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培雄

任何國家發展經濟須依靠生產要素(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我國人均自然資源匱乏,所以國家長期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希望依靠科技推動經濟發展。數據表明,我國目前科技人才數量世界第一,科技投入(R&D,衡量一個國家科技投入指標)世界第二。2014年我國R&D投入高達1.34萬億元。遺憾的是我國科技投入大卻產出小,究其原因是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率低,大約只有10%(國外40%-50%)。2014年6月9日,習近平主席在兩院院士大會上指出:“多年來,我國一直存在著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不力、不順、不暢的痼疾。”
科技成果轉化實際上指科技成果投入生產應用,即科技成果要素資源如何實現配置。方法只有兩種,一種是行政分配使用(計劃方式),另外一種是研企自由交易(市場方式),顯然,必須采用市場方式。我國從1984年開始建立技術市場,試圖采用市場交易方式解決科技成果轉化問題。然而30年過去,這個問題一直沒能解決,曾經的數萬家技術市場如今大部分偃旗息鼓,原因是作為技術商品的科技成果無法在技術市場上交易。
在長達十多年研究基礎上,2014年我們課題組承擔了國家發改委重大改革研究課題《科技成果要素資源市場化配置研究》,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攻克了這一困擾我國多年的難題。
商品交易本質是物物交換,交換的標準是“價值”(不是商品重量、體積等,關于價值主要有勞動價值與效用價值之分)。所以,交易時買賣雙方必須知道對方商品的價值。現代交易中人們采用貨幣購物,貨幣價值是已知的,因此,商品交易就存在如下重要交易定律:
交易定律:人們只有獲知商品價值信息,交易方可進行。
商品價值(又稱使用價值、有用性)信息主要指商品性能和使用期限。人們從來不敢買第一次見到的商品,不敢買沒有知名度的電視機、化妝品等,原因是不知道這些商品的價值信息。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阿克洛夫在《舊車市場》一文中描述的人們不知道舊車價值信息(信息不對稱),最終導致舊車市場關閉,講述的也是這個道理。
對于大多數商品而言,人們在交易時并不能完全知道其價值信息,少數是完全不知道。這時候就必須轉換后方可交易。常用的轉換方法包括:進入商場、建立品牌、三包政策等。人們進入商場購物,實際上是商家給了消費者一種保護,即一種轉換交易,使得人們敢于購物。沃爾瑪、國美等成功利用了這一點。少數商品僅僅進入商場還不夠,必須通過打廣告建立品牌,甚至三包政策等。
科技成果是科研人員的勞動產品,又稱技術商品。人們投資技術商品是為了投資增值,即技術商品的價值是投資增值。然而,技術商品交易時投資方無法知道投資是否能增值。按照交易定律,技術商品不可直接交易,必須轉換。然而,技術商品卻無法采用普通商品的轉換方法,如建立品牌、三包政策等。我國目前采用的轉換方法包括有:(1)進入市場交易(長期技術市場和臨時高交會等市場);(2)對技術商品評估;(3)建立促進交易的科技中介服務體系。多年實踐證明,上述轉換方法仍然無法讓投資者獲得技術商品價值信息,從而難以交易。這就是我國30年技術市場實踐失敗的原因。
研究發現,任何商品均有生命期即使用期限。對使用期限較長的商品,人們較難獲知其全部價值信息。相對來說,在一個短時間段內較容易獲知商品價值信息。實際上就是長時間段風險大而短時間段風險小。于是我們可以改長時間段的一次性交易為短時間段的多次交易。例如,對無知名度電視機一次性難以交易,如果改為多次交易,如每天消費者支付1、2元錢,交易就容易完成。
于是,提出技術商品的多次交易方法如下:
(1)對技術商品采用多次交易,交易次數與價格一樣,是市場競爭的結果。只要次數足夠多,一定可以成交;
(2)多次交易下,買方只要支付了第一次款項就可將技術商品投入生產,加速科技成果產業化;
(3)買方只獲得了一個小時間段的技術商品使用權,后續還須繼續支付。當然按照合同約定決定后續款項的支付。
多次交易方式建立在市場經濟基本原理上,商品價值由市場決定,凡是交易不出去的商品沒有價值。
區別于傳統技術市場,稱采用多次交易方法的技術市場為現代技術市場。任何一個普通商品市場,采用的是一次性交易,只能接受已經完成變換的商品。現代技術市場的基本特點是接受不變換(也無法變換)的技術商品,通過改變交易次數實現對技術商品的交易滿足交易定律。
現代技術市場多次交易方式下,(1)技術商品完成一次性轉移(一段時間的使用權);(2)買方貨款分多次支付。多次交易也包括了傳統的一次性交易。第一次交易完成后形成如下兩個結果:
(1)新的科技型企業(買入科技成果后形成的企業,只支付了部分貨款);
(2)一份債權債務合同。
盡管第一次交易已經是對現有交易方式的極大改進和進步,特別是技術商品可以快速轉化意義非凡。但是我們還是要進一步對交易體系進行完善。
1.對多次交易技術市場的完善
為了進一步完善多次交易技術市場,我們設計了如下配套機制:
(1)科技型企業托管中心
交易完成后形成的科技型企業日后發展狀況,直接影響到后續款項的支付或者說多次交易的效果。為此須建立一個科技型企業托管中心,目的是為了幫助該科技型企業成長和對尚未支付全部貨款的賣方承擔監督責任。這個托管中心可以與孵化器等項目配套運作。
(2)債權交易中心
多次交易方式下,每一次交易均形成一份債權債務合同。這個合同是有價證券,可以轉讓。為此,配套多次交易技術市場建立一個債權合同交易市場,可以提升合同價值和促進多次交易的進行。
(3)股權交易中心
我們知道,債權可以轉股權。即科技成果賣方擁有的對科技型企業的債權可以轉為該科技型企業的股權。于是對債權的交易就轉變為對股權的交易。同樣達到促進技術商品的多次交易。
2.現代技術市場結構
最終,形成我國需要的現代技術市場機構,如圖所示。
注意到這是一個包括了多次交易理論、科技金融結合多項創新的新型市場,將能極大實現科技成果轉化,推動我國科技的發展。

現代技術市場結構
本文提出的現代技術市場方案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與實際意義。
1.解決了長期困擾我國的科技成果市場化配置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取得的輝煌成就得益于市場經濟,所以黨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而我國最重要的科技成果資源卻連最基礎的市場配置都沒有,以多次交易理論為基礎的現代技術市場解決了這一問題。
2.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我國每年科技投入高達1萬多億元,只要現代技術市場方案能提升10%的科技成果轉化率(還僅僅是國外的一半轉化率),相當于能為國家每年增添1000多億元的科技投入。現代技術市場方案形成的產業鏈,包括新增科技型企業、各類科技中介服務、科技金融等等,將可以極大促進就業,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宏偉戰略的具體實現。
3.現代技術市場價值超越期貨、證券市場
期貨市場的價值是為大宗商品的生產流通企業提供保險(套期保值);證券市場的價值是提升一個國家的資金利用效率(實現直接融資)。而現代技術市場的價值是解決我國科技發展、經濟轉型升級問題,是使得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不可或缺的市場。從這個意義上說,現代技術市場價值超越期貨、證券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