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一次我記錄的,是懷著愛之初心的我們,一路上遇見的愛。
2015年 10月 25~26日,作為志愿者,我們來到了四川省富順縣富和鄉九年制學校、李橋鎮高灘九年制學校、李橋鎮九年制學校、李橋鎮新雨九年制學校小學 4所學校,為當地 2025名山區學生送來花樣盛年慈善基金會定做的雨暖兩用愛心鞋。
愛的堅守與傳承
前來自貢長途車站接我們的富和鄉九年制學校的雷校長告訴我們。富順縣并不富裕,但是民間自發開展了一對一的資助活動。“我們學校每個老師都資助了兩個貧困孩子。”
當車載著暈頭轉向的我們經過某個看不見幾個人影的小鎮時,開車的老師告訴我們,高灘學校的老師買菜就是在那里。車又開行十多分鐘后,我們才終于抵達高灘學校。進得校門,一抬頭,便看見了操場上那個高高聳立的破舊不堪的籃球架。
高灘學校因為地處偏遠,在校的老師大部分都是本地人。而年輕的劉校長,則是前任校長的學生,曾在這里求學,再回到這里教學。下一任校長在哪里?劉校長笑:“就在我的學生中呢。”
正是雨后的深秋,山里已經可以穿薄毛衣了,但是還有很多孩子穿著涼鞋。一位老師告訴我,她班上的孩子,約百分之七十幾的是留守兒童,由祖父母照顧。在穿衣打扮、行為習慣及學習上,都與有父母在家教養的孩子有明顯的差別。
但是不用懷疑:下一任校長,高灘學校未來的老師們,正在這群孩子中。
最美鄉村教師張同興
五十多歲的張同興老師樸實內斂,他班上的教室后墻上貼著這樣幾行大字,班訓:誠實勇敢、團結活潑;班風:讓每個孩子都享受陽光雨露;學風:學習努力,努力學習。
讓每個孩子都享受陽光雨露!不僅僅是寫在墻上的口號,張老師將這句話奉行到教學與生活里。
關于張老師,有許多故事。最讓李橋鎮九年制學校老師們記憶深刻的是他曾挽救了姐妹倆的生命。
2008年 10月的一個早晨,張老師發現自己班里的留守孩子小萍沒來上課,便去找了小萍在本校一年級上學的妹妹,發現妹妹也沒來。他本能地覺得不對勁,下課后,便翻山越嶺轉乘船來到了十幾里地外的學生家。大門從里面拴著,他只好扒到窗口看,發現了兩個倒在地上的孩子:姐妹倆是誤喝了農藥。張老師叫來鄰居,兩個人各背起一個孩子,深一腳淺一腳地往鎮醫院去,后來又轉到縣醫院,救回了兩個孩子的命。
去年,小萍結婚,執意請了張老師去參加婚禮。嘴笨的學生不知道說啥,只是請老師坐在親人席上的最尊席位,表達自己的感恩與尊敬。
道德模范,新雨學校郝潤仙老師
郝老師樸實溫和,當縣教委的古書記拉著她與我們一起合影時,她還推辭了半天。就是這樣一個毫不起眼的老師,收養了四個棄嬰,還在前后幾年間,義務照顧了十幾名留守兒童學生:讓他們在家里吃飯,指導他們學習,讓他們感受 到家庭的溫暖。為此,郝老師欠下了二十萬元的外債。 2012年,郝老師被評為富順縣的 “道德模范。 ”
捐助儀式結束后,我們又遇見了四川自貢電視臺主管教育的吳儂主任。聽老師們介紹,吳儂主任也資助了 6位學生。
這一路,我們懷著愛的初心,不斷地遇見愛。在這偏遠貧瘠的大山深處,在每一張平淡無奇的面容后。
大愛無聲,滋潤著每個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