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瑞黛賢
【摘要】《活著》與《百年孤獨》同是講述家族的悲劇,《活著》是不完善的社會影響了人物的命運,《百年孤獨》則是病態的社會導致了人物存在意識的改變。觀察作品中的人物,發現人物沒有自由意志,而是在一種預先安排好的環境(抑或是時代背景)下生存,作品中人物的抉擇與家庭命運的趨向都已形成既定的規則。本文將從三個方面探討兩部小說中的命定性。
【關鍵詞】宿命;不可逆轉;命定性
春秋戰國時期,有儒家學者提出“死生有命,富貴在天”,認為人一生的命運冥冥之中受一種隱在的超能力控制。人的旦夕禍福與神靈無關,也與各人的品性無關,而是與命運有關。在《活著》與《百年孤獨》這兩部文學作品中,孤獨與死亡主導了兩個家族的命運,而這種宿命是與生俱來的,不可逆轉的。通過分析《活著》與《百年孤獨》中的人物個性、命運和時代背景,從而證實其中的命定性。
《活著》講述的是一個典型的封建中國家庭的衰敗史,從劇情上來看,亡家、失妻、喪女、白發人送黑發人,作者用種種悲劇詮釋著主角的命運,小說的結尾是一段內蘊甚深的文字:“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著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著她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夜來臨。”
《百年孤獨》講述著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的故事,重復雷同的姓名,不一樣的個性,混亂的婚姻,布雷迪亞家族從始至終都被孤獨的陰影籠罩,作者“鋪陳一種循環的時間感。事情一再地重現……不斷繞回原點。”以此來體現這個家族擺脫不了的孤獨。作者運用魔幻現實主義的寫作技法把夢幻與現實融為一體,勾勒出整個拉丁美洲的群像。
《活著》與《百年孤獨》同是講述家族的悲劇,《活著》是不完善的社會影響了人物的命運,《百年孤獨》則是病態的社會導致了人物存在意識的改變。觀察作品中的人物,發現人物沒有自由意志,而是在一種預先安排好的環境(抑或是時代背景)下生存,作品中人物的抉擇與家庭命運的趨向都已形成既定的規則。以下我從三個方面來分析。
一、人物個性
《活著》中的家珍,原本是大戶人家的小姐,漂亮、賢惠,從小被家里人呵護寵愛,在嫁給福貴之后,她生命的主旋律是她的丈夫,在這樣的家庭模式中,她扮演著父親和母親的雙重身份。“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傳統家庭觀念,勤勞、善良,忍辱負重、任勞任怨的中國傳統女性形象。這些舊中國的傳統,所有女性都是遵循這樣的規則。這些是家珍無法擺脫的,她只能去順應,更不能起身反抗。《百年孤獨》中的第一代女主人烏蘇拉曾經是害羞的少女,但是她性格中的要強和不妥協卻讓她無法對家庭中的一切坐視不管,接著她挑起了生活的重擔,幫她的丈夫打點一切。烏蘇拉身上濃縮了拉丁美洲女性的優點——強壯的身體、堅強的性格,這些是與生俱來的,并不是因為烏蘇拉想要去維持支撐,而是因為命運需要她這樣做。《活著》里的福貴,不折不扣的敗家子,驕奢淫逸永遠比勞動重要。但是當一系列的災禍,家人身上的悲劇發生在他的眼前,他開始變得堅強。他的改變不是出于他的自我選擇而是這些悲劇促使他覺醒。而《百年孤獨》里第二代的阿卡迪奧,小時候是布恩迪亞家庭中最乖的兒子。在一次當地吉普賽人的表演后,選擇隨行離家出走,再回到家時,已經變成了一個高大的土匪。他無法抗衡他的命運,因為他沒有把握這些事件的力量。
二、家庭命運
維系兩個家族生命的一個是孤獨,一個是死亡。這是兩個家族無法擺脫的命運所在,但是在面對不可逆轉的命運的同時,家族和家庭中的人想要去抵御這種命運,卻從未成功。布雷迪亞家庭通過愛欲來擺脫孤獨,福貴家庭通過不斷維系家庭里人與人的關系來抗爭死亡。到最后,布雷迪亞家族雖然一家人仍舊生活在一起,但其實母子、夫妻之間的真實感情蕩然無存。而福貴家族,最終只剩下一人過完他熙熙攘攘的一生。他們無法去選擇自己的命運,這些既定的因素已經存在,所以在這兩部小說中強調一種命中注定。所謂“知天命”,就是指終于通曉自己的命運,然后聽天由命。小說結尾,福貴失去了他所有的親人,但是卻終于明白了生命的真諦。當整個家族已經毀滅、整個部落馬上消失、奧雷良諾終于了解到整個家族的命運,但是他也知道無法改變。這些小說中人物所經歷的苦難與折磨,孤獨與死亡,一定程度上是在大時代的作用下所影響的,時代背景也成為命定性的成因之一。
三、時代背景
《活著》講訴了在大時代背景下,徐福貴的人生和家庭不斷經受著苦難,經歷了多次運動給他帶來的窘迫和不幸,更是一次次目睹妻兒老小先他而去。書中人物的死都伴隨一個歷史大背景的發生,這些小人物永遠無法擺脫自己貧賤的命運,他們只能不停地在自己貧賤的命運中不斷翻滾、不斷抗爭。
《百年孤獨》人物的活動軌跡也離不開拉丁美洲的變遷,從1830年至上世紀末的七十年間,哥倫比亞爆發了幾十次內戰。奧雷良諾上校參加起義三十歲左右,他發動的數十場武裝起義,而布恩迪亞家族中的人物身上所存在的特質恰恰是這種病態的現狀導致的。家族中的女性控制不住欲望所帶來的侵擾,使繁殖這個本身正常的生命過程卻被異化。整個部落的戰爭像游戲一樣隨意。長期被英、法國等國家掠奪和侵擾,內部又持續不斷的戰爭,這些因素都決定了拉丁美洲國家人民的命運。
四、結語
《活著》與《百年孤獨》揭示了一個向死而生的過程,在這個向死而生的過程中,這種悲劇所帶來的痛苦卻造就了一種人性的希望。兩部小說中的主人公都在試著抵御這種命運,但都以失敗告終。兩部小說的最后,作者像是在回答一個問題“什么時候我們會知道自己的命運?只有當一切結束的時候,才會知道命運如何操弄我們。”通過對一個家庭的塑造、對一種悲劇名命運的描繪,構建出一個時代的母題“人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結尾處,《活著》給出了命運的答案,最終福貴懂得幸福的來之不易。《百年孤獨》則用颶風把整個鎮子一掃而光,其中意味耐人尋味。但是“人的偉大在于扛起命運,那么當人類無法挑戰,我們就應該去學會承受命運給予我們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