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晶
山東榮成市委黨校 山東榮成 264300
摘要:利用信息技術建設智慧城市,是新理念引導下的城市發展新動力,是當今世界城市發展的趨勢。當前,我國智慧城市建設尚處于起步階段,大多數城市對智慧城市建設缺乏明確的定位和目標,本文對如何開展智慧城市建設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智慧城市;建設;問題;對策
隨著我國新型城鎮化的深入推進以及國家在“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加快建設寬帶、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國家新型基礎設施,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推進經濟社會各領域信息化”,各個地方政府都開展智慧城市建設的相關工作。
一、智慧城市的概念
狹義的智慧城市:能夠充分運用信息和通信技術手段感測、分析、整合城市運行核心系統的各項關鍵信息,從而對于包括民生、環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務、工商業活動在內的各種需求作出智能的響應,為人類創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廣義的智慧城市:就是城市資源的優化整合利用,是城市從經濟到人文的全面發展。即以智慧的理念規劃城市,以智慧的方式建設城市,以智慧的手段管理城市,以智慧的思維發展城市,使城市各個系統運作更加協調高效,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城市新形態。
二、為什么建設智慧城市
1、城市亟需新的發展模式。
當前,全球已進入城市化發展加速期。1900年,全球僅有2.2億人生活在城市,僅僅過去了一個世紀,到2005年城市人口達到了32億。據預測,2030年世界城市人口將達到50億。中國改革開放以后城市化進程加快。1978年時,我國的城鎮化率是17.9%,到2014年我國常住城鎮人口接近7.5億,城鎮化率達到54.77%,36年,提高了36個百分點,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能達到這樣的城鎮化速度。
快速的城市化,給城市帶來了繁榮的同時,也使其面臨著一系列挑戰:交通擁堵、城市基礎設施老化、環境問題、水資源短缺、住房緊張、就業緊張等問題。我們迫切需要建立起一套嶄新的城市發展與運營模式,來解決城市可持續發展面臨的難題。
2、新興信息技術推動城市轉型發展。
在第三次工業革命背景下,信息化在世界范圍內迎來了新一輪革命浪潮,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各種新技術不斷發展,催生了新的生產方式和一大批新產業,新的經濟模式將從根本上改變和重塑這個世界。
應該說,智慧城市的出現是信息技術發展推動城市發展的一個自然過程,城市信息化進程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相應的城市發展新形態自然就會出現。
三、我國智慧城市建設情況
現在智慧城市建設已經在全國范圍展開,2012年我國智慧城市試點工作啟動,截止到2015年10月底,我國智慧城市試點已有500多個,覆蓋東、中、西部地區。預計到2030年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建成一批智慧城市,并將建設經驗向中西部地區推廣;到2050年,我國大部分城市將建成初級智慧城市,東部沿海城市建成中高級智慧城市,我國開始進入初級智能化社會。
四、我國智慧城市建設任重道遠
我國智慧城市建設處在探索階段,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面臨種種問題,道路任重道遠。
(一)缺少頂層設計。我國智慧城市處于探索階段,沒有國家層面上的總體規劃,大部分城市沒有充分考慮自身的資源優勢、面臨的問題等個性化因素,前期規劃定位不清晰,發展模式雷同,跟風現象很明顯。一股腦建的軟件產業園、云計算中心等項目,建完再怎么弄,不知道,導致園區空殼化。
(二)信息技術保障體系薄弱。1、缺少核心技術創新能力。智慧城市建設以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為基礎,能否在物聯網、云計算等關鍵技術上實現突破創新,直接決定智慧城市建設水平的高低。我國這方面研究起步晚、大部分核心技術、產品依賴國外進口。2、信息安全管理有待加強。現在我國大部分核心技術來自國外,一些城市規劃和工程由國外企業承擔,不僅會增加成本,更重要的是可能會導致交通、能源、金融等重要信息被國外控制,給國家安全造成威脅。3、缺乏行業技術標準,出現信息孤島。智慧城市建設的重心是數據整合,由于不同系統之間技術標準不一樣,接口不一樣,跨部門、跨行業的數據信息共享成為難題。
(三)對智慧產業發展扶持力度不大。智慧產業屬于第四產業,是指直接運用人的智慧進行研發、創造、生產、管理等活動,形成有行或無形智慧產品以滿足社會需要的產業,智慧本身就是產品、商品,具有極其廣闊的成長空間。完善的產業體系是支撐智慧城市快速發展的重要動力,當前我國缺乏對智慧產業扶持政策的細化和落實。
(四)資金缺口大。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可能涉及上千萬甚至上億的資金投入,存在政府投入過度和投入不足的問題。部分經濟發達的城市,憑借著財政的投入,雖然一段時間內進展明顯,但是未能實現以政府為主驅動向以市場為主驅動模式的轉化,一旦政府投入下降,智慧城市進展明顯就會放慢。經濟相對落后的城市,政府難以進行大規模資金投入,希望引入市場資本,但建設初期企業大部分都是存在觀望的心態。
(五)缺少相關人才。在智慧城市方面,真正懂專業的黨政領導人才很少。并且缺少專業的研究人才,智慧城市在世界范圍還是新鮮物,很多基本理論問題沒有得到解決。
五、如何讓智慧概念真落地---智慧城市的建設途徑
(一)做好頂層設計。現在全球的智慧城市都是進行中,并沒有一個地方能讓我們看到智慧城市的全部,在進行頂層設計時,要加強國際間的合作,多吸取國外典型城市的經驗,更要從自己城市發展的戰略全局出發制定建設方案,要“一城一策”,突出城市的個性和特色。
(二)選準先行先試的建設路徑。智慧城市的建設和發展應當有切入點:1、對于已經建成的城市,通過科技手段提供管理和服務。全球來看,智慧城市建設多為重塑改造,選取若干領域進行改造突破,節能低碳、交通成為突破重點。2、對于科技園區和新城建設,在建設之初,就應當把規劃做好,這是非常重要的。像韓國松島,它是一個填海而造的新城,這是個從零開始,要建設成各個方面都滿足世界級要求的城市。
(三)引導社會資本投入。“政府引導,社會參與”這是智慧城市建設的主渠道,政府通過PPP購買信息服務。在不涉及到國家安全與公共利益的領域,要大量引進社會資本參與,政府不應該包攬那些能直接盈利的項目,盡量把權限交給企業。
(四)完善智慧城市建設的政策體系。1、制定智慧產業扶持政策。我國智慧城市市場規模估計在4萬億元人民幣左右,其潛力將在“十三五”期間集中釋放。研究制定智慧城市新技術、新應用發展的相關政策,可采取優先受讓土地,給予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等措施,支持智慧產業基地建設。2、制定本土運營商和服務商扶持政策。在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的影響下,政府可以制定優先采購服務、稅費優惠等政策,培育一批有一定規模和品牌影響力的本土綜合運營商。3、制定促進人才發展的扶持政策。制定一些優惠政策,通過高薪聘請、技術入股、產學研合作等方式,吸引一批創新型人才;依托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培育發展一批專業技術人才。
(五)建設智慧政府。智慧城市建設中政府必須是智慧的政府,智慧的政府首先必須是智能化的政府。①提高政府工作人員的信息素養。應多種渠道強化教育培訓,加強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不斷提高政府工作人員的信息素養。②政府應帶頭公開數據,使各個部門的既有數據庫實現互聯互通,大數據成為政府轉型發展的新機遇。
城市從無到有、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中,依靠人類的智慧,不斷解決其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從而向更高的層次演進,實現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宗旨。
參考文獻:
[1]《我國智慧城市建設若干關鍵問題研究》課題組,走向智慧城市,[M],科學出版社,2014
[2]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筑節能與科技司,智慧地推進新型城鎮化發展,[M],中國箭鏃工業出版社,2014
[3]安東尼.湯森,智慧城市-大數據、互聯網時代的城市未來,[M],中信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