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河州個舊市建筑工程招標辦公室 紅河個舊 661000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帶動了我國行政管理體制的轉變,大批關于城市地方的規劃管理權已經由中央下放到地方。因此,城市的規劃管理審批工作就成為了城市管理中的重中之重。本文首先對規劃審批制度進行了理論上的闡釋;而后,對基層城市進行規劃審批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做了分析;最后,針對城市的規劃管理工作提出了相關措施。
關鍵詞:基層;城市;規劃審批管理
伴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不斷改革,我國的行政體制也在慢慢的轉變,在黨的“十八大”會議上,更是提出了要“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的要求,要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的改革,繼續簡政放權,推動政府職能向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主義公平正義轉變”的要求。因此,就需要“寬進嚴出”“加強監督”,對城市做好規劃審批管理,在權力下放與職能轉型的基礎上實現監督質量和監督效率的提升。
一、規劃審批制度
我國的制度屬于中央集權的單一制度,在這種制度下,對制度的研究就涉及到了很多方面,比如權利的歸屬、分配以及執行等問題。當前階段,與我國城鄉規劃關系最為密切的是,管理權限的集中和分散。隨著管理內容的逐步擴大,現在已經有規劃研究、規劃組織、規劃編制、審批、實施、監督以及評估等多方面的內容,這些內容總結歸納起來就形成了“集中論”和“下放論”兩種說法。在集中方面,立足于規劃監督,提出了自下而上的規劃管理,將權力集中在了高層管理者的手中,這種集中體制可以最大限度的為內部系統創造有利的條件,可以從上至下徹底消除管理層面的障礙,使得各層的執法得到有序分工。而理論當中的“下放論”,則強調了權力的下放,權力下放到基層城市,可以有利于當地政府的直接管理和控制,積極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來對城市進行規劃管理和城市建設[1]。
二、進行規劃審批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首先,對基層城市進行規劃審批管理工作是實現基層城市規劃與相關法律法規妥善鏈接的必要條件。長期以來,城市規劃一直都是城市長遠利益和公共利益的代表在行使自身的權利。因此,為了轉變這種情況,就需要制定出嚴格的規劃管理審批制度來對此進行約束和管理,完善規劃的同時還可以大力證明規劃所帶來的利益。其中,所制定的制度必須要規范化、透明化以及科學化。其次,要細化并且完善《城鄉規劃法》當中對于規劃管理審批工作審批程序的必然要求,《城鄉規劃法》屬于一部基本法規,其中與城市管控相關的程序規定存在一定的原則性和框架性。對這些法規進行進一步的完善,就需要在實踐當中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深入深化。而在實施的過程中,則需要進行相關的審批管理工作,以市場穩定、公平的原則來進行城市規劃實踐后的深入細化工作。最后,外部環境也對基層城市當中的管控規劃過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前社會主義經濟在飛速發展,外部環境也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比如住房商品化、土地招拍化等一系列的外部變化。在這樣的形式下,市場成了城市發展和土地開發的最基本的推動力,經濟的高速增長使得城市化進入了飛速增長的階段,城市當中的發展空間變得錯綜復雜。此時,就需要政府采取相對應的規劃審批管理來對城市當中的各種資源進行約束制約[2]。
三、對規劃管理工作的相關措施
1、高效的運作
要想提高基層城市的規劃管理工作,就必須實行相關的措施,不斷的提高管理過程的科學性和規范性。首先針對城市的發展規劃學科提出更高的要求,那就是科學化。在現代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計算機科技已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席卷了全球,城市當中也包含了很多多種多樣的信息,同時,用來表達城市各種特征的標志也都變成一串串的信息。因此,城市當中的很多概念都需要我們去重新認知。因此,對于城市規劃來說,作出任何決策都必須要依賴那些數字信息。在管理學方面,城市規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法制化。在城市的管理規劃過程中,管理者都是通過命令或者指令的形式來進行管理的,使得城市建設能夠合理科學有序的進行,在完成既定目標的同時,也可以大力促進城市的發展。有法可依是行政管理方面的核心,依法行政是必要的手段。因此,應該把對基層城市的規劃管理審批工作納入到法律當中去,形成統一的法律管理體系。除了國家現行的基本法律法規之外,還有很多相關的法律,比如土地、房屋、建筑、市政、園林、市場、交通、環衛、環保以及文物等,都屬于城市規劃管理審批工作的范疇。在對策方面,需要建立健全相對應的機制和,需要提高從業人員的自身素質,需要提高城市管理的科學化水平和法治水平。在城市當中必須建立相關信息系統,創建城市的自動化管理。在制定城市規劃法的同時,還需要根據城市當中的實際情況來因地制宜的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與此同時,相關的政府管理人員也應該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自身的從業素質以及職業素養,積極主動的對城市管理當中的各項基本法律進行熟知了解掌握,做到主動、規范以及公平公正的依法行政。
2、協作能力
首先,需要明確矛盾產生的本質和原因,在建設過程中,按照相關程序有序進行城市的規劃建設,同時各部門還要保證各自的利益。在此過程中,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矛盾,矛盾可以從幾方面來進行分析,分別是:控制與開發的矛盾;開發與環境的矛盾;開發與部門的矛盾;建設與相關部門的矛盾;規劃管理與設計之間的矛盾;規劃管理部門之間的內部矛盾;上下級的矛盾等。要想解決這些矛盾,就需要確立“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立足點,利用行政、法律、經濟、咨詢顧問以及宣傳教育等方法,通過協作的方式來解決這些相對應的矛盾。
3、服務態度
管理者作為人民的公仆,城市規劃的宗旨也是為人民服務,這就需要政府方面建設服務于人民的政府,政府的工作人員也應該為人民服務,服務于人民,使人民滿意。在服務方面,需要服務經濟建設,徹底改善投資環境;其次,需要服務于城市的更新換代,最大程度上實現對舊城的改造;而后,還需要服務于市民生活,大力建設微利住房,為貧苦居民謀福利;最后,還需要在辦事的過程中秉承公正公開的原則,對辦事程序保持公平的態度,最大程度的搞好窗口服務。
4、公正的立場
首先,就需要確保公正公開的立場,這是在對城市進行規劃管理的行政過程中必須秉承的辦事原則。其次,想要確保公正,就必須建立健全相對應的體質,就必須對人格進行相當嚴格的要求。在行政管理的過程中,確保政府本身的行為對社會結構會形成公平公正的影響。在必要的時候,就需要完善行政方面的監督工作,設立監察機構,通過規劃機構的審批監督工作來對政府的行政活動進行嚴格的監督監察。與此同時,政府的管理者,也應該保持一定的個人人格力量,保證以公正公平的立場來進行一切的規劃審批管理工作[3]。
結語
現階段,我國的行政審批制度已經進入了瓶頸時期。我國政府在實行審批權力的過程中,在注重效率的同時,還要注重監督,在實行有效監督的基礎上最大程度的實現效益最大化。規劃審批管理權力的下放,從政治的發展大背景方面來看,是歷史長河的驅動作用。在進行審批管理權力下放之后,就需要政府部門提高權力運作的監督管理效率,實現內外監督的結合,加強公共參與,形成分權于民的現象。
參考文獻:
[1]張銜春,邊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背景下規劃審批制度優化對策[J].規劃師,2014,(4):28-32.
[2]熊健.控制性詳細規劃全過程管理的探索與實踐——談上海控制性詳細規劃管理操作規程的制定[J].上海城市規劃,2011,(6):28-34.
[3]龐曉媚,周劍云,戚冬瑾,等.城市規劃行政許可及審批探討[J].規劃師,2014,(12):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