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分析校園足球目前發展過程中的認識、資金場地、師資力量、體制四方面的不足,指出應還原校園足球本質、倡導政府主導和社會參與擴大資金投入、提高師資力量強化師資培訓、完善運營監管體制以促進校園足球可持續發展的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校園足球;可持續發展;青少年
0 引言
校園足球開展以來,得到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教育和體育部門密切協作,學校積極組織,社會各界給予關心和幫助。在多方努力下取得顯著成效:青少年足球人口大幅增加;四級聯賽初具規模;為中甲和中超輸送了許多優秀人才。取得成績的同時,也應清醒認識到還存在制約校園足球的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和不足。
1 影響校園足球可持續發展的因素
1.1 對校園足球的認識不足 部分學者和領導對校園足球寄予奢望,把校園足球視為中國足球改革的突破口、中國足球的救贖之路[1]、崛起的新希望、中國足球的春天等。希望足球在校園里遍地開花,要利用校園足球的推廣培養優秀的足球新生力量。甚至提出“振興足球,你我有責”,提出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犧牲,一心一意為中國足球的騰飛奉獻一切的口號”[2]。利用校園足球活動的推廣夯實中國青少年足球人才的根基,擴大青少年足球人群是對《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和《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實施方案》兩份文件精神和宗旨的誤解。
1.2 資金、場地匱乏 目前開展校園足球的經費僅靠體育部門支持,沒有一步開拓校園足球市場,無法吸引企業或個人贊助及投資。一方面資金短缺,另一方面政策要求開展校園足球活動,迫使部分學校間斷性開展校園足球活動,或為了應付四級聯賽搞“精英式”足球培訓。資金不足嚴重影響校園足球活動可持續開展。運動場地和設施是開展校園足球活動的先決條件,完善的足球場地和相關設施是開展校園足球活動的保障。調查發現,僅少數中小學配備合格的足球運動場和相關設施。大部分學校的場地狹小且集多種功能于一體。基層學校最基本的水泥操場、泥土操場都保證不了開展足球活動的需要。
1.3 師資力量不足 青少年對足球的認知、理念、技能等相關知識取決于教師的理論水平、技戰術水平和管理能力。基層多數學校體育教師嚴重匱乏,且技能和素養水平不高。基層中小學擔任足球訓練的部分教師非足球專業;體育教師學歷層次低,缺乏運動訓練知識和經驗,缺乏訓練、管理運動隊的能力和方法。基層教練員人數缺乏和水平不高制約校園足球的可持續發展。
1.4 體制不完善 體制不完善也是校園足球運動面臨的問題之一。文化學習與足球技能共同發展的矛盾,迫使很多家長和青少年放棄足球活動,導致青少年無法長期積極參加足球學習和訓練;足球特長生文化課教學管理、考試招生政策不完善;足球競賽成績未納入高校考核評價體系,特長生在升學錄取無法合理流動;大學、高中、初中、小學四級足球競賽體系不完善;職業足球與校園足球對接渠道不暢;以上因素都影響校園足球的可持續發展。
2 校園足球可持續發展對策分析
2.1 還原校園足球的本質 據《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的精神,校園足球為提高廣大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解決青少年體質健康問題而開設的,是“陽光體育運動”的配套活動,因此校園足球本質是為青少年體質健康服務。《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實施方案》將活動宗旨定為“增強學生體質,培養青少年拼搏進取、團結協作的體育精神”,發展足球僅作為附屬目標與功能。對《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實施方案》本質解析可知,校園足球活動的開展是為《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服務的。在實踐中,我們要抓住提高和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本質。為讓學生愛上足球、為中國足球拓寬群眾基礎而開展校園足球活動也有違學校教育“以人為本、強調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校園足球決不能搞成 “足球大躍進”,不能夸大青少年校園足球的功能。抓住事物的本質關系是校園足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2.2 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擴大資金投入 實現渠道經費來源多樣化是解決校園足球發展的必由之路。各級政府應加大校園足球投入,體育、教育等部門給予財政傾斜;鼓勵各類企事業單位、社會力量和個人捐贈;鼓勵社會力量發展校園足球,引導有實力的知名企業和個人投資或贊助校園足球,拓寬學校和校園足球發展資金來源渠道。要加強監督,嚴格審核各項資金支出,杜絕挪用和侵吞專項資金的不法行為。
2.3 提高師資力量強化師資培訓 師資力量是校園足球開展的關鍵環節,必須引起重視并制定相應措施解決基層教練員的不足:一要深度挖掘現有資源,動員原從事足球行業的人才回歸,二要充分發揮俱樂部和退役運動員的作用,鼓勵足球優秀人才到學校義務支教;三要加大面向社會培訓足球教練員,對取得證書的優秀人才采用招聘的方式充實校園足球教師隊伍。
教育部門應完善各布點學校校園足球教師培養和培訓機制,并使培養和培訓機制常態化、固定化。鼓勵體育教師轉變思想觀念、更新知識結構、加強專業技術再深造。
要完善運營監管機制,明確各機構設置和管理權限劃分;理順“資金投入、場地設施建設和利用、師資培養、招生考試政策”等校園足球發展的“軟肋”;完善校園足球活動普及、參與率、師資力量、訓練水平、場地設施不足、經費來源、監督評估和激勵機制等問題;完善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相關政策;推進校園足球的管理模式、明確校園足球獎懲機制、強化安全保險意識、加強監管機制保證相關的政策的貫徹落實。
3 結語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勿以發展順利、取得成績而放松警惕,勿以暫時的困難而畏懼不前,要以發展創新的眼光看待問題,完善各方面政策保障校園足球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陳盛民.淺談足球走進校園與振興中國足球的思考[J].當代體育科技,2015,15(5):230-231
[2]李新威,李薇.我國校園足球的異化現象[J].體育學刊,2015,22(5):1-4.
[3]李衛東,張延安,陸煜.全國青少年足球活動情況調查與分析[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1(5):22-25,31.
基金項目:山東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J13wk01)。
作者簡介:馬培兵(1978-),男,山東泰安人,助教,碩士,研究方向:足球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