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1+1》披露的最新數據 到底中國每年有多少人次流產?1300萬人次是一個被廣為引用的數字,不過,這個數字是上個世紀80年代中后期由衛計委(原衛生部)統計的。而現在,按照《中國衛生年鑒》的數據,每年有600多萬例的人流手術。這顯然不是全貌。因為,很多民營醫院的數據不全,更不用說各種黑診所。去年11月的時候,西安一位民營醫院女老板向《華商報》吐露了實情,她的醫院10年來每天要做20例左右的人流手術。由點及面,未被統計的人流手術絕對是個很大的數字。
盡管缺少全局的統計,不過研究論文并不少,通過各地的論文可以拼湊出一幅圖景來——未婚女性人流者越來越多。2010年發表的論文《中國人工流產的現狀與對策建議》匯總了19篇有明確年齡信息的相關論文,結果發現,25歲以內的婦女占比為49.5%,未育婦女的比例是49.7%。近日,央視《新聞1+1》中也獨家披露了一個2013年開始的大型調查,最小的13歲,24歲以下的占到31%。
央視《新聞1+1》里披露了一組最新的數據,顯示年輕人的人流現象不容小覷。到底哪些年輕女性在做人流手術呢?有人說女大學生是主體;還有人說是女白領;另有報道提到進城務工的女青年……后兩種說法都有不少數據支撐,好些是來自各地公立醫院第一手的資料。總之,盡管缺少全國性的詳細數據,但是各種資料都指向一個問題——與八十、九十年代墮胎以已婚已育婦女為主不同了,未婚未育的年輕女性人流的現象越來越普遍,并且人群各異,總量很大。然而,這個龐大的群體長期被忽視,又被別有用心之徒惦記上。
人流廣告被包裝成輕松而喜感 前段時間,有個福建三年級小學生在作文里寫“公主為王子打胎”。這位小學生多半是記住了充斥著大街的人流廣告。這些廣告把“無痛”、“快速”、“安全”的概念打得到處都是,似乎人流跟剪指甲、理頭發似的。郭德綱2011年的相聲《學電臺》里有這么一段——
“某人:王姐,我又懷孕啦!
王姐:不是告訴過你嗎?去大鐵棍子醫院!微管可視手術,手術費兩百元。
某人:會耽誤我的工作嗎?
王姐:不會的。今天做手術,明天就上班!”
這個“王姐廣告”是在許多城市都播放的“著名”人流廣告。而到了今年,藍翔廣告火的那一陣,又有多家醫院在廣告“人流技術哪家強”。明明是一個嚴肅的社會問題,卻被包裝為了一個輕松甚至還有點喜感的事情。難怪不少年輕女性在調查中覺得人流不可怕。許許多多人流廣告都打著“輕松”這樣的旗號!
在各種廣告的狂轟亂炸之下,許多年輕女性走向了一些條件不太好的醫院乃至黑診所。而“無痛”(實際上是使用麻醉技術)、安全等概念,甚至讓不少人不把流產當回事。比如2012年發表的《未婚青少年對人工流產認知和知識獲取途徑的調查分析》里,未婚青少年中46%對人流持無所謂態度。這是一個互為因果的關系,年輕意外懷孕者的增多,創造出一個利潤巨大的市場,而這些醫院的廣告又反過來“鼓勵”和縱容著不安全的性行為。并且,一些調查還發現,“無痛人流”后再次懷孕,反復人流的比例較高。這很好理解,倘若體驗不壞,自然痛苦不深,也就很難真的有所反省。
極大的公共健康隱患不容忽視 《中國青年報》的采訪中,講訴了一個叫趙蕾(化名)的姑娘的故事,今年26歲的趙蕾兩年前辭掉了在北京的工作,回到家鄉結婚。婚后她一直在嘗試懷孕,可肚子始終沒動靜。到醫院檢查后,趙蕾被告知,她的雙側輸卵管阻塞導致不孕。對于阻塞的原因,醫生判斷是流產所致。而她當年在北京打工時曾經意外懷孕,因為怕被熟人撞見,所以到了很遠的地方人工流產。
實際上,在正規醫院做流產手術并不會導致不孕不育,引起并發癥的幾率很小。國內外的許多相關研究都指向這個結論。但是不安全的流產手術就不一定了,在全球范圍內都是巨大的安全隱疾。所以,這是極大的公共健康隱患,避孕舉措應該重視年輕未婚女性。
面對浩蕩的年輕墮胎大軍,創造條件讓她們去正規醫療機構接受人流手術是不夠的。這是最后“兜底”的辦法。并且,許多年輕女孩也怕自己的隱私被暴露。所以,重點是防——避孕。避孕計劃和服務該面向更多人群,不能再屏蔽掉年輕、未婚人群!
“禁欲”是最好的避孕措施。只是,面向廣大的年輕未婚人群,推行并且希冀依靠禁欲來避孕顯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美國曾經推行過轟轟烈烈的青少年守貞運動,但是到了2006年的時候,青少年懷孕率驟升,引發了巨大的反彈。最大原因是強行推行而忽視了青少年固有的性需求。所以一方面倡導更加謹慎的性行為,另一方面也應該在避孕問題上有更好的公共政策。這里面有個道德迷思,很多人認為面向未婚者提供和普及避孕服務其實是在變相鼓勵婚前性行為,是不道德的,可問題在于人的欲望如同洪流難以關閘堵住,倘若不加以引導和規制,一旦決堤,后果極其嚴重。這也是許多國家的共同經驗!?笪摘自《健康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