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帶一路”戰略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舉措,開創了“走出去”戰略的全新局面。然而,連接歐亞非、跨越26個國家和地區的廣袤經濟帶使得中國企業的國際化經營不可避免的遭遇利率、匯率風險以及大宗產品價格波動等各種不確定性,同時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快,中國爭取大宗商品定價權的要求越來越迫切?!耙粠б宦贰苯洕鷰У慕ㄔO為中國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衍生產品具有穩定收益、控制成本、降低風險等功能,將起到為中國企業的國際化進程保駕護航的作用。
關鍵詞:衍生產品;“一帶一路”;風險管理;穩定收益;機遇
一、“一帶一路”戰略呼吁中國金融衍生品的迅速發展
1.“一帶一路”戰略下,中國跨境業務更加頻繁
規劃中的“一帶一路”沿岸經濟帶將成為世界最長的貿易紐帶,它發端于中國,貫通中亞、東南亞、南亞、西亞乃至歐洲部分區域,途徑國家多為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經濟總量約21萬億美元,占全球經濟的29%。沿線貨物和服務出口占全世界23.9%。據統計,2003至2013年,中國與沿途國家的貿易額年均增長19%,直接投資占中國對外投資總額的16%,年均增長率高達46%,2014年第一季度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的貿易額超過3000億美元,明顯高于同期我國對外貿易、對外直接投資總體年均增速?!耙粠б宦贰睉鹇詭恿酥袊髽I的跨境貿易,使得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更加關聯,避險需求也更加強烈。
2.跨境業務增長呼吁有深度的外匯衍生品市場
沿線國家貨幣年波動率普遍超過8%,遠高于人民幣匯率約3%的水平,另外,頻繁密集的多國外匯結算面臨的不確定性更加嚴重。一次反向波動就有可能吞噬掉進出口企業一年的利潤。
新興經濟體的金融體系普遍不夠完善新加坡和韓國外,“一路一帶”沿線其他國家的外匯期貨市場規模偏小,部分發展中國家沒有外匯衍生品市場及相關設施,更加劇了匯率的波動。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在場內外匯衍生品領域也處于尚未起步的階段。建立本土的外匯衍生品市場便成為跨境貿易的迫切需求。
3.大宗商品價格波動急需套期保值
價格風險指的是意料之外的價格變動可能引起企業未來一定期間盈余能力與現金流量變化的一種潛在風險。價格的變化通過對生產成本、銷售價格以及產銷數量的影響,使企業最終收益發生變化。由于沿岸地區多為發展中國家,中國對其貿易的超過70%集中在能源、基建、交通等領域。這些領域的投資的特點是前期投入大,資金回收周期長,受原材料價格影響顯著。國內諸如中國鐵建、中國交建、中國遠洋、中國中鐵等從事基礎設施建設的諸多公司將面臨原材料價格特別是大宗產品價格波動的風險。在價格風險管理上,期貨市場理應發揮其應有套期保值,穩定成本作用。
4.爭取大宗商品定價權,迫切需要衍生產品
我國目前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日益成為全球最大的買方市場和賣方市場。雖然中國經濟的增量成為國際市場供求變化的主要變數,但是對于大宗產品的定價權我國卻沒有獲得相應的地位。國際大宗產品價格主要決定于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紐約商業交易所和倫敦金屬交易所等為代表的國際期貨價格。國際市場的定價一般是以國際期貨價格作為定價基礎,當國內沒有相應的權威期貨價格時,在國際貿易中只能處于被動的價格接受者地位。在我國對外經濟聯系更加緊密的今天,實現大宗商品“價格可承受,資源可控制”,就需要爭取國際定價權。要想爭取到重要大宗商品的定價權,就必須進一步完善我國的大宗商品市場體系,建立現貨期貨相配合的市場網絡服務平臺。
如果我國期貨市場設計出更符合“一帶一路”沿線資源特點或交易機制的,更為便利的期貨合約,將會提升中國期貨的國際地位,吸引更多的投資者,為我國在國際定價機制中掙得更大的話語權。同時,也可考慮在沿線國家設立期貨交割庫,降低現貨交易商的交割成本,提高期貨合約的競爭力。
二、我國目前的金融衍生品市場現狀分析
1.中國衍生品行業實現從無到有的快速發展
中國的衍生品市場起步較晚,20世紀90年代鄭州最早開始衍生產品的試點工作,短短二十幾年的發展時間,我們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快速發展。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商品期貨和金融期貨相互配合,場內衍生品和場外衍生品相互協調的衍生品市場體系。上海期貨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鄭州商品交易所以及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都以發展成為頗具規模的衍生品交易機構。尤其是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推出的五年期、十年期國債期貨,滬深300,上證50、中證500股指期貨開啟了中國金融衍生品創新的大門。
2.“一帶一路”戰略下,中國衍生品行業面臨挑戰嚴峻
衍生產品在中國的整個金融體系中還處于一個十分小眾的板塊。這與中國衍生品市場的發展不完善緊密相連,致使其作用得不到有效發揮,甚至被誤認為是加劇經濟波動的元兇。中國衍生品市場的不足主要體現在:
(1)中國的金融衍生品市場規范化建設不足,監督管理、法制法規尚存在不完善。監管機構不夠統一規范。證監會、央行、發改委都享有一定的管理權,欠缺穩定性。
(2)現貨市場不匹配,較小的市場容量使得人為控制價格的現象屢見不鮮,也使得期貨價格發現的功能被人為地扭曲。
(3)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全,信用評級制度缺乏透明性和獨立性。
(4)品種單一、結構和功能不完善,市場流動性差。衍生產品的開發推廣欠缺創新推動
另外,中國對于國際金融衍生產品交易還缺乏足夠的經驗和人才儲備。近些年,中國企業涉足國際衍生品交易總是損失連連。2008年,中國國際航空公司和中國東方航空公司進行航空燃油套期保值釀成超100億虧損,碧桂園衍生品虧損2.5億美元,2009年68家央企涉足金融衍生產品業務浮虧114億元。因此,承擔為“一帶一路”建設保駕護航的重任,中國的金融衍生品市場還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三、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衍生品市場發展建議
1.加快衍生品市場國際化步伐
進一步擴大中國衍生品市場的對外開放程度。一方面,引進發達國家衍生品領域的先進經驗,在機構設置、制度設計等方面借鑒成熟市場的框架,組織雙方市場交流,培養優秀的衍生品人才。另一方面,加強國內外價格聯動機制,促使資本的雙向流動,在應對國際資本的暗流和沖擊、加強對外資流入監管的同時,也要積極引導國內資本通過合法的渠道,參與國際衍生品市場的競爭。
2.強化衍生品市場的創新推動
市場化、國際化程度大幅提高帶來的一系列經濟和金融安全風險,很大程度上需要通過衍生品市場的創新發展來化解。中國期貨市場的創新應當圍繞兩個方面進行:一是制度創新。逐步完善交易、交割、結算等方面的制度創新。特別是針對一些品種,制定定期轉現制度、跨期套利制度、保證金封閉制度、網上交易制度等。二是技術創新。通過嫁接現代化的網絡技術有效合理的解決許多長期困擾期貨交易的問題,如通過電子化的網上交易平臺,對期貨保證金的封閉運行和資金風險進行監控方面的創新;通過自身網絡系統,強化自身服務,建立全方位的客戶服務的網絡平臺。
3.推出多層次寬領域的衍生產品
隨著中國開放性經濟發展格局的逐漸推進,對衍生品市場的需求也日趨多樣化。在這種情況下,豐富發展我們的衍生產品類型就顯得極為必要。通過完善品種體系,滿足不同投資者規避風險的需要。建立多品種多期限的衍生品體系,增進市場的流動性,穩定性,提高其可投資性,為市場不斷注入新的活力
4.規范化市場監管體系
衍生品行業的杠桿交易原則決定了其風險程度遠遠超過其基礎資產。各國對于衍生產品的監管都相當嚴格。監管層應當更加面向市場,完善各種交易規則體系,規范化市場交易制度,在加強對投資者保護的同時,促進市場誠信建設,維護市場有效競爭機制。
四、綜述
作為綜合性的長期戰略,“一帶一路”戰略的實現非一日之功,但參與其中的實體企業對金融衍生品市場及其經營機構卻提出了迫切的新要求,國內衍生品市場唯有加快開放與創新,勇挑重擔,才能不負實體經濟期待。中國的衍生品市場只有不斷增進自身的市場建設,形成品種齊全、流動性高、安全性好、服務體系完善的衍生品交易體系,才能真正適應中國企業海外開疆擴土的步伐,真正為“一帶一路”戰略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姚興濤,李艷.加快發展金融衍生產品助力一帶一路規劃,2015年3月.
[2]李偉.國際投行的欺詐行為是造成中國重大損失的推手http://www.xinfajia.net/7089.html
[3]田超.金融衍生品:發展現狀及制度安排[M].中國金融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王雷(1992- ),男,漢族,河北省唐山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12級商務漢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