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吁軍
【摘要】民辦本科院校數碼藝術專業建設的根本在于學生和老師,民辦本科院校數碼藝術專業建的創新也是以學生和教師為切入點。在專業建設上確保教師充分發揮自身潛能,在課程設計上突出學生的能力培養和綜合素質提高。
【關鍵詞】民辦;本科院校;數碼藝術;設計;專業;建設
一、數碼藝術設計概述
數碼藝術設計通常指的是數碼化的作品,一般服務于以下幾種行業:廣告、影視、動畫、漫畫和游戲業。內容是純藝術創作到廣告設計,可以是二維三維、靜止或動畫。如平面印刷品的設計、網頁設計、三維動畫、影視特效、多媒體技術、以計算機輔助設計為主的建筑設計及工業造型設計等。國際上習慣將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視覺設計和生產的領域通稱為CG——由CG和虛擬真實技術制作的媒體文化,都可以歸于CG范疇。CG行業已經形成一個以技術為基礎的可觀的視覺藝術創意型經濟產業。其替代傳統繪畫手法前景光明,在建筑、影視、動畫、廣告、游戲行業得以大力發揮,在我國發展潛力巨大,勢不可擋。
二、民辦本科院校數碼藝術設計專業建設的創新思維
(一)民辦本科院校數碼藝術設計專業建設的核心是學生和教師
民辦本科院校數碼藝術設計專業取得成績的標準是培養出來的學生得到社會的認可。民辦本科院校限于當前的高考招生體制,無法在一本線錄取高考考生,而錄取的考生大部分高考分數不高,其綜合素質相對較低。在數碼藝術設計專業錄取的考生也存在這樣的問題。數碼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綜合素質不高也制約了該專業的發展,某種程度上來說數碼藝術設計專業的發展必定是該專業學生的發展。而學生的發展,離不開數碼藝術設計專業教師的努力。只有高素質的教師,才有教出高素質學生的可能。就現有的中學教育模式來說,相當多的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是無法在中學階段得到體現的,相當多的學生在大學階段顯現出了相當的創造力和想象力,而這些需要高素質的教師進行點撥和開發。
(二)充分調動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
民辦本科院校在現有的生源背景下,短期內是無法招收到大量高素質生源的,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只能在對在二本、三本招生。因此,民辦本科院校數碼藝術設計專業建設需要教師付出艱辛的努力,不斷開發數碼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潛能,提高數碼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是大學稱之為大學的基礎,沒有教師不成其為大學,在民辦本科院校更應該注重教師的作用和地位。就數碼藝術設計專業而言,應當充分調查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首先,從物質上應該保證教師的收入水平。好的老師,必然需要一個好的物質條件相對應,否則招到高水平的教師。在收入上分配上,應當優先向教學一線的教師傾斜。其次,保障優秀教師的上升通道。除了物質的保障外,好教師都有較強的事業心,讓教師有足夠的上升通道才能留住好老師。最后,鼓勵數碼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師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參與實際的設計創造,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通過教師的實際創造帶動學生的創造性的發揮。
(三)課程設計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高素質學生
民辦本科院校數碼藝術設計專業的課程設計,大多采用完全的案例教學法,大量優秀作品的示例與演示、結合實際的練習素材、多媒體環境教學,邊講邊練,循序漸進的引導學員迅速掌握知識和技能。此種方法能夠快速地讓學生掌握數碼藝術設計專業的技術和方法,能夠第一時間的適應用人單位的要求,能夠快速地獲得用人單位的肯定。但是,數碼藝術設計不是流水線上的作業,而是一個需要創造性的工作。簡單的勞動技能,無法滿足當前社會對設計創造性、新穎性的要求。因此,民辦本科院校數碼藝術設計專業的課程設計應當注意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避免民辦本科院校數碼藝術設計專業過度注意實踐,而忽視理論的狀況。學習理論的目的在于指導實踐,并且理論的作用在于為未來工作中的創新提供思維靈感。單純的技術性指導培養出來的只是工匠,而設計專業需要的是創新和靈感。因此,在課程設計上注意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均衡。注意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開設美學、國學等課程,加深學生的人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