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明超
過去一年,人們一談到互聯網思維,嘴里總是在念叨幾個有關吃的詞兒,搞得像個美食大師似的,似乎不講這幾個案例就不懂互聯網思維。
前段時間,一個名叫黃太吉的餐廳突然躥紅,10元錢一份的煎餅,從早上7時賣到凌晨2時30分,且外賣活動同步進行,小小的煎餅果子居然賣到了一年500萬元的營業額,更被風投估價超4000萬元。
剛開始時,創始人用自己的奔馳送外賣,結果發現大家對開著大奔送外賣很感興趣,紛紛在微博上曬圖,緊接著,這個餐廳策劃了“俏麗開奔馳送外賣老板娘”,自拍照極為美艷的老板娘會時不時開奔馳送外賣,借機滿足了人們“香車美女”的觀感,同時推出“我為自己代言”的員工明星范兒海報,讓每個員工成為主角,在互聯網上引起熱議。
黃太吉還推出了很多傳統餐廳無法比擬的服務,比如:第一家店沒有停車位,為了不讓車被拖走,黃太吉就提供洗車服務;第二家店開張第一天有粉絲反映門前木條容易絆腳,他們當天就撤去了木條。甚至,黃太吉幾乎每一款新菜都會有用戶測試和用戶反饋,即試吃,根據食客反饋來調整口味,再正式推出,而推出時也采取限量限時、提前預訂,將互聯網的“饑餓營銷”進行到底。
有一家餐廳,叫雕爺牛腩,互聯網上人氣絕對超過任何一家餐廳,這家餐廳的策略是——菜品種類少且精致,追求用戶體驗,通過互聯網引爆,微博引流兼客服,用微信做客戶關系管理,逐漸形成粉絲文化。在正式開業前,雕爺搞了半年的封測,邀請明星大腕來試吃,包括蒼井空都來捧場,明星們消化掉雕爺尚不完美的菜品和服務,還經常發微博夸夸雕爺。于是,雕爺牛腩成為那段時期,北京城撞星率最高的餐廳。
然而,與粉絲互動并迅速接受粉絲建議是雕爺牛腩成功的關鍵,雕爺牛腩每月都會更換菜單,主要依據的還是粉絲的聲音。
無論黃太吉煎餅還是雕爺牛腩,能夠在餐飲業這個最傳統不過的行業里成功,主要在于,創造出一種傳統餐飲的反差和新需求而不是迎合需求,同時將移動互聯網思維與傳統行業結合,實現O2O線上到線下的高效運作。
隨后,58同城成功在紐交所上市,融資額超2億美元。58同城是一個互聯網上做分類信息的公司,其產品主要為無形的本地化生活服務,為用戶提供包括房產、招聘、汽車、黃頁等信息,公司營業收入主要來自于兩方面,一類是會員收費,一類是線上推廣。線上商業模式創新中,還有很多與生活相關的小公司,比如e代駕,比如滴滴打車。
這些事實正在說明,電子商務已經很難覆蓋互聯網商業和傳統商業的全部,互聯網這場革命已經開始蔓延到各個行業,對于傳統行業來說,不是一窩蜂地尋找一個“萬能解決方案”,而是應該主動而理智地研究體驗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產品,并為其所用,將成為未來成敗之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