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武華
(四川省西昌市畜牧局,四川 西昌 615000)

奶牛布病是由布魯氏桿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其分布具有全球性,凡是養牛的地區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和流行,以流產、不孕為主要特征。采取綜合防治措施可有效控制疫情。筆者對西昌市布病流行情況進行了調查分析,并在此對現行的綜合防治經驗作一總結。
1.1 流行情況 筆者對西昌市2000年以來奶牛布病流行情況進行了調查,2000~2011年共檢出陽性奶牛4頭,2012年陽性檢出率高達6.57%,2013年陽性檢出率為1.46%,2014年陽性檢出率為0.15%。
1.2 分析 2000~2011年檢出的陽性牛極少,主要原因是對檢出的陽性牛及時采取了撲殺凈化措施。2012年陽性檢出率達到歷史最高值,經流行病學調查,這年全國奶牛大流動,西昌市奶牛養殖戶引入了部分陽性奶牛,且未對引入的奶牛采取隔離觀察措施,致使陽性奶牛數量急劇增加。2013年由于采取了果斷撲殺凈化措施以及綜合防治措施,陽性檢出率下降到1.46%,2014年進一步下降到0.15%,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2.1 修建利于疫病防治的標準化圈舍 全市共建成存欄500頭以上的標準化奶牛場7個,奶牛場的建設以符合《動物防疫條件審核管理辦法》的規定作為前置條件,設置生活管理區、生產區和隔離區三個功能區,各功能區之間界限明顯,生產區與生活辦公區分開,并有隔離設施。建筑圈舍所用材料具有抗腐耐酸堿性,便于使用消毒劑。場區出入口處設置與門同寬,長4米、深0.3米以上的消毒池。生產區入口處設置更衣消毒室,各養殖棟舍出入口設置消毒池或者消毒墊。
2.2 提供優質飼料增強自身免疫力 充分利用本地豐富的胡豆稈、豌豆稈、玉米秸稈等資源,將禾本科和豆科牧草搭配使用,選用全價飼料作為精料補充料,按奶牛不同生長時期分階段精細化飼養,以此增強免疫力。
2.3 自繁自養封閉管理 除種母牛須由外場引入,所有的后備奶牛均為自繁自養,即用優質奶牛凍精,采用人工授精方式繁殖后備奶牛。實行封閉管理,本場獸醫不得對外服務,飼養員進場時,必須進行全身消毒方可工作。
2.4 實行引種隔離制度 按《四川省<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實施辦法》第二十九條的規定進行引種審批,了解產地疫情,堅決不從疫區引進奶牛,對非疫區也要出具當地動物防疫部門近1個月內的檢疫證明。調入后立即上報當地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備案,隔離飼養30天以上,在此期間,動物防疫監督機構要派專人進行觀察、檢疫,確認為健康后方可合群飼養。
2.5 加強監測 按國標(GB/T 18646-2002)檢測方法進行檢測,用虎紅平板凝集試驗篩選檢測,陽性樣品用試管凝集反應試驗或補體結合試驗進行復核。適時掌握了解動物疫情形勢,發現病畜及時隔離、診斷、淘汰、消毒,將尸體、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物等進行無害化處理,消滅傳染源。
2.6 建立健全衛生消毒制度 在生產區出入口設置消毒池,池內保持有效消毒液,對出入人員及車輛進行嚴格消毒,外來人員未經允許不得隨意進入生產區。疫病流行期間,非生產人員不得進入生產區,奶牛場新員工上崗前必須進行健康檢查,經檢查無傳染病后方可上崗,老員工每年必須進行一次健康檢查,如患有傳染病應及時離場治療,治療及恢復期不得進入生產區。牛舍每天至少清掃消毒一次,每月至少大消毒一次。每年春夏交替季節進行大范圍滅蚊、滅蠅、滅鼠及滅蟲工作,有傳染病流行時進行緊急消毒,并做好記錄。對牛群定期進行布魯氏菌病監測,一經確認為陽性立即實施撲殺凈化措施。尸體剖解地點應與生產區至少相隔50米,對剖解后的尸體及器械進行無害化處理。當奶牛場發現疑似病例時,及時采取隔離措施,同時向業務主管部門報告,并盡快加以確診、治療。場內或附近區域發現布病或疑似病例時,及時采取隔離封鎖措施,并向業務主管部門報告。場內若有發病奶牛,要在疫病報表中如實填報,加以控制并消滅后,作出專題總結存檔,并向業務主管部門報告。外來奶牛應有法定單位的健康檢疫證明,并經隔離觀察和檢疫,確認無傳染病方可并群飼養。場內禁止飼養其他畜禽。
2.7 做好養殖檔案記錄 養殖檔案內容主要包括:畜禽的品種、數量、繁殖、標識、來源和進出場時期;飼料、飼料添加劑等投入品和獸藥的來源、名稱、使用對象、時間和用量;檢疫、免疫、監測、消毒情況;畜禽發病、診療、死亡和無害化處理情況;畜禽養殖代碼;農業部規定的其他內容。
以上綜合防治措施在執行過程中的主要問題是:養殖戶引種隔離制度執行不到位,引種前不申報,引進后不隔離觀察檢測直接混群飼養,而畜牧部門掌握情況又滯后,無法及時采取果斷措施,這些都為本病的發生、流行創造了條件。建議加強對奶牛養殖戶的監管監測,發現陽性牛,堅決進行撲殺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