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地方公路管理處 云南省文山州 663000
摘要:水泥混凝土路面由于具有耐久性好、強度高、抗滑、耐磨、使用壽命長、養護費用低等特點,現已成為我國主要的高級公路結構形式,并已在全球范圍內推廣開來。關于瀝青加鋪層預防性養護技術的研究成果對水泥混凝土路面瀝青加鋪結構來說意義重大,具體表現為加鋪層耐久性提高、使用壽命極大地被延長、養護成本大幅度下降等。本文先是對瀝青路面預防性養護的現狀進行了概述,再分別闡述了瀝青加鋪層病害形成的機理、瀝青加鋪層病害分類分級、瀝青加鋪層預防性養護的措施,最后分析總結出其不足與優勢。
關鍵詞:水泥混凝土路面;瀝青加鋪層;預防性養護
近些年來,由于許多道路建設時日已久,所以對舊水泥路面進行修復整治的現象比較常見。對舊道路進行維修的措施也有很多,但綜合考慮最合理的方法就是對舊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鋪瀝青面層進行改造。因為這樣不僅能使水泥路面的通行能力迅速得到恢復,也能使舊混凝土面板的使用壽命適當的延長。更直白的說,此措施經濟效益最好且道路的剩余價值也得到了充分利用。因此對舊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鋪瀝青面層進行改造這一維修道路的方法也廣泛流行開來。但是這一方法也存在一些缺陷。具體來說,現階段舊路面病害是普遍存在的,但是在使用瀝青加鋪層時,出現車轍、反射裂縫等病害是不可避免的。所以為了延長加鋪層的使用壽命,我們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來解決這一問題,即對瀝青加鋪層進行預防性養護。
一、瀝青路面預防性養護現狀
目前來看,在對舊道路進行維修方面,國內外早已將焦點集中在關于瀝青路面預防性養護的研究上。但是對舊水泥路面瀝青加鋪層的預防性養護技術在現在看來還是一個盲區。究其原因是舊水泥路面的瀝青加鋪層特殊的天然結構,這使得其在很大程度上異于普通的瀝青路面。因此,其預防性養護策略也要與傳統的水泥路面相區別,也正因為如此,對舊水泥路面瀝青加鋪層的預防性養護應該要采取一些具有特殊的和有針對性的方法,并且還應綜合考慮加鋪層的氣候特點,制定科學合理的綜合性養護策略,以便對何時修復、采取何種策略作出一個有效的指引。
二、瀝青加鋪層病害形成的原理
經過對許多地區舊水泥混凝土路面瀝青加鋪層的使用性能進行研究,發現了一系列加鋪層典型病害損壞的原因。由于許多舊水泥混凝土路面年久失修,其現有結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眾多不規則的裂縫和間距相同的接縫。與此同時,舊水泥混凝土路面又承受著巨大的溫度荷載與交通荷載,這導致加鋪層底面相對位置的應力集中。隨著過大的豎向剪應力與拉應力,應力集中部位會先于其他力慢慢開裂,反射裂縫也會由于其緩慢地向上擴展而形成。總而言之,加鋪層破壞就是此過程的循環往復。在經過瀝青混合料罩面處理以后,路面經常會出現的常見病害都有縱向裂縫和橫向裂縫。
國內外的研究表明,對于瀝青路面車轍來說5cm區域是一個分界值,若車轍深度大于5cm則表明此種病害較為嚴重。在車轍加深的過程中,中下面層的厚度會逐漸發生變化,瀝青面層也會隨之變形[1]。在結構方面進行分析,舊水泥路面加鋪瀝青面層的結構和其他結構有較大的差異性。在模量和厚度方面進行分析,由于和其他結構存在本質上的區別,這使得舊水泥路面和瀝青面層的粘接性能非常差。在受力方面分析,舊水泥路面加鋪瀝青面層的結構相對來說也更加集中。所以要解決車轍變形的問題,就必須要處理瀝青加鋪層反復作用于交通荷載的情況。在現階段來看,這仍然是一個待解決的難題。總而言之,在處理舊水泥路面加鋪瀝青面層的問題中,會出現兩種典型的加鋪層路面病害,即反射裂縫和車轍。
三、瀝青加鋪層病害分類分級
據現有的《公路技術狀況評定標準(JTG H20-2007)》,我國現階段的瀝青路面常見的病害類型為反射裂縫和車轍。其中論述到病害的種類和病害的輕重程度可以從病害的表現形式上得到。道路工程師必須對舊道路的情況做出客觀、公正、合理的評價分析,進而將路面破損的常見區別很好的反映出來。該標準中提到的分類方法不僅能夠和路面管理系統以及現有路面病害的評價方法相適應,而且對路況評價、數據采集來說也不失為一個非常好的辦法。
盡管這種分級方法在現階段而言,是一個綜合性能最好的方法。但是現有的瀝青路面病害分類分級方法也是有一些不足的,具體可分為以下幾點:
1、基于現有瀝青路面病害分類方法,半剛性基層瀝青路面是無法進行分類的,是因為其病害的特殊性。具體表現為其把數據的檢測、用途和路面性能的總體評價等幾個方面作為重點進行考慮,這異于其它從損壞的進程考慮破損機理的方法。這種方法對于加鋪層結構路面病害的分類來說,并不是十分合適。
2、在與加鋪層典型病害的產生部位、病害的產生機理進行聯系的方面來看,檢測人員在進行數據處理、巡查的過程中不能把現場發現的分類指標、病害表觀形狀、分級程度與實際的病害進行有效聯系。這使得有目的采取適當的措施進行處理很難實現。這種始終無法打破的現狀不僅在經濟上造成了極大的浪費,而且使路面使用質量的提高久久不能實現。這個問題若始終得不到解決,病害進一步加劇的可能性也會隨著使用的時間變大。
3、標準中提到,規范中采用“中”、“輕”、“重”等分級方式[2],這也是極其不合理的。在某種程度上,其會對決策者產生誤導。具體表現為檢測者對病害的最佳維修時機的準確性時機把握不夠、判斷性不強。總之,此種規范容易貽誤病害,使其產生不必要的擴大。
4、分類方法貴在體現“重預防,輕修理”的觀念,但現有分類方法剛好與此相反。針對這一特點,較為合理的分類方法是以路面破損程度及病害類型為主,輔助以考慮采用養護措施的性質和功能。
四、瀝青加鋪層預防性養護措施
經過瀝青加鋪改造后的舊水泥混凝土路面在使用性能上,與之前比較已有大幅度的提升。與此同時,其通行條件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善。但是經過瀝青加鋪改造后,其使用時間越來越長,瀝青加鋪層的病害程度也越來越嚴重。推移、反射裂縫、車轍等這些早期病害也會再一次復發。此時,對路面的養護就顯得尤為重要,若未及時進行,就會產生極為嚴重的后果。具體表現為,路面雨水將沿著裂縫滲入原路面或者基層,這會引發路面次生病害的發生,使得加鋪層破損程度更加嚴重,路面的病害程度加劇。
研究表明,瀝青路面養護可以采取包括稀微表處、漿封層、碎石封層、薄層罩面等常用的預防性措施[3]。具體來說,可以通過依托工程來實現。要采取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態度,對瀝青加鋪層的病害特點加以詳細的分析。分析要做到以下幾點:清楚該地區瀝青加鋪層病害形成機理,對典型路段路況要做深入的調查報告,做出是否要采取填縫、微表處等處理方式的決定,再對瀝青加鋪層進行階段性、持續的預防性養護。
結語
綜上所述,水泥混凝土路面瀝青加鋪層預防性養護技術有是現階段最為合理的養護道路的方法,但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問題。在今后的發展中,研究養護決策的確定、依據瀝青加鋪層預防性養護時機都是極為重要的。加鋪層使用狀況的評價,養護策略的具體實施也有待進一步完善。
參考文獻:
[1]郝北一.舊水泥路面瀝青加鋪層養護技術探討[J].公路與汽運,2010,(5):119-120.
[2]謝國輝.淺析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養護及病害處治[J].科技致富向導,2013,(11):266.
[3]趙辰康.淺析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養護維修技術[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