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江西新干縣供電有限責任公司
摘要:本文著眼于如何提高10kV配電網供電可靠性為目的,從提高配電網本質安全為基礎,結合配電網的實際運行情況,主要從配電網的技術方面進行了剖析,探討10kV配電網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制定相關措施,以提高10kV 配電網供電可靠性。
關鍵詞:10kV配電網供電可靠性;技術措施
10kV配電網作為輸變電系統的最后一個環節,是直接連接廣大用戶的電網,該級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能力直接影響到用戶,如何確保提高供電可靠性已經成為配電網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提高配電網供電的可靠性,關鍵在于提高配電網運行的本質安全,涉及到配電網運行的各個方面,其中電網設備是基礎,人員安全技術水平是保證,管理水平及配電網優化要跟上。
1 提高配電網設備裝備水平
1.1造成配電網故障的原因主要有雷擊、用戶設備自身故障及外力破壞。
1.1.1雷擊
雷害仍然是影響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的重要因素。近幾年在輸電線路上開展了多項防雷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35kV及10kV配電網線路抵抗自然災害能力還是較弱,受雷害影響跳閘占重要比例,給電網安全運行造成很大威脅。防雷系統仍需改造,防雷技術在配電網系統中的應用要進一步研究改進。
1.1.2用戶設備
由于產權等因素,對用戶線路的管理往往不到位,導致用戶設備日常的管理維護不到位,致使線路老化、設備故障頻發,直接影響到主配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
措施一:加強對用戶日常安全用電檢查,對發現的安全隱患及時下發整改通知書,要求限時整改,并適時跟蹤,防止因用戶設備故障造成10kV線路跳閘停電。
措施二:加強對用戶線路的管理,督促用戶做好配電設備定期預防性試驗,充分調動用戶維護自己設備的主動性,積極性。
措施三:加強對用戶繼保定值的管理,用戶繼保定值統一由供電部門進行整定,保證與上一級保護相匹配,確保用戶設備故障時保護能及時動作,隔斷故障,減少故障停電范圍。
措施四:加強業擴工程竣工交接驗收管理,對新接入配電網的用戶設備,進行嚴格把關,對不符合配電網安全技術規定要求的,一律不得送電。
1.1.3外力破壞
1.1.3.1 線樹矛盾
由于速生林等一些樹木的大面積種植,每逢雷雨、臺風季節,由于線樹矛盾引發的配電網跳閘次數明顯增多。
防范措施一:將桿塔升高為15 m桿,在樹木茂盛處實行電纜分段入地或是采用絕緣導線架設。
防范措施二:加大與政府有關部門的溝通,對線樹矛盾突出的線路進行修剪,使其不危及線路安全運行;同時要加大保護電力設施的宣傳力度,提高樹農的安全防范意識、法律意識,共同保護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
1.1.3.2 電纜挖壞問題
近年來城市建設與改造步伐加大,挖溝刨路工作中極易出現誤挖電纜,務必引起高度重視,一方面會影響配電網的安全運行水平,另外會導致人員觸電傷害。
防范措施:做好地下電纜的地面走向標示工作,即在電纜地埋施工完畢后,即在其上方作明顯的警示標志。同時要及時向城建部門提供電纜走向圖,并提醒城建部門在審批施工項目,若發現附近有電纜時,應及時通知供電部門,由供電部門指定專業人員對施工現場進行安全監督。
1.2 搞好配電網建設的基本措施 在解決配電網現存問題的同時,遵循可持續改造的原則,逐步優化配電網結構與配置。基本措施有:
1.2.1優化線路結構。結合新一輪農網改造,細化配電網改造工作,增加分段開關,調整負荷分布,使線路的分段、負荷的分布更加合理。
1.2.2在城區配電網建設和改造時優先考慮環網供電結構。提高10kV配電線路的環網率,提高配電網轉供電能力,縮小停電范圍和縮短用戶停電時間。
1.2.3選擇智能設備。新上網的設備要有良好的性能,要適應智能電網的要求,要能滿足狀態檢修的要求。
1.2.4采用電纜線路。在市中心、負荷密集區采用故障率低的電纜線路,提高線路電纜化率,減少線路故障率。
1.2.5提高線路絕緣化率。采用絕緣導線提高架空線路的絕緣化率,以降低接地、雷擊、斷線等外力破壞產生的故障幾率。
2 強化制度管理是提高配電網運行質量的關鍵
強化制度執行,能夠協調配電網系統各職能部門及生產部門間配合關系,使配電網運行、檢修、設計、施工的各個環節高效運轉,從而提高配電網的整體調度水平,提高配電網運行質量。
2.1 強化配電網可靠性管理制度,成立可靠性管理網絡,指導配電網的可靠性管理工作。制定管理網絡的工作標準及實施細則,實行嚴格的可靠性數據審批制度。每月召開可靠性分析會,查找不足和差距,保證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配電網的各項工作,從根本上促進供電可靠性的提高。
2.2 強化”三制”管理。配電線路作業種類多、且機動性強,所以必須加大對停電審批、缺陷管理、檢修管理的優化,能結合的要結合,進行科學的計劃管理,使“三制”有機結合,作到一處停電,多方工作,盡力做到不停電、少停電。
強化停電審批制度,對停電審批實行嚴格限制、精細管理。停電審批流程要力求做到科學、合理,對停電批準時間要嚴格控制,促使各單位的作業班組加強協作,盡量縮短停電時間。
2.3 強化設備驗收管理,制定可操作性強的配電網工程設備的驗收、交接制度,保證新接入的配電網設備的合格率。
3 引用科技成果,使用智能化配電設備
3.1 實現配電系統信息化管理,利用配電gis平臺,實現配電網系統信息化管理,提高配電網系統管理水平。
3.2 推進配電網自動化功能建設,提高故障定位的準確度,減少故障查找時間,從而縮短故障搶修時間。
3.3 推廣設備狀態檢修,大力推廣設備狀態檢修,通過各種在線監測、診斷技術,掌握設備實時運行狀況,確定狀態檢修周期,并做到“應修必修,修必修好”,以保證狀態檢修的科學性、合理性。
3.4 推廣帶電作業,減少因檢修、施工對客戶少供電的情況,加大科技研究,提高帶電作業的范圍,最大限度地減少停電時戶數。
3.5 在農村電網改造中逐步使用高壓電纜及絕緣導線。結合新一輪農網提升工程,加大對配電網工程的改造力度,特別是一些“線、樹矛盾”突出的線段,盡可能使用絕緣導線,降低故障率,提高電網的安全可靠性。
3.6 用棒式絕緣子替換針式絕緣子,針式絕緣子因耐壓能力差,在雷雨季節,經常發生擊穿,引起單相接地,且故障點不易尋找,延長了停電時間。
3.7 用真空斷路器替換油斷路器,真空斷路器技術性能及安全性遠遠高于油斷路器。
3.8 用金屬氧化物避雷器替換閥式避雷器,以增強線路避雷和防止過電壓的能力。
3.9 提高繼電保護設備的先進性和整體水平,提高故障速斷能力,確保繼電保護有選擇性地正確動作。
3.10 充分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統)實現配電網自動化和計算機管理。
參考文獻:
[1]郭殿勝:《架空線路故障原因及預防》,《農村電工》,2013年第244期。
[2]宋連庫:《配電線路的設計運行與維護》哈爾濱: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
[3]張友福:《1OkV配電線路供電可靠性》[J].電工技術,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