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晨懿
臺州建筑設計院 317500
摘要:本文以“美麗鄉村”臨海市涌泉鎮梅峴村莊規劃為例,堅持堅持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原則,從安全、方便、衛生、舒適、美觀等規劃方面出發,力爭將梅峴村建設成為環境優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關鍵詞:總體布局;規劃結構;規劃目標
一、引言
全市農村康居工程建設啟動已近三年,有效改善了農民住房條件,全面促進了土地節約集約。
今年是我市實施康居工程的第四年,也是關鍵一年。按照“分類指導、突出示范、整體推進”的要求,我市努力實現“規劃上檔次、住房有特色、環境宜居住、設施全配套、服務更齊全、管理更民主”的新農村建設目標,確保到2013年基本做到全市舊房應拆未拆的全部拆除,農村建房應建未建的全部落實。
涌泉鎮梅峴村原有的村莊規劃已不能很好的指導村莊的建設。在這種情況下,我院受臨海市建設規劃局及涌泉鎮人民政府的委托,對規劃進行修編。利用當前康居工程建設的有利時機,深入貫徹臨海市農民康居工程建設工作要求,充分挖掘農村土地資源,盤活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緩解農民建房供需矛盾,改善村容村貌,解決城市共同發展的問題,進行實地踏勘,對村莊的存量建設用地現狀進行了調查摸底,了解農民的建房需求,充分征求群眾意見的基礎上。
本次規劃重調研、輕規劃;重操作、輕理論;重溝通、輕定性。在充分進行現狀資源調查的基礎上,對調查結果的充分分析和歷次規劃的深度解讀,多方征求意見,從提高可操作性的角度制定本次規劃。
二、地理位置
中國無核蜜桔之鄉主產地--涌泉鎮,位于浙江臨海市東南部,東臨臺州市椒江區,南瀕靈江,北連牛頭山水庫,西與邵家渡接壤,是臺州市的\"后花園\",是市級農業示范鄉鎮。全鎮面積99.5平方公里,轄4個工作區,45個行政村,人口5.1萬,陸路與水路配套,交通運輸十分便捷。地處浙江第三大水系的靈江下游北岸,水路與椒江相接,經臺州灣出海,可通達滬、甬等地,陸路有沿江83省道繞鎮而過。鎮區距椒江大橋僅6公里,離海門灣7公里,距甬臺溫高速公路入口25公里,區位優勢明顯。工業以船舶修造、醫藥化工、機械制造、繡衣等為主導產業。其中臺州楓葉船舶修造有限公司的造船技術、管理等方面在全市處于領先地位……
目前,涌泉鎮正在努力構建“生態休閑旅游鄉鎮”和“靈江流域工業重鎮”。
梅峴村座落在梅峴山下,故稱梅峴村。位于鎮政府駐地西3公里處。以種植水稻為主。屬半山區。83省道經村南而過,交通十分便利。
三、村莊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規劃設想
通過現場踏勘和調查,該村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1、梅峴村內建筑質量整體較好,所建房屋層數以三層為主,為混泥土磚墻結構。村莊內房屋整齊劃一 主要道路結構已經形成,主道路路面硬化基本完成規劃應抓住康居工程整治的機會,使村容村貌煥發生機。
2、部分建筑未建設完成,新建村莊道路基本無硬化,規劃應著手對這些房屋進行修理整治,對道路進行統一硬化。
3、村四周景觀較好,宅間綠化卻疾呼空白,規劃中考慮用地比較緊張,應充分利用空地配備一定的綠地,和四周景觀協調一致。
四、規劃結構與總體布局
(一)總體布局
梅峴村規劃根據現狀和周邊環境條件的特點,針對村莊發展特點和趨勢,基本保留原規劃的規劃用地。在現狀北部規劃新辦公大樓及公共活動廣場,在村西部及北部分別規劃預留養殖小區用地以及農副產品交易區。為梅峴村未來發展奠定更好的基礎。
(二)村莊公共建筑規劃
在梅峴村現狀村北部設置村辦公樓及村老年協會,包括有閱覽室、活動室、黨建宣傳、醫療服務室等公共活動設施,形成集活動、休閑、文娛、醫療服務等多功能的服務中心。
(三)村莊道路交通規劃
村莊路網考慮其整體性和通達性。在滿足人車交通順暢、消防疏散、地下管網埋設和道路綠化的要求下,連接各組團,為村民出行提供方便。村內主道路為5~12米。
(四)豎向規劃
1、小區內的道路和地面標高統一采用1985國家高程基準。
2、村莊規劃用地相對較平坦。根據《城市豎向規劃規范》(CJJ83-99)要求,規劃確定梅峴村內部道路高程,與周邊道路高程相銜接,其最小縱坡不小于0.2%,最大縱坡不大于8%;內部各地塊地面標高,宜比相鄰道路最低路段標高高0.20m,有利于地面排水;新建建筑±0.00標高高于室外地坪標高0.30m。
(五)綠地景觀規劃
1、環境設計體現“以人為本”的宗旨,重視環境景觀的視覺感受和功能使用上的住戶參與,通過環境空間尺度的變化,活動設施來貼近居民生活,滿足多元化的需求。
2、在住宅區內部通過綠化與步行線路組織戶外空間環境,使得各個住宅區組團與環境在為統一的整體。依托現有的環境,加以改造整治,形成層次豐富、視覺良好的自然景觀系統。規劃結合中心、組團、宅間綠地設計鋪地、水景、小品等村民休閑、健身、娛樂設施,豐富村莊景觀走廊。
五、規劃目標與規劃實施措施
(一)規劃目標
圍繞《浙江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2006-2010)規劃綱要》所提出的建設農村新社區的目標,結合全省“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的要求,并以臺州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相關文件為指導,本次規劃的目標為:
1、村莊布局:結合新村規劃和舊村改造,實施宅基地整理,使得村莊土地利用集約化,村莊布局合理化。
2、村莊建設:整頓村容村貌,十分重視村莊環境管理工作,不斷提高管理水平,保證村內整潔、舒適、美觀。
3、建筑整治:違章建筑及危房得到基本拆除,破損建筑及赤膊房整修或外墻粉刷率達到100%,新房建設必須依據規劃布點進行。
4、環境衛生建設:村內合理設置垃圾箱和中轉站,并配有收集清運垃圾車輛和保潔隊伍,做到垃圾集中存放、及時清理;消滅露天糞坑,農戶衛生廁所普及率達90%以上,并設有合理的衛生公共廁所;村內主要道路、河道保持整潔,無亂堆積物,無漂浮物。村內家禽、家畜基本實現圈養。
5、道路及亮化工程建設:村內路網布局合理,并有較完善的排水和排污設施,村內主要道路實現全面硬化,新建小區的道路可以通行小汽車;村內主要道路和公共場所立桿路燈安裝率達到100%。
6、綠化系統建設:村內主要道路和主要河道兩邊實現綠化,農戶庭院實現綠化,村莊綠化覆蓋率達到30%左右;村內安排合理的公共健身場地和休閑綠地。
7、其它基礎設施建設:符合衛生要求和飲用安全的自來水普及率100%,廣電、電信、電力“三線”普及和安裝規范。
8、物質文明建設:村莊整治建設與改善投資環境、調整產業結構緊密結合、互相促進,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基礎設施建設與環境整治相結合,使生產與生活條件同步改善,建設與管理同步推進;村級經濟實力得到明顯增強,農民人均純收入明顯提升。
9、精神文明建設:加強村級黨組織建設,積極發展集體經濟,社會文化事業。做到村務公開,村務民主規范管理;村內建有完善的文體活動場所,社區文化生活豐富;堅持整治與管理并重,整治建設成果得到鞏固,陳規陋習得到改善,群眾文明意識得到增強,力創區級“文明小區”。
(二)規劃實施措施
建立完善的開發與控制策略,結合梅峴村實際現狀,堅持“統一規劃,統一整治,統一管理”的原則。
梅峴村村莊已建設部分基本已完善,重點建設新建部分,規劃已硬化道路、村莊環境和完善市政為主,提高村民的生活水準。
結合涌泉鎮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以規劃為龍頭,環境整治為手段,完善功能為重點,科學指導村莊建設,形成規劃布局合理,功能分區明確,設施配套,環境優美,特點鮮明,注重資源、環境和耕地保護的新型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