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由于全國高校擴招導致技師院校生源素質呈下降趨勢。學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且厭學英語的現象嚴重。本文在分析當前技師院校英語教學現狀的基礎上,對課程設置,教學模式以及幫助學生提高英語學習的興趣方面提出一些應對策略。
關鍵詞:學生素質;傳統的英語教學方式;因材施教
技師院校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具有實際工作能力的技術型和應用型人才。英語作為一門學生必修的基礎課程,成為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讓學生掌握必要的英語聽說讀寫和翻譯技能,讓學生掌握必備的英語知識,增強英語閱讀理解的能力,有助于他們在未來的工作中能高效快速準確地獲取現代信息,更好的服務于社會。
1 技師院校英語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中國對外開放的程度不斷提高,科學技術日益進步,國際地位不斷提高,全社會對具有一定英語水平的高技術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開設英語課程,讓學生學好這門國際性語言,使廣大學生能夠多渠道的獲取信息,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擁有與世界溝通的能力,增強他們的就業競爭力。在職業院校,英語教育應該更加注重其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但事實上,我們的英語教育存在了很多的問題。目前我國的經濟發展迫切需要具有國際化競爭能力的技術性和實用性人才,如何讓我們職業院校的學生由厭學英語轉變為有興趣有目標地學習,進而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水平和能力,是技師職業院校謀求持續發展、提高職業教學質量和提升畢業生競爭力與就業率的一個重要任務。
1.1 課程設置與時代需求脫節
多年來,我們技師院校的英語課都是采用精讀課文的模式進行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注重單詞短語以及語法的講解,同時兼顧訓練學生在聽、說、讀、寫、譯這五方面的語言技能。每學期英語課平均課時數大約是180學時,但是有些學校采用了工學交替的教學形式,這在一定程度上縮減了應有的英語教學課時。因此,在有限的課時內,按教學大綱要求,教授規定的語言知識和技能,實現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目標就有些不太現實,其結果只能是老師上課前先對教材進行篩選、課文不能不上,那就只能把課文后面的閱讀和寫作部分練習舍去不講,讓學生自己課后看。但是很多學生基礎差,也不夠努力刻苦,更沒有自學的能力,課后幾乎不能完成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
1.2 教法陳舊
我從事職業院校英語教學多年了,在實際教學中,我感覺到我們的教學依然是以語法翻譯法為主要教法。授課時,以單詞,短語和語法學習為重點,對課文的閱讀不提時間和速度的要求。課堂上,以老師講解為主,學生機械地學習,教師主宰課堂,學生被動消極地接受,師生之間缺乏互動。
2 改進教學效果和提升學習興趣
目前在我國,技師職業教育已占據我國教育的半壁江山,它注重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培養的是綜合素質高的復合型人才。作為教師應該努力致力于培養出適應社會需要的綜合素質強、技術能力硬的學生。
2.1 調查摸底,因材施教
英語是每個專業的學生都必須學習的公共基礎課程,所以在新生剛進校時,筆者認為,可以對學生做一次英語摸底考試,以此了解學生英語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然后按成績對學生分班實施教學,不同班級用不同的教材。這種分層次分班的教學方法有利于改變學生對英語的學習態度。在授課時,老師根據學生英語基礎,采用適合他們實際水平的教材,對基礎差的學生有計劃地從最基礎的音標、基本語法知識進行補習,在這一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是,必須讓學生夯實音標、語法基礎,使學生在課堂上敢讀、敢說,對他們多鼓勵和多肯定,讓學生樹立學好英語的信心,將枯燥地英語學習變得生動活潑,日復一日,讓他們感覺到自己在不斷地進步,越來越有成就感,最終培養起學英語的熱情和興趣。
2.2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因此,如果學生對所學課程沒有任何興趣,只是被動地學習,其結果只會扼殺了學生掌握知識的熱情和意愿。多年的教學工作讓我深深地領悟到,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非常必要的。作為老師,我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盡力幫助我的學生,努力促使他們對我所教的學科產生興趣,并力求學生對英語這門學科一直興致勃勃。上課時,我總是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盡我所能地用優美的語音、語調去感染學生,激發學生對英語的興趣。最初可能有些同學聽不懂,但是我不厭其煩地復述,學生的領悟力不斷提高,很快就適應了用英文進行的課堂教學。在講解單詞語法時,我注意用風趣、幽默的方式,選用實用、生動、有趣的特別是他們熟悉的例句,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記住了單詞,掌握了用法,學到了知識。上閱讀課前,我認真備課,課堂上,盡可能讓學生多了解英語的背景知識、講一些英文笑話和國外趣聞等,充分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和愿望,同時利用電教手段為學生創設英語學習環境,增加氣氛,使學生想讀、愛讀,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3 加強學法指導,培養自學能力
古人云:“授人以魚,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終身受用不盡。”我們都知道,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具備持續學習的能力。因此,作為老師,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法,使學生由“有指導的學習”向“獨立學習”,由“學會”向 “會學”轉變,讓學生擁有自學的能力成了我們要完成的重要教學任務。我們教育的對象因人而異,不同的學生在學習基礎、智力、非智力等方面都存在差異,這就要求老師平時要關注學生,了解每一位同學的“獨特之處”,在學法指導上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綜合每一位學生的認識水平,接受能力,知識基礎等方面的因素,將集體指導與個別指導結合起來,教授給學生最優化的學習方法,使學生掌握獲取知識的自學能力,實現“教為了不教”的最終目標。
3 結束語
技師院校將英語課程設定為一門公共基礎課,是因為在現代化進程日益加快的當今社會,英語的應用已經滲透到了我們工作、生活的各個方面。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讓學生成為既具有專業知識技能,又能利用英語快速獲取各種最新信息的合格人才。因此加強英語教育是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更是適應技師職業教育特點的需要。
參考文獻:
[1]何青.高職英語閱讀課語篇教學之探討[J].職教論壇,2005(35).
[2]陳育青.職業高中英語教育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科技信息,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