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安市自來水公司 黑龍江北安 164000
摘要:在開展市政工程的時候要對工程進行規劃設計,而給水工程的設計就是總設計中的一部分,其中包括幾個方面,例如:計算城市的總用水量、選擇優質水源、設計給水管道的有關設施等等。在對給水工程進行設計的時候,要將以上的幾個內容作為設計的重點。本篇文章主要是對設計方案進行分析,簡要的說明設計中的重點。
關鍵詞:市政工程;給水;規劃;設計重點
市政給水主要分為三個部分,一個是取水工程;一個是凈水工程;還有一個就是輸配水,這幾個工程之間需要用水泵以及管道連在一起,最終成為一個整體的供水系統。給水工程應該是市政工程中最基本的部分,給水工程建設中與城市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有關。在對給水規劃,主要是為了保證城市中的供水能夠安全,而且人們可以滿足人們生活中的用水要求。下面我們詳細的探討下給水工程的規劃。
1、用水量計算
城市用水量是個總體的概念,是城市用水的總和,包括市民日常生活用水,也包括工業生產用水等,還有城市中其他設施中的用水。城市在規劃用水量的時候,要綜合很多的信息最終做出合理的規劃,其中包括城市所在的位置、當地水資源的清況以及城市中工業生產的情況等等。在對城市用水量規劃的同時還要預測用水量,主要的方法有單位GDP指標、城市建設指標等等。
(1)單位人口綜合用水量指標法
在預測城市人口數量的前提下,綜合考慮城市的發展計劃,對用水量進行預測。有的地區發展好,用水量大,而有的地區相對落后因此用水量少,在確定用水指標的時候,要綜合考慮城市內所有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這種方法非常有效,也是預測城市用水量的主要方法。
(2)單位建設用地綜合用水量指標法
在預測城市的用水量的時候,還可以根據城市用地的規模,這種方法適用性較強,可以對城區的建設作出做合理的計劃,而且能夠將城市從整體變為各個部分,對不同的分區詳細的規劃。
(3)單位 GDP 用水量指標法
這種預測方法是以城市的經濟發展目標為前提,主要作用校對預測量。
(4)年遞增率法
這種方法是從城市的實際發展狀況為基點,規劃了城市中的各個產業,而且使用這種方法,還要找出將幾年前的用水量,通過分析用水量的增長情況,確定今年的用水量,這種方式也是用來校核用水量的。
2、水源的選擇
2.1各類水源對比
給水水源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地下水源;另外一類是地表水源。而地下水又分潛水、泉水以及自流水等。而地表水又分為四種,第一種是江河;第二種是湖泊;第三種是水庫;第四種是海水。
通常情況下,地下水比較干凈,沒有雜質而且水的溫度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這是因為地下水要經過底層,而且由底層過濾,此外地下水也不會受氣候等因素的影響。可是地下水受到一些條件的限制,例如埋藏還有水的補給等條件。而且流經的巖石也會影響地下水,因此地下水的徑流量不大,但是水源卻有硬度的變化。地表水與地下水的特點不同,回受一些因素的影響,尤其是地面因素,因此地表水會有一些渾濁,易污染,但是水的硬度也很低,而且水中含有的礦物質少。地表水的徑流量要對于地下水,還有表現出季節性。
2.2 水源的確定及用量
在規劃給水工程的時候,要對水源研究,而且是堅持一個原則,如果是優質的水源,那么就要優化使用,但是如果水源是劣質的,那么就要減少使用。在研究水源的時候,要知道水文等有關條件,然后在現場勘查水質。通常來說,如果地下水的儲量足夠豐富,那么人們生活中飲用就可以選擇優質的水源,以此來降低污水處理的成本。在城市中的新開發區,尤其當地還沒有健全供水系統,因此可以將地下水變為城市的過渡水源。在開采地下水的時候,就要計算當地地下水的儲量,地下室的儲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天然儲量;另外一種就是調節儲量,而天然的地下水儲量又分動靜兩種,可是通常都不會使用靜儲量地下水,只有在滿足補給的情況下,才能使用這部分。一般開采水源的數量都會低于調節儲量。
2.3 對水質水量要求
給水處理的步驟有四步,首先要提取混凝的水源,其次沉淀水源,再次對水源過濾,最后對消毒已經過濾的水源。一般在經過以上幾個步驟之后,就可以用于作為生活用水使用,但是如果有的企業對用水的要求高,那么可以在以上步驟的基礎上再次處理直到滿足自己的需求。
3、給水系統設施、構筑物規劃
3.1 類型
水廠、給水加壓泵站、水塔等作為城市給水工程的配套設施,對供水的水質水量水壓方面的保證起著重要的作用。由于變頻泵的推廣,而且水塔體積過大施工難度大,且不易擴建,過小則調節作用有限,目前水塔已經在給水工程規劃中較少使用,但是在供水區域高差較大時,在經過經濟技術比較后使用。
3.2 選址
水廠的選址影響整個供水工程系統的合理性,并對工程投資、建設周期和運行維護等方面都會產生直接的影響。水廠的選址應考慮給水系統布局合理,不受洪水威脅,有較好的廢水排除條件,有良好的工程地質條件,有便于遠期發展控制用地的條件,有良好的衛生環境,并便于設立防護地帶,少拆遷,不占或少占農田,施工、運行和維護方便。
4、管線布置
4.1 管線布置方式
管網應布置在整個給水區域內,在技術上要使用戶有足夠的水量和水壓;正常工作或在局部管網發生故障時,應保證不中斷供水;定線時應選用短截的線路,并便于施工與管理。給水管網的布置形式分為樹狀管網和環狀管網。樹狀管網優點:管材省、投資少、構造簡單。缺點:供水可靠性差,同時易形成“死水”,導致水質惡化。環狀網的優缺點與樹狀網相反,特別是能減輕管內水錘的威脅。為了發揮兩種形式各自的優點,可采用樹狀與環狀相結合的管網。也可在建設初期先用樹狀管網,再按發展規劃形成環狀管網。
4.2 考慮分期建設
在規劃區用地施工建設時,主要道路應先敷設配水管道,必要的時候再考慮敷設給水干管。這樣,既可減少工程資金的前期投入,又為以后中水回用系統的上馬留有余地,反之,給水干管已經施工,再考慮建設中水回用系統就會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在開發建設初期,可先敷設一條供水干管,后期隨著建設量的增大,用水量的提高,可再敷設一條供水干管,滿足不斷增加的需求。
5、結語
給水工程是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發展的保證,但目前給水工程規劃設計成果內容和深度存在一些差異。在進行給水工程規劃設計中,應著重對于水源的合理選擇和確定、用水量的科學計算、給水構筑物和管網的統籌安排和布置,才能保證城市給水工程規劃的先進性、合理性、可行性及經濟性,體現其作為后階段設計工作指導性文件的嚴肅性。
參考文獻:
[1]黃燕清.市政道路給排水工程施工中常見問題的分析與對策[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1年07期
[2]周井興.市政道路給排水管道工程設計綜述[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年25期
[3]郭娟.市政道路給排水工程設計的探討[J].山西建筑.2011年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