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臟功能的失衡,就可產生氣滯、瘀血、痰濕、食積、上火等,這些不良產物都可稱為“毒”。如果體內的毒素不能及時排出,就會導致由五臟所對應的生理功能失調。
講到排毒,首先想到的必然是心。
中醫學心的生理功能主要有:心屬火;主血脈;主神志;其華在面,開竅于舌,在體合脈,在液為汗,在志為喜,與小腸相為表里。可以看出,心與身體的大部分負責身體主要功能的器官都關系密切,所以當心有“毒”時,所導致出來的不適必然會較其他臟腑出現“毒”時更為繁多。
當心的生理功能失衡時,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有“毒”的時候,如果心血瘀阻,則多會出現面色灰暗,唇舌青紫,心前區憋悶和刺痛,脈結代等;如果心火旺盛,則多會導致面赤、胸悶、心煩、失眠、口舌生瘡、小便短赤等。
專家支招:心的“排毒”,首先要順著心在志為喜的生理功能,情緒要注意控制,使心平志定,保持樂觀隨和的心態,切忌急躁。其次,中醫認為,水克火,可適當多聽柔和寧靜、清涼通透的水樂,如《出水蓮》、《秋日私語》等以定心安神。
而日常在家中可以選擇少府穴作為穴位保健,該穴位于手掌第4、5掌骨之間(握拳時小指與無名指指尖所指處之間)。每天按揉此穴1~2次,每次2~3分鐘,交替按揉左右手中的此穴,按揉時可適當用力以出現輕微的酸脹感為宜。?笪摘自《老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