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我國的《企業所得稅法》之中,制定了一系列的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措施,積極推動我國企業的產業結構升級換代,促進地區的經濟發展,從而形成了稅收優惠政策的新格局。本文對我國的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法律制度進行了簡要的分析,并分析了新出臺的《企業所得稅法》在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法律制度方面的轉變,以及實施新稅收優惠法律制度對優惠主體帶來的影響。
關鍵詞:法律分析;稅收優惠;企業所得稅
稅收優惠法律能夠通過因勢利導來實現其潛藏的照顧性或激勵性的政策目標,稅收優惠能夠免除或減輕行政法規和稅收法律中規定的一部分特定課稅對象和納稅人的稅收負擔,從而對經濟發展結構進行引導。
1 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的法律制度
1.1 稅率優惠 《企業所得稅法》對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科技企業實行了10%的低稅率優惠,對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實行了20%的低稅率優惠。
1.2 加計扣除 加計扣除的范圍包括:企業用于購置專用設備的投資額,例如用于安全生產、節能節水、環境保護等等;企業在國家產業政策規定的范圍內綜合利用資源所生產的產品而取得的收入;由于技術進步等原因要加速折舊的企業固定資產;創業投資企業從事的國家鼓勵和重點扶持的創業投資項目;企業為安置國家鼓勵安置的就業人員所支付的工資,例如殘疾人員;企業對新產品和新技術開發而產生的研發費用[1]。
1.3 減免稅所得 減免稅的范圍包括:企業從事的符合規定的節能節水項目、環境保護項目的所得;企業從事在重點扶持的公共基礎項目的所得;企業從事農林牧副漁等項目的所得。與此同時,在少數民族自治地區,當地企業所繳納的屬于地方分享的企業所得稅也能夠進行減免稅。
1.4 免稅收入 符合以下條件的非營利組織的收入可以進行免稅:在規定條件范圍內的居民企業所獲得的權益性投資收益,例如紅利、股息以及國債利息收入等等。
2 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法律制度方面的變化
2.1 對技術進步企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稅收優惠的轉變 一直以來,盡管我國對于高新技術企業在稅收方面給予了一定的優惠政策,但是也對高新技術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采取了一定的限制。只有位于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并經過相關認證的企業才能享受相應的稅收優惠。要求企業總收入中一定的比例必須是高新技術產品目錄范圍內的產品所帶來的收入。這對于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限制,為了對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進一步的扶持,通過《企業所得稅法》對之前的限制政策進行了取消。在新的稅收優惠法律制度中,進一步取消了區域限制,鼓勵通過科技進步來促進經濟的增長,通過技術項目來對稅收優惠進行確定,發揮了國家的政策導向作用,也避免了一些項目濫用稅收優惠政策[2]。
對技術開發費用的扣除適用范圍進行了適當的放寬,對于當年不足抵扣的能夠結轉到今后的年度抵扣之中。與此同時,還將風險投資的稅收傾斜制度建立了起來,對于高新技術企業的相關投資,其所取得的股份轉讓收入和按股份所取得的收益均可以進行減免稅。如果其將投資高新技術產業所獲的利潤再用于高新技術產業的繼續投資,則可以退還其用于投資獲利繳納的企業所得稅,無論企業屬于何種經濟性質。
2.2 從直接優惠向間接優惠的轉變 直接優惠具有激勵性強、透明度高的特點,主要實行直接減免稅。但是直接優惠具有一定的弊端,優惠的形式過于單一,對于政府實現其宏觀政策目標有一定的影響,而且企業只有獲得盈利才能享受相應的稅收優惠,體現的是事后調節。因此我國的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法律從以直接優惠為主,轉向直接優惠和間接優惠并行,主要以間接優惠為主,并以直接優惠作為補充,對原有的企業所得稅優惠方式進行了改變。新稅
法的間接優惠方式包括加計扣除、稅前扣除、加速折舊等等,優惠
的目標更加明確、形式更加多樣、優惠的范圍更廣,體現的是事后調節[3]。
在新稅收優惠法律制度中對直接優惠中的減免稅進行了保留和完善,并增加了間接優惠的比重,形成了稅收優惠法律制度的新格局,在該方面實現了與世界先進國家的接軌。
2.3 從地區優惠向產業優惠的轉變 我國原有的企業所得稅法的優惠體系為“地區優惠為主,產業優惠為輔”,主要是為了解決我國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這一問題。原有的企業所得稅法優惠體系鼓勵外商投資生產型行業項目,并體現出特殊地區的區域性優惠,例如經濟特區、民族自治地區等等。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我國的地區經濟發展差距正在逐漸縮小,因此當前的《企業所得稅法》的優惠體系為“產業優惠為主,區域優惠為輔”,將稅收“扶弱濟貧”的性質更好的體現了出來,其優惠地區也從東部地區轉向西部地區。新的優惠體系更加重視產業政策對我國的產業結構升級進行引導,對國家鼓勵發展和重點扶持的產業和項目進行企業所得稅的優惠。
3 優惠主體也受到稅收優惠法律制度實施的影響
3.1 內資企業能夠從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法律獲得優惠 內資企業能夠通過《企業所得稅法》獲得更多的優惠,例如小型微利企業能夠享受20%的低稅率優惠。對于招收殘疾人的企業也可以享受按實際支付兩倍的殘疾人工資加計扣除的稅收優惠。
3.2 外資企業從稅收優惠法律中的獲利有限 當前我國的稅收優惠在吸引外資方面的作用并不強,盡管稅收優惠法律制度會進一步的增加稅負和擴大稅基,但是也對稅率進行了調低。盡管當前我國的行稅率提高到了25%,并在優惠空間進行了一定的壓縮,但世界平均稅率28.6%,仍然高于我國水平。一些外資企業長期享受我國的優惠稅率,在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法律調整的過程中,其會根據自身情況改變投資方向,找到新的受益點。我國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法律對于吸引外資的作用有限,但是能夠對外資結構進行進一步的優化,使我國利用外資的質量得到提高。
4 結語
我國的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已經取得了初步的成效,通過對其稅收優惠的法律屬性進行進一步的規范,能夠使我國的稅收優惠制度更加透明,對于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外資結構都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安世全,朱婷.新企業所得稅“特別納稅調整”的缺憾與對策[J].會計之友(下旬刊),2010(01).
[2]劉磊.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研究[J].涉外稅務,2010(02).
[3]項正國.進一步完善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J].涉外稅務,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