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隨著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創新經濟發展思路,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是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主方向,作為與農民收入息息相關的集體經濟也應該積極轉變發展思路,提高村級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推動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筆者十多年來在基層從事農村集體經濟經營管理工作,現以南安市為例,在充分調查研究該市村集體經濟發展狀況的基礎上,就如何創新集體經濟發展進行了相關闡述。
關鍵詞:集體經濟;現狀;發展策略
當前,隨著經濟發展進一步向基層傾斜,村級集體經濟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發展集體經濟,對提高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社會穩定,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具有重要的意義,筆者結合福建南安市的集體經濟發展現狀,就如何轉變發展思路,推動集體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提出了一些觀點和看法。
1 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現狀和特點
近年來,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但在具體的運作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實際情況,需要我們進一步認識。以福建南安市的集體經濟發展為例,(如下表1)2013年南安市26鎮,408個行政村集體經濟總收益為10275900萬元,農民人均所得12352元,2014年集體經濟總收益達到11785350.5萬元,農民人均所得13945元,數據顯示,農村集體經濟一直處于上升的發展勢頭,但發展不均衡也是制約集體經濟發展的瓶頸。其中,南安市2013年村財收入100萬元以上的村84個,而收入10萬元以下的有12個,甚至有6個村收入在1萬元以下。
表1 "南安市農村經濟收益分配統計表
[年度\amp;農村集體經濟
總收入(萬元)\amp;農民人均所得
(元)\amp;2013年
2014年\amp;10275900
11785350.5\amp;12352
13945\amp;] [收入
]
由此可以看出,全市村級集體經濟實力在逐年加強,但是,發展不均衡,鎮與鎮之間以及村與村之間發展差距較大,也是普遍存在的現象,進一步創新發展思路,拓寬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渠道,提升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實力是當前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任務。
2 加快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主要策略手段
2.1 積極拓寬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新思路
為了激活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活力,必須要積極探索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新方法,創新集體經濟發展的形式,做到因地制宜,科學規劃,挖掘經濟增長的新動力,為農村經濟發展注入新能量。
2.1.1 挖掘資本運營新機制,提高資產增值效益。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資金、資產、資源是根本,也是提高集體經濟活力的基礎,為了抓好村級集體,經濟必須要盤活有限的存量資產,有效理清村內的資產現狀,對村集體閑置的辦公用房、會堂、小學校舍、舊廠房、舊倉庫等設施要進行仔細排查,明確集體資產的所有權和轉讓權,通過租賃、承包、聯合開發等形式進行盤活,讓閑置資產產生效益。特別是要抓住國家實施城鄉經濟統籌發展的良好機遇,科學規劃和建設商業用房,合理出租一些閑置房屋,為農村經濟發展增添一份力量。
2.1.2 利用土地資源,抓好土地經營。隨著土地集中經營優勢的進一步顯現,農村集體經濟要進一步發揮土地的優勢作用,在家庭承包經營模式不變的情況下,對于農村集體土地要實施科學、合理、規范地流轉運營,在土地使用權不變的情況下,實行有償流轉,大力發展土地集中經營的新型農村土地模式,鼓勵和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充分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優勢,鼓勵發展合作經濟,并提倡農民以股份的形式進行參股經營,激發農民合作經營的積極性,并拓寬農民合作社的經營渠道,大力發展溫室大棚、農副產品購銷等現代農業合作組織,將農村土地集中經營的優勢最大限度的顯現出來,使農民從中受益。
2.1.3 通過項目引領,實現經濟特色發展。積極培育和引領村級工業經濟發展,結合農村發展特色,將一些適合農村發展的工業引入到農村,引導各村把“引鳳還巢”、發展二三產業作為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重點,并通過優化工業結構調整,實現農村工業的產業化發展、可持續發展。同時,要根據農村發展需要,培養特色經濟,引導農村發揮各自優勢,因地制宜地發展特色工業經濟,豐富農村集體經濟的樣式,實現經濟發展的新突破。
2.2 逐漸加大對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扶持力度
2.2.1 積極落實國家對于農村發展的良好政策。近年來,國家逐漸加大了對于農村集體經濟的扶持力度,先后出臺了一系列針對集體經濟發展的好政策,這對于集體經濟發展來說是一次良好的契機,特別是基層組織一定要落實好這些政策,利用國土整治、農業綜合開發等良好機遇,積極發展現代農業,通過興辦集體農業項目,增強集體經濟發展的競爭力。通過開發觀光農業、生態旅游等新興產業,啟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為實現綠色經濟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2.2.2 逐漸加大對于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財政支持。各級政府要嚴格按照中央的部署,將財政支持逐漸向基層農村傾斜,采取多種形式,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建立健全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將一些有益的建設項目和資金逐漸向農村延伸,特別是向集體經濟落后的農村傾斜。逐漸加大對于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村公益事業建設的資金投入力度,在廣度和深度上要有所突破。對于農村興辦的一些農民合作社等農業經營組織,要在各個環節予以扶持和幫助,引導農村集體經濟向著健康良好的發展軌道上來。在資金信貸上,針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需要,各級財政、農業銀行特別是農村信用社要專門安排一定比例的信貸資金,用于農村集體經濟的正常運轉。同時,要創新農村經濟的金融服務,在符合信貸條件的基礎上,在服務范圍、服務時效、服務方式上要給予農村經濟的適當優惠,并按照相關政策予以減免,提高。
2.2.3 逐漸提高相關部門對于集體經濟的幫扶力度?;鶎咏M織針對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需要,要逐漸引導相關部門對于集體經濟的幫扶認識,農業、林業、水利等部門針對一些特色農業基地、農產品企業等集體經濟,要實現結對幫扶,從人才培訓、發展規劃、機制建設、資金項目上做到優先扶持,增強城鎮部門支持農村發展的思想意識。
當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和壯大集體經濟對于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奠定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的基礎,提高農民收入,改善農民生活,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們一定要認識到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重要性,不斷創新發展思路,改革發展方式,為集體經濟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