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為了更好地發揮中小企業的作用,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應從項目管理提高到戰略管理的層次。中小企業應制定自己的創新戰略,以便引導企業開展持續的創新并獲得相應的核心能力和競爭優勢。為此,中小企業創新戰略應明確如下問題:技術創新的特點;技術創新的模式;技術創新方式;企業的部門特點;合作技術創新。
關鍵詞: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戰略
企業技術創新管理分兩個層次:一是項目管理;二是戰略管理。兩者關系是:項目管理是戰略管理的基礎;戰略管理是項目管理的指導。簡言之,在創新戰略的指導下,企業通過具體的創新項目一步步實現自己的技術創新與競爭目標。
技術創新戰略是企業在技術創新活動中對自身的知識、技術和能力發展的目標確定及過程的長遠規劃,其對中小企業創新活動的意義是明顯的:首先,創新戰略是企業創新能力發展目標的明確與長遠規劃,是對企業創新活動的必要指導;其次,在明確的創新戰略指導下,企業更能從自身特點出發,合理發展與運用自身資源開展創新;最后,創新能力的發展是一個積累過程,特別是核心能力的發展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只有目標一致的不斷積累才能形成自身特色與競爭優勢。
一般認為,中小企業具有市場反應快的特點。由于中小企業規模小,管理層次少,更有利于根據市場變化和需求做出快速的決策。不過,從技術創新的角度來看,反應快既可能是優點,也可能是缺點。特別是一些中小企業較為重視眼前利益,創新活動缺乏連續性和積累性,往往是從一時的市場需求出發,創新活動中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結果使企業創新在不同的技術或產品領域內左右搖擺,自身的核心能力難以形成。所以,中小企業應該要有長遠的創新戰略規劃來指導管理自己的創新。另外,中小企業創新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政府政策支持,但政府政策支持的效果如何也取決于企業自身的戰略一致性。企業應該有明確的創新戰略與目標,以便利用政府政策的支持來發展自身的創新能力并取得持續的競爭優勢。
目前從許多中小企業來看,技術創新戰略可能難以做到全面化,但以下五個方面還是應該考慮重視的:
1 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特點
中小企業應將“專、精、特、新”方向作為發展的重點,即,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專、人專我精。中小企業要通過自身的技術創新活動,推動形成以特色產業或優勢企業的產品品牌為龍頭,以中小企業專業化合作和協同創新為特色的產業、產品配套鏈;要努力運用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新科技成果,提高技術水平、降低消耗、減少對環境的影響、提高資源利用率;要通過技術創新積極進行發明創造和專利技術申報,并借此形成自己的品牌,為“專、精、特、新”提供技術和創新支持。
中小企業的創新強調“專、精、特、新”,關鍵是要發展自己的核心能力,缺乏核心能力將難以形成自己的特色,即使有了特色也難以持久。所以,中小企業應對自己現有的核心能力或者將要發展的核心能力進行考慮和規劃,如此才能為“專、精、特、新”提供內在的穩固基礎。
2 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模式
當前我國為實現經濟轉型,特別強調自主創新。自主創新有三種模式:一是原始性創新,即主要依靠我國自身努力,率先在某一科學技術領域里實現突破;二是集成技術創新,即將現有的幾種不同技術組合或結合在一起而產生的新應用,如機電一體化;三是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這里涉及的仍是引進模仿與自主創新的關系,就是通過引進所需要的技術,然后在消化吸收的基礎上再進行自己的創新。
三種創新模式中,前兩種都有可能產生重大創新,當然對企業的技術力量和經濟資源要求也較高。中小企業技術力量和經濟資源薄弱,因此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也更具現實性。關鍵是要在引進消化吸收基礎上再進行自己的創新,只要能夠達到這一點,引進技術就不是壞事,而是自身發展的一個有效起點。
引進技術是單純的引入學習,要從引進技術進到自主創新,就要實現從引入學習發展到創造性學習。在從引進技術而開始起步的過程中,如果只限于引進技術的學習和掌握,則與自主創新無關,企業自身創新能力的提升也會受到很大阻礙。因此,一定要在具備了一定的能力基礎之后,就轉而在此基礎上進行創造性學習,即對已有的技術進行改進,從質上提高生產能力的水平,并努力發展自身能力開展自主創新。
3 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方式
技術創新方式具有多樣性,首先是產品創新和工藝創新:產品創新是對新產品的開發,結果是企業最終產品或服務的變化,通常也與企業的新的市場的創造有關;工藝創新是對生產工藝的開發,反映的是企業用以生產產品和服務的方式中的變化,最終目的是減少生產過程的成本或者增加生產過程的靈活性。其次是激進創新和漸進創新:一般而言,新產品開發帶有激進創新的特點,因為新產品的產生常常也意味著老產品的退出。現有產品和工藝的改進則屬漸進創新,是在已有基礎上的改良。尤其是工藝創新,其漸進創新的特點也更明顯。例如,企業為使運作更有效,或者為改進質量或降低成本而進行的工藝創新。最后是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現在由于服務業的發展,為了提高自身的競爭力,服務創新也成為一種重要現象。只是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的區別不是很明顯,例如,現在的客戶越來越尋求新的解決方案,結果就使產品制造企業也要提供更好的服務,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也合為一體。
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可能難以做這樣細致的區分,特別是有觀點認為,中小企業的很多創新并不是某種單獨計劃并進行的活動,而常常是與它們的日常業務、客戶合作及工藝優化集成在一起,很多時候創新過程即使是對中小企業自己也是“暗藏”而不可見的。因此對中小企業而言,以上這些創新方式都是有可能的,也都應予以重視,如此也越有可能促進企業的創新。
不過,中小企業還是應根據自身業務活動的特點而對創新方式有所偏重。例如,初始創業的中小企業很大程度上開展的是產品創新和激進創新,已經成熟定型的中小企業中漸進創新則更為普遍;直接面對消費者的中小企業產品創新為主,而在產業鏈中作為配套的中小企業可能更多的是工藝創新和漸進創新;產品型的中小企業以產品創新為主,服務型的中小企業則以服務創新為主。
4 中小企業的部門特點
不同的部門中,中小企業創新也有區別,例如,Helena Forsman對小企業在部門整體上的創新者特征做了一個總結,我們可以參考:
Helena Forsman區分了制造業和服務業,其中制造業有四個部門,即供應商主導部門(SD),規模集約化部門(SI),專業供應商(SS),以科學為基礎的部門(SB)。服務業也有四個部門:供應商主導部門(SDS),規模集約化物理網絡部門(PN),專業供應商(SSS),規模集約化信息網絡部門(IN)。
創新特點分為三個方面:關鍵創新、漸進創新和創新類型的多樣性,分別都有高、中、低三個層次。據此,不同部門的創新特點可作如下概括:
[制造部門\amp;創新發展\amp;服務部門\amp;SD " "SI " "SS " "SB
低 " "中 " "高 " "高
中 " "高 " "中 " "中
中 " "高 " "中 " "中\amp;
關鍵創新
漸進創新
創新類型的多樣性\amp;SDS " PN " "IN " "SSS
中 " " 低 " "中 " "高
高 " " 中 " "中 " "低
中 " " 低 " "低 " "中\amp;]
資料來源:Helena Forsman,Innovation capacity and innovation development in small enterprises.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sectors, Research Policy40(2011)。
5 合作技術創新
合作(或開放式)創新是中小企業創新戰略中的重要內容,一方面,合作創新是現代技術創新的一個趨勢,不論是主要從事技術應用的企業,還是自身研發力量很強的企業,現在都注重整合外部創新資源,進行合作創新。另一方面,中小企業技術力量較為薄弱,常常需要通過合作才能取得必要的創新資源與能力。
合作創新分為兩種情況,一是縱向合作,即中小企業作為技術應用方與技術來源方(如大學、科研院所)的合作創新;二是橫向合作,即同類企業之間的合作。從產業鏈角度看,有些中小企業十分重視縱向產業鏈,因其能提高中小企業的市場地位和競爭力。但從技術創新角度來看,橫向的聯合與合作創新對中小企業創新能力的提升有更大作用。
中小企業開展合作創新,要注意四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對合作創新的實質性參與,特別是在縱向合作創新情況下,企業應盡可能地參與到創新的實際過程中。二是合作創新不僅是企業與大學、科研院所等技術來源方的合作,也應包括企業與客戶的合作。客戶是創新成果的應用方,實際就是創新成果的市場,企業與客戶進行合作,就能更好地了解創新成果的需求,創新目標也將更明確。因此,這種合作也成為了現代創新的一個重要要求。三是有觀點認為,合作創新是否成功取決于合作的結構和內容,合作項目的最佳設計依賴于合作的目標。例如,與大企業和其他行業的類似企業進行合作最有可能取得技術成功,而與業務伙伴進行合作對商業成功則更為有利。四是合作創新涉及權利、義務、收益及風險的分配與承擔,特別是知識產權的歸宿是不可避免的課題,必須要有明確的協議進行協調和規范,以便發揮合作各方的積極性,為實現創新而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畢守峰,孔欣欣.中小企業技術創新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國科技論壇,2012(9).
[2]周愛華,謝興偉.我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發展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國市場,2010(9).
[3]田家林,徐立崗,方海燕.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問題研究——以江蘇省為例[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