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_鄧紹渝
學習行業先進經驗 因地制宜創新發展
重慶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_鄧紹渝

“中國城市軌道交通行業師資第一期培訓班”如白駒過隙轉瞬結束,然而專家導師們精彩教授仍在腦海中回旋。在這辭舊迎新的時刻,我想,就參加培訓引發的個人思考談兩點感受:
第一,協會組織的培訓,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本次培訓課程生動翔實、合理有序,既有國家大政方針的講解,也有企業先進經驗的介紹;既有扎實的理論指導,也有精湛的操作演示;既有專家的悉心傳導,也有學員的熱情互動……稱得上是一次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經典。
城市軌道交通專業人才短缺,培訓師資鳳毛麟角,對員工培訓的教學水平、管理能力也參差不齊,對城軌行業發展尤為不利。標桿企業員工培訓的成功經驗是寶貴的,是辛勞與智慧、傳承與創新的結晶。他們各有千秋的先進實踐經驗與參訓者分享,讓眾多后來者少走彎路,并能站在前人的肩膀高屋建瓴,攜手齊頭并進,甚至后來居上。
“老大哥們”的理論、方法、經驗、模式……我們也是可以“拿來主義”的!當然,這里不是生搬硬套,而是要在他們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更多地借鑒和吸收其成功的做法,然后結合我們自身實際,因地制宜、量入為出,避免華而不實。因為每家都擁有申通地鐵這種行業羨慕的實訓場地顯然是不太現實的。
第二,行業培訓要登高望遠,抱團取暖,乘勢而為。
眼下,培訓場地、設備缺少,標準、教材匱乏,資金、師資短缺等等是我們從事行業培訓工作共同面臨的問題。大家也期待建設、補充、完善和開發,但在這大數據資源網絡共享時代,是單打獨斗、各自為政,耗巨資建設一個規模龐大、功能齊全的培訓中心(基地)?還是開發一套標準、教材,培養一群師資呢?
令業界欣慰的是,近兩年,協會根據城軌交通行業人才發展實際,開始在標準制定、教材編寫、規劃設計和師資培訓方面加大投入,初見成效。那我們接下來建議協會是否通過行業和政府層面,抓住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契機,依托國家公共實訓基地建設項目,在整個城軌行業內統一規劃培訓中心(基地)建設方案,由標準、制式相同或相似的企業或院校合作,進行共建共享,集約化管理,降低建設、運營成本,整合資源,抱團取暖,乘勢而為,攜手共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我所在單位——重慶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是重慶市唯一承擔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運營和沿線資源開發一體化的大型國有控股軌道交通客運企業。一晃20多年過去了,我們建成并運營了2條單軌線、2條地鐵線,運營里程超200公里!在建工程也有150多公里,公司資產達到900多億元,職工已超過萬人,我們最高的日客運量240萬乘次。更令我們這些年輕人自豪的是,公司的網絡化運營規模位居全國第五、中西部第一,各項客運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說到人才培養,捷尚軌道交通職業培訓學校在業內也是響當當的,雖然成立5年多,但獨有的跨座式單軌技術優勢卻十分厲害,不僅有專職培訓管理人員30多名,集團內部兼職培訓師就有560余名,另外聘高校、同行的教授、專家及培訓師數十名,28個行車關鍵崗位實訓室,有專業的多功能報告廳和形體訓練房,可同時容納2800余人進行理論和實操培訓。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城軌交通發展突飛猛進,人才需求源源不斷,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培訓工作一定會百花齊放、異彩紛呈,我們個人也會與企業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