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我國的食品安全問題嚴重影響著人們的身體健康乃至生命安全,這就對食品檢驗機構的檢測技術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及早發現食品存在的安全隱患,從而采取有力措施予以消除。由此可見,做好食品安全的檢驗檢測工作對于保障我國國民的食品安全有非常重大的意義。本文試從我國當前食品安全問題的嚴峻形勢及目前我國食品安全檢測的現狀出發,系統分析了食品安全檢測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及形成原因,并據此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以期為相關工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食品;安全;檢驗檢測;問題;完善;措施
0 引言
食品檢驗的工作主要就是對食品的質量以及變化進行檢驗,需要通過物理、化學、生物等理論和技術進行,按照國際和國家食品衛生安全的技術標準,檢驗食品的原料、輔料、半成品、成品和副產品的質量。保證產品質量的合格,食品檢驗主要包括感官檢測、營養成分、添加劑和有害物質的檢測等。而檢驗指標主要有成分分析、微量元素分析、食品添加劑分析、農藥殘留分析、獸藥殘留分析、霉菌毒素分析和其他有害物質的分析等。民以食為天道出了食品安全質量與人類健康生存的重要關系。諸如三聚氰胺奶粉、地溝油、瘦肉精和蘇丹紅鴨蛋等食品安全事件的屢次出現造成了人們對食品安全質量的恐慌。因此食品檢驗檢測技術需要不斷升級來適應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需求。
1 我國食品安全現狀
1.1 農產品:大米、小麥以及蔬菜等在種植過程中施加化肥以及使用農藥造成殘留,從而導致食品安全問題。
1.2 水產品、畜、禽體內殘留大量的激素、抗生素及其他有害物質。
1.3 食品在加工過程中使用劣質原料,濫用食品及化學添加劑,甚至還存在添加了有毒物質的情況。
1.4 我國食品及相關行業生產力水平仍然比較落后,生產經營者法律意識淡薄,易受經濟利益的驅動,誠信意識不強。
1.5 廣大人民群眾在消費過程中對食品安全的知識欠缺,預防安全意識較薄弱等。
2 食品檢驗檢測中存在的問題
2.1 食品檢測方法不完善不合理
食品檢測的環節存在著很多的不完善和不合理問題。蘇丹紅事件和三聚氰胺奶粉事件都充分說明了我國食品檢測技術水平的落后。諸如超痕量分析不成熟、快速篩選檢測技術較少、多殘留檢測方法、產品出廠前沒有落實檢查、出廠后卻要接受多項重點檢查等問題。
2.2 企業自檢意識不到位,檢測監督不到位
在企業的食品生產加工中檢測能力有待提高,在一些發達國家的經驗中可以得出,在食品安全檢測檢驗體系發展中要對食品加工企業的原料采購以及生產加工、儲運等進行積極的自檢工作,檢驗檢測工作的強度較大,一個樣品的檢驗檢測流程比較長,前期準備工作比較繁雜。管理部門對檢驗檢測工作重視程度不夠,就不能真正認識到檢驗檢測工作對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這樣容易打消檢驗人員的工作熱情,致使人浮于事,不利于檢驗檢測工作的開展和進一步發展。
2.3 市場準入機制不完善
食品檢驗檢測機構的市場準入機制的不完善導致市場上逐漸形成不合理的行業壁壘。先確認行業所屬部門和食品檢測機構的資產性質才能獲取資質認可,此規定使社會中介組織進入該行業的難度系數較大,而國營的檢測機構進入行業的難度系數很低造成了行業壁壘的形成。
3 食品檢驗檢測的重要性
3.1 減少食源性疾病
我們常說病從口入,因此運用食品檢驗檢測專業技術對食品進行安全檢測是非常重要的。食物從農田到餐桌的一系列安全問題,需要各生產、加工環節的誠信自律以及全民公眾意識的加強和提高等諸多因素的共同努力。
3.2 保證國家安定,促進經濟發展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一旦出現食品安全問題,不僅會影響到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的發展,而且會影響到國家的聲譽,從而導致影響國際間的合作。
3.3 保障消費者的權益,促進產品質量的提高
食品安全檢測能夠幫助消費者買到健康、放心的安全食品,有效地保障了消費者的權益不受侵犯,消費者安全意識的提高反過來會促使生產加工企業努力提高產品質量,從而導致食品加工企業的健康良性發展。
4 食品檢驗檢測的完善措施
4.1 健全檢測方法和標準
我國在食品安全性研究建設方面的投入和人民群眾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需求差距還很大。我們不但要借鑒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先進經驗,跟上國際食品檢驗檢測技術發展的步伐,而且要結合我國自身的國情,加強我國食品檢驗檢測先進技術、方法和標準的研究,有針對性地研究部分先進的檢測方法,有選擇性地研制部分儀器設備、檢測所需要的玻璃儀器、化學試劑等低質消耗品。在積極引進國際上先進的檢驗檢測技術的基礎上,繼續加大對食品安全性的研究,積累經驗并不斷探索新的分析檢驗方法;在食品關鍵控制技術、食品危險性評估技術以及食品安全標準等方面加大研究力度,進一步健全和完善與食品相關的各項標準體系,更有效地開展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逐步趕上并超過發達國家的食品安全檢驗檢測水平。
建立食品安全檢驗的基層體系。明確檢驗人員的職責,避免生產企業內部的檢驗走過場,對那些通過行政干預等手段強迫檢驗人員篡改檢驗數據、進行違章作業的相關企業領導,要從重從嚴追究其法律責任。與此同時,還要加強質檢人員的道德規范教育的工作。在認真研究和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規以及相關技術標準的前提下,以法律為武器嚴厲打擊各種涉及食品安全的各種違法行為,有力地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4.2 適當增加檢測投入
提高檢測水平和能力的關鍵在于加大對食品安全檢驗檢測工作的投入,完善設施建設,特別是注重加大對縣一級的基層檢驗檢測機構的投入,改善基層檢測機構的各項硬件和軟件設施,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在食品安全檢驗檢測的資源整合、設備更新和科研建設等方面,各地各部門不斷加大投入,積極提供財力保障。提高食品安全定量檢測覆蓋面,加強重點品種抽檢。食品安全定量檢測以區食品安全檢測中心為核心,積極引入第三方檢測機構,不斷擴大檢測需求,進一步提高檢測能力。
4.3 提高檢測人員素質
食品檢測人員的基本素質決定其在食品檢測中能否準確地選擇適當的檢測儀器、化學試劑以及適用的檢測方法等,因此,食品檢測人員應當熟練掌握試驗儀器、方法、操作等各項基本能力,并對檢測結果具有相應的分析能力,以保證檢測的順利進行。另外,食品檢測人員還應了解質量體系涉及到的各項法律、法規,并應用到食品檢測實際工作中,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可靠,不受任何外界干擾,符合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突出首創精神和專業意識,組建食品檢驗所,啟動全國藥檢系統首個快篩快檢研究平臺,新增國家專利授權5項,審評認證中心藥品檢查質量體系順利通過了世界衛生組織全球基金項目評估。
4.4 新技術的應用
借鑒發達國家先進經驗,結合我國國情,加大資金投入,研究、引進一些高端設備和新技術,以國際食品檢測技術發展為導向,加強我國在食品檢驗檢測方面的先進方法和技術的研究和應用,提升食品安全檢測領域的整體水平。例如:建設完成覆蓋生產、流通、銷售等環節的嬰幼兒配方乳粉追溯系統;在全國率先探索建立中藥飲片生產快速檢查方法;率先探索開創不良反應主動監測模式,逐步開展并不斷完善監測平臺與醫院HIS系統的對接;全國唯一的國家級白蘭地、威士忌、伏特加及葡萄酒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獲得論證通過,并牽頭起草了我國第一部威士忌鑒定標準。
積極參與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食品安全電子溯源技術研究及示范”項目的研究;提升食品藥品行政執法信息系統性能,實現省、市、縣食品藥品稽查執法信息采集與集中管理。
快檢室技術方法平臺則以快檢室為平臺,開展國家標準規定的簡單項目和應用研究。開發其它的快速檢測方法的檢測,以快檢箱為平臺的應急便攜技術方法平臺,其配套試劑盒以理化反應鑒別、生物免疫分析、便攜儀器等便攜技術為主,適合現場操作。與此同時,為加強行政監督和技術支撐的融合,我省食品藥品監管部門還構建了食品藥品快速檢驗的三級技術支撐體系。
4.5 強化檢測機構網絡建設
強化檢測機構網絡建設,完善食品質檢體系及體系的機構配置。在政府的號召下,建立競爭有序、透明公開的檢驗、檢測市場,促使民間資本的融入,卸掉行業壁壘,進而形成規范合理的競爭機制。多引進具備專業技術的人才,為檢測團隊增添活力,提高人員素質,同時也可增加檢測技術的創新性。
4.6 落實管理制度
認真分析當前安全生產形勢,緊密結合檢測中心的實際,針對區域性、季節性、節日性食品消費特點,本著“突出重點、依法監管、防控風險”的原則,增加抽檢范圍,切實組織開展好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工作。樹立“安全第一”的意識,嚴格執行實驗室相關管理條例,完善管理臺賬,特別是危險化學品臺賬;控制實驗室試劑的存放量,實驗室人員必須明確并知曉本實驗室的重點防范部位和危險點,試劑儲存室應符合安全條件;及時配備相應的消防器材和防護用品;加強對廢棄物的處置和處理;加強實驗室用電用水安全,落實防火、防盜措施,嚴格落實操作規范;及時排查安全隱患,切實加強實驗室化學危險品的管理工作,確保實驗室、人員及群眾安全。
4.7 監管模式
食品安全關系國計民生。食藥局需要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工作,積極探索進出口食品檢驗監管模式改革,在對食品生產企業的監管工作中,涉及項目很多很細,包括原料控制、溯源管理、車間衛生控制、添加劑管理、質量管理體系運行、實驗室管理等一系列問題。每家企業存在問題各有不同,如果對每家企業采取相同的監管方法和模式,會耗時耗力,缺乏針對性,導致監管效率低下。為了提高監管效率和針對性,監管局需要深入轄區進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對原料、生產、檢驗等環節逐一進行現場調查。采取科學有效的監管模式,確保出口食品質量,認真做好技術性貿易措施問卷調查、存在問題監督整改等工作,深入走訪轄區食品生產企業,提供技術咨詢服務,幫助出口食品企業有效應對技貿性貿易措施、提升出口食品質量,促進企業樹立誠信意識、危機意識、責任意識。為加強對食品輔料、添加劑的檢驗監管,局檢驗監管人員對出口食品生產企業使用的輔料、添加劑進行備案管理,每季度對企業使用的輔料、添加劑進行抽查檢驗,確保企業使用的輔料、添加劑安全、有效。不定期對企業生產現場、生產記錄等進行檢查,杜絕企業超范圍、超量使用輔料、添加劑。同時,加強源頭監管,把出口食品的檢驗監管工作向源頭延伸。比如,在出口罐頭企業進入生產季之前,根據本年度疫情及各進口國關注重點,針對性加強對當季水果的農殘抽樣檢測,從源頭上加強對出口食品品質的監控。
4.8 加強食品安全知識宣傳教育
深入群眾廣泛開展食品安全知識宣傳普及活動,提高廣大消費群眾的安全消費意識和食品安全知識水平。通過報紙、電視、手機、網絡等多種貼近生活、貼近民生、多種公共媒體渠道宣傳方式,為廣大消費群眾提供統一、權威的食品安全信息。積極發動廣大消費群眾參與到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中,遇到存在問題的食品要積極進行投訴和舉報,增強預防應對風險的能力。保障廣大消費群眾在消費中的知情權,引導廣大消費群眾放心購買、安全消費。各監督管理部門要加強對食品生產經營者進行誠信守法方面的宣傳教育,提高廣大消費群眾安全消費意識和食品安全知識水平,全面提高我國的食品安全質量水平。
4.9 強化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
充分利用檢測數據,對檢測結果按季、按年統計分析,形成書面報告報區政府和有關部門并通報各有關部門和區政府;客觀反映食品安全現狀及變化趨勢,對危害因素進行風險評估,為政府、業界決策提供依據和參考,同時繼續加大食品檢測信息公開化,提高公眾對食品安全的知情率,引導公眾科學、合理消費。
5 結語
綜上所述,食品安全問題直接關系到民生,這就需要我們充分重視食品檢驗檢測工作,從多方面發現問題完善檢測措施,真正的實現食品安全,保障人民的健康。
參考文獻:
[1]潘虹.我國食品檢驗檢測體系的特點[J].科技創業家,2013(24):125-125.
[2]董文卓.關于食品檢驗檢測體系的探討[J].食品安全導刊,2015(3):37-38.
[3]張銳,邊麗娜,呼延蓉,等.關于如何完善我國食品檢驗檢測體系的思考[J].中外食品工業(下半月),2013(9):37-38.
[4]韋敢.有關我國食品檢驗檢測體系的探討[J].中外食品工業(下半月),2014(1):30-31.
[5]汪春華,王強,趙雪,等.食品檢驗檢測體系的現狀及對策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上旬刊),2014,24(5):2988-2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