J Aging,2004;23(1):19-24.
11Fortin M,Lapointe L,Hudon C,etal.Multimorbidity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rimary care:a systematic review〔J〕.Health Qual Life Outcomes,2004;2:51.
12Corona LP,Pereira de Brito TR,Nunes DP,etal.Nutritional status and risk for disability in 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in older Brazilians〔J〕.Public Health Nutr,2012;1(3):1-6.
〔2014-09-11修回〕
(編輯安冉冉/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