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茶藝服務》課程是中職學校服務類專業比較重要的理論學習和技能實訓相結合的課程。通過對《茶藝服務》課程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教學案例分析,證明“任務驅動教學法”讓學生通過完成任務的方式學習理論知識,掌握實用技能,值得反思。
關鍵詞:茶藝服務;課程;教學;任務驅動教學法
1 《茶藝服務》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茶藝服務》課程是中職學校高星級飯店運營與管理等服務類專業比較重要的一門專業課程,教學目標非常明確,學生通過學習,熟悉相關的理論知識,掌握實用性專業技能,考取“茶藝師”等級證書,為日后步入相應的工作崗位打下基礎。
傳統的教學方式下,《茶藝服務》的理論課是“教師講——學生聽”;實訓課是“教師示范——學生練習——教師指導”。這樣的教學方式,教師很輕松,但是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習效果不好,所以進行課程的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2 《茶藝服務》課程教學改革初探
結合《茶藝服務》課程是一門有一定趣味性且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教學任務有理論學習、有實操訓練的情況,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進行分組教學是最好的方式。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它將以傳授知識為主的傳統教學理念,轉變為以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為主的多維互動式的教學理念;使學生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每一位學生都能根據自己對當前問題的理解,運用共有的知識和自己特有的經驗提出方案、解決問題。任務驅動教學法步驟是:“呈現任務——明確任務——完成任務——任務評價”,方式是“教學任務”轉化為“學習任務”,把課堂還給學生。
在中職學校高星級飯店運營與管理專業二年級的教學中,筆者一直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進行教學改革嘗試,下面,選取其中的兩個教學案例進行分析。
案例一:理論學習“中國六大茶類”
學習任務:完成學習表格,掌握中國六大茶類的種類、特點、產地、制作程序和工藝、代表茶葉等。
學習要求:①選出組長,定好組名——要求與茶有關;②組長是小組領導,帶領成員分工合作完成任務;③自主學習時間是60分鐘,展示時間是30分鐘,每組選派代表或全體成員一起進行成果展示;④隨機挑選同學作展示點評。
課前準備:制作好學習表格和分組(6—8人一組)。
學習過程:上課時,布置具體任務后,各組都是全員行動,在爭論中干得熱火朝天。60分鐘很快過去,各組按順序展示成果,每一組都有獨到之處,教師最為贊賞的是“四季茶”組,全組成員齊上陣,顯示出獨有的團結協作,“四季茶”樸素中帶有深意——“喝茶陪伴人們的一年四季,一年四季喝不一樣的茶。”另外,“茶心一品”組的名稱也頗有意味,想出這個組名的男生得到了教師的重點表揚,大家馬上對他刮目相看。還有一組,展示作業時還沒有組名,教師問了,才應付式地說“阿巫茶行”,教師緊緊追問其中緣由,同學指著同組的巫某同學說:“那兒,他是老板?!贝蠹液逄么笮?。教師抓住機會笑著問巫某同學:“有問茶行老板,對你們組上來展示作品的那位‘員工’滿意嗎?”“不滿意。”“為什么?”“因為她不夠自信,聲音太小,對茶葉的相關知識不熟悉?!薄昂芎茫⑽桌习?,你很清楚茶行需要什么樣的員工?!苯處熗A送?,接著說:“你們組的名稱有老板的派頭,也相信你會是一位出色的老板。當然更希望咱們班能多幾位老板。”教師點評后,所有同學都沉默了,對《茶藝服務》課程的學習有了新的認識和新的思考。
案例二:技能實訓“烏龍茶行茶法”
學習任務:分組完成實訓,掌握烏龍茶中的代表“鐵觀音茶的行茶技巧”。
學習要求:①組長教師的小助手,組織本組成員按要求完成實訓任務,掌握技能;②自主訓練時間是180分鐘,展示時間是90分鐘,每組選派代表或全體成員一起進行技能展示,隨機抽取其他組為本組打分;③根據分數,各組獲得相應加分和小禮品獎勵。
課前準備:①提前兩周發放“鐵觀音行茶法”資料,要求熟記;②提前一周組織組長進行技能學習和訓練,成為教師的小助手;③準備好背景音樂和小禮品。
學習過程:教師進行技能演示后分組訓練,小組長組織同學“各自訓練——組內展示”;此時教師到每一組觀看,及時給予技能指導,保證技能實訓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展示時間時各組代表依次出場,其中表現最好的是“四季茶”組的三位女生,著裝統一,動作規范,過程流暢,技能嫻熟,給大家一種美的享受,令大家沉浸其中。展示結束后,教師作了點評:“各組展示都不錯,大家也看到了,具體的表現與大家平時的訓練是分不開的?!募静琛M的精彩展示大家有目共睹,相信三位同學在課后花費了不少時間和精力來排練,我們向她們學習。”這種組間開展的競爭式學習模式激發學生的表現欲望,讓他們更加認真。
3 《茶藝服務》課程中使用“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反思
實踐證明,“任務驅動教學法”應用于《茶藝服務》課程,取得了比傳統教學法更好的效果:①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通過“布置任務——完成任務——展示成果”,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了學生的自我學習管理能力,鍛煉了團隊協作能力。②有助于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細化“學習任務”,明確“學習目標”,分組學習、競爭式展示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有學習的伙伴和競爭對手,整體學習氛圍好,容易實現教學目標。③有助于教師的自我提升。任務驅動教學法,對教師的教學組織能力和對課堂的整體駕馭能力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師要具備把“教學任務”轉化為“學習任務”的能力,要預測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情況,課堂點評能做到積極引導,畫龍點睛;課后能認真總結,而且對整個教學流程能“巧妙”把握。
綜上所述,《茶藝服務》課程的教學改革勢在必行,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可以讓學生的學習效果更好,讓教師提升業務水平和能力。
參考文獻:
[1]李一帆.任務驅動教學法初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02).
[2]蘇巧雯.《茶藝》課程教學形式改革與做法的探討[J].廣東茶業,2007(4).
作者簡介:韓淑蘭,女,漢族,1982年生人,廣東梅州人,是梅州市職業技術學校旅游服務專業和高星級飯店運營與管理專業教師,主要擔任學校旅游服務專業國導證考證科目的教學和高星級飯店運營與管理專業《茶藝服務》課程的教學,是該校旅游服務專業和高星級飯店運營與管理專業的骨干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