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懷集縣林業局 廣東懷集 526400
摘要:本文主要針對濕地公園建設保護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展開了探討,對濕地公園的作用作了說明介紹,并在分析了濕地公園建設保護存在問題的基礎上,給出了一系列相應的對策建議,以期能為有關方面的需要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濕地公園;建設保護;問題;對策
濕地是地球水陸系統相互作用形成的獨特生態系統,是人類重要的生態環境,也是自然界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生態系統之一。濕地公園的建設和資源保護有助于豐富生物多樣性、展示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以及生態旅游和生態教育的開發建設。因此,對于濕地公園的建設必須要重視?;诖耍疚木蜐竦毓珗@建設保護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進行了探討,相信對有關方面的需要能有一定的幫助。
1 濕地公園的作用
1.1 生態調節功能
濕地可以對區域的溫度與濕度進行調節,據相關研究顯示,大量濕地會使區域內氣溫降低、濕度增加,儼然形成了特殊小環境,熱島效應得到有效減少,濕地公園本身成為一個區域內的濕地生態系統,在相同降水量的條件下,可以對水災的發生得到緩解。加上濕地生態系統本身具有特殊的生態特性,積累了大量的碳,形成了富含有機質的泥炭層,起到了固定碳的作用。經水生動植物分解有害物質,從而凈化水體環境。
1.2景觀建設功能
城市濕地公園所形成的景觀,是在城市景觀格局的分配上和人類改造的基礎上,形成的富含人文精神與審美藝術的景觀斑塊,是城市綠地生態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濕地資源具有獨特的藝術美和景觀美,極大地優化了城市景觀格局,增加了城市區域景觀的豐富性和多樣性。濕地景觀優美獨特的藝術形象,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一個城市的發展過程和當地居民的生活品質。濕地資源作為改善城市生態景觀設計、增強城市景觀格局豐富程度和提升城市景觀形象的主要方式,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
1.3城市生態建設功能
城市濕地公園是納入城市綠地系統規劃范圍的天然濕地,其對城市綠地系統的多樣化、城市表現元素的豐富化、城市建設的一體化具有很大的作用。濕地公園使市民接觸到自然水域,增加了城市綠化面積和水面規劃量,極大地豐富了城市的綠地景觀。濕地景觀可形成獨立的斑塊景觀,對城市的生態建設、文化建設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1.4 營造獨特濕地景觀
濕度公園保護建設形成的獨特景觀是綠地生態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濕地資源本身具有特別的景觀美,因此景觀格局得到了優化,同時增添了景觀的多樣性。濕地景觀生態系統保護體現了城鎮建設發展科學性,創造人類宜居環境。
1.5 增加綠量
目前我國濕地公園已經納入到綠地系統規劃范圍中,對綠地系統的多樣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濕地公園建設使人們接觸到自然的水域,增加水量和綠化面積,綠地景觀也得以豐富,其中形成的獨特板塊對文化建設與生態建設都具有很大的推動性作用。
1.6科普、教育、娛樂功能
城市鋼筋混凝土的禁錮生活,增加了人們對自然界的向往。濕地中的水體、植被、魚群、鳥類等,都充滿了大自然的氣息和意蘊,人們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時,增加了對濕地動植物的了解,無形中增加了知識、放松了心情。同時,濕地豐富的生物種類,為科研提供了試驗考察的條件。
2 濕地公園建設保護中存在的問題
2.1建設問題
城市濕地公園在建設時,缺少對區域土壤、水質的合理檢測,鹽堿化程度較為嚴重的水面周邊泛起的固結堿層影響景觀效果,也給不耐鹽堿的草本植物生長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濕地公園功能分區不夠合理,核心景觀區的打造缺乏城市濕地公園的特色,導致濕地公園總體規劃不夠合理、科學,加之政府缺乏引導,使得公園管理較為粗放,缺乏有效的社區共管機制,嚴重影響了濕地公園的功能發揮。而且,濕地公園建設缺乏大量的人才和成熟技術。處在發展中的濕地公園建設,有待于理論經驗與實踐檢驗相結合,形成成熟的公園建設體系,使公園建設系統化、配套化、成熟化、科學化。另外,公園建設的景觀評價體系尚未形成,生態效益的發揮無法得到量化檢測,使濕地公園淪為普通公園,嚴重阻礙了濕地的建設保護步伐。
2.2管理問題
目前,城市濕地公園的管理涉及多行業多部門,形成了管理混亂、缺乏協調的狀況。各相關部門應該在濕地管理保護與合理開發利用方面,以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為重,建立權威性和有效性的管理協調機構,完善濕地保護管理協調機制,使城市濕地發揮有效的作用。同時,由于城市濕地公園保護管理措施不到位、人員少、資金不足、設備簡陋等因素,致使濕地公園的生物多受病蟲害影響,成為蚊蠅滋生的場所,嚴重影響了濕地的景觀效果。
2.3 對濕地公園建設保護的認識存在偏差
因為濕地公園在我國的建設歷史時間不長,加上這方面的宣傳也不夠,在保護上的認識不足,濕地公園建設存在較大功利性,嚴重偏離了國家建設保護濕地公園的宗旨。因此人們對濕地的作用和功能并沒有形成健全的認識,目前尚未形成全社會的關注,這對于濕地公園的保護建設與發展極為不利。有些將濕地作為建設用地來使用、荒地來開墾,大量破壞水生植物、鳥類等動物,在缺乏科學論證的情況下啟動一些侵占濕地公園建設項目,破壞自然生態系統,從而降低綜合競爭力,阻礙可持續發展。
2.4要建立健全專業管理機構
目前我國在濕地公園建設保護上的探索處于初級階段,經驗的積累以及實踐的探索都是欠缺的,需要整合技術力量建設濕地公園建設與保護的管理機構,這是加快濕地公園建設的當務之急。此外,目前在濕地公園建設中始終沒有形成健全的系統技術研究,也沒有形成完善的濕地公園評價方法,這明顯增加了相關技術研究失敗的風險。
2.5 規劃與設計不科學
目前很多濕地公園建設中缺少相關科學理論作指導,完全是照搬公園及水上樂園的規劃設計,并沒有將濕地景觀的特殊性突出出來,沒有營造出一種結構穩定、物種多樣以及功能完善的生態系統,在規劃設計中出現很多問題:
(1)擇地設計不合理,為了追求大面積為用地造成壓力;
(2)功能分區劃分不清,核心保護邊界劃分不清,沒有將地域特色突出出來;
(3)過多的人工改變干擾,建設過多的廣場與人工建筑使人們領略不到自然的濕地風光;
(4)景觀設計過于形式化,改變了濕地長期形成的自然與人文融合的景觀格局等等。
2.6 政策與制度亟待完善
現階段國際上很多國家已經制定了有關濕地保護的法律法規,因為我國在這方面的起步較晚,相關法律體系尚不完善,因此缺少這方面的保護法,法律與制度的缺失使得公園生態環境保護缺乏相關法律作為依據。與此同時,因為濕地保護升天不上并沒有得到全面落實,農牧民封育禁牧、退耕還澤得不到相應的經濟補償,嚴重挫傷了農牧們參與濕地保護的積極性。
2.7 管理與科研亟待加強
(1)管理體制有待理順。目前我國濕地公園管理體制比較復雜,涉及到很多方面的管理問題,管理效率比較低。
(2)技術薄弱研究滯后。因為目前濕地保護的技術支撐比較薄弱,在生態系統恢復技術以及濕地保護等方面的研究滯后,還有濕地公園資源調查、數據庫建設等方面的工作也不能得到貫徹落實。
(3)教育功能有待加強。很多濕地公園因為認識上的偏差或者受到經濟利益的驅使,濕地公園生態保護嚴重淡化,建設與濕地保護的矛盾顯現,過度利用開發,從而喪失濕地原有的自然生態功能。
3 濕地公園建設保護的建議
3.1 要堅持全面保護的原則
濕地公園的規劃設計要從整體角度考慮,重點突出水體的規劃設計。將水體作為體現濕地景觀的主要元素及公園物質循環與能量流動的廊道,將公園中的植被、動物、農田等聯系起來,形成景觀斑塊,融入到城市景觀的整體規劃建設中,形成具有城市風格的濕地景觀。在規劃設計的過程中,要合理地將濕地景觀中的各種自然元素,作為規劃中的重要元素,以構成城市濕地公園景觀類型及景觀特色的框架,實現最大限度地保護城市景觀資源。
3.2加強教育與宣傳
濕地保護是一項全民性的事業,需要得到大家的廣泛參與才能完成,所以首先應該樹立起新的資源環境觀,引導大家認識到濕地保護的重要性,在濕地建設與保護工作中始終堅持“政府主導、全民參與”的原則,不斷加大宣傳教育,將濕地公園的窗口作用充分發揮出來,這樣才能提高全社會對濕地公園建設與保護的參與度。
3.3 要堅持以保護生物多樣性為基礎
濕地生態系統的生物種類繁多,是水生和陸生動植物生存棲息的家園。在對濕地進行管理時,要注重保護生物的生存環境,最大限度地保護原有的地形、水體、植物,使各種動植物保持原有的生存習性,達到物種間和諧共生、濕地生態系統長期穩定的目的。
3.4 強化科技支撐,實現動態管理
濕地公園要實現智能化的動態管理機制,就要建立完善的動態監測和評價體系,用于開展保護利用濕地工作指導。在濕地公園管理過程中,要逐步建立生態環境的動態監測網絡,實施濕地資源的動態監測,為濕地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提供穩定和良好的生存環境,也為研究濕地特征、濕地動植物演替規律提供科學依據。濕地管理是融合人類活動及濕地動植物為一體的綜合管理,濕地環境的承載能力是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當環境無法承載人類活動時,濕地資源必將遭受破壞。此外,需要建立環境評估和生態風險預警機制,根據生態監測和環境影響評估結果,及時調整和控制開發行為,確保旅游資源的安全與品質,提升濕地保護、恢復、合理利用以及科學管理水平,使濕地資源得到有效保護。
3.5 實現多渠道、多元化籌資的發展途徑
濕地公園的建設是一項長期工程,管護措施實施的好壞直接影響濕地公園的景觀質量。以現有的政策和經濟發展的形勢,實現多渠道、多元化的籌資方式,既可解決養護費用不足的難題,又能整合資源、協調服務,對濕地景觀的發展具有重大作用。此外,擴大社區的參管力度,讓群眾自覺參與保護濕地資源環境,將濕地建設和新農村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激發群眾的責任感和生態保護意識,最大限度地保護濕地資源,使濕地資源和濕地景觀實現可持續發展。濕地公園形成的生態系統,在城市綠地系統中具有重要作用。城市濕地公園的規劃設計是涉及面很廣的特殊工程,需要專業的技術團隊和資深的設計專家進行全面把關。濕地公園是城市水環境和城市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缺乏對濕地資源的保護意識,導致濕地資源不合理開發和規劃,使濕地面積萎縮、生態功能退化、景觀質量下降,給城市濕地的可持續發展帶來壓力。做好城市濕地公園景觀資源的保護與利用研究,對城市濕地的可持續發展和提高整個城市生態品位具有重要的意義。
3.6 堅持系統保護與協調建設相結合的原則
濕地公園在規劃與設計過程中應始終堅持系統保護與協調建設相結合的原則,不僅要對濕地生態系統的完整性進行保護,最大限度的發揮環境效益,同時還要對濕地中的各種資源進行合理利用,濕地公園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充分發揮出來,達到一種美化環境的作用。具體來說:
(1)應將對濕地基礎資料的調研和分析;
(2)應在規劃建設中以生態學理論作為科學指導;
(3)在規劃設計中提出濕地環境的完整性與連續性;
(4)重點強調濕地景觀的自然生態特征;
(5)要對當地的動植物資源進行有效保護;
(6)注意濕地建筑設計的自然化及生態化,促進生態旅游的可持續發展,達到一種人與自然完美融合的境界。
3.7 對濕地建設保護規章制度進行完善
建立相關濕地保護法律,編制相關規范與標準,還要與當地區域特色相結合,將濕地保護以及合理利用納入到法制軌道中。通過相關規章及法律明確濕地的設計與保護方向,濕地保護建設有法可依。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濕地公園的建設施工對生態的保護有著重要的幫助,因此,就要做好濕地資源的保護工作,并針對存在問題進行認真的分析,采取有效的對策做好處理,以保障濕地公園的施工質量。
參考文獻:
[1]牛美玲、王全印、姜日忠、楊燕.淺析城市濕地公園建設問題及對策[J].內蒙古林業.2015(01)
[2]李偉、崔麗娟、趙欣勝、張曼胤、王義飛、康曉明、張亞瓊.濕地公園建設中的濕地保護與恢復措施[J].濕地科學與管理.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