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寧寧
臺州市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 浙江臺州 318000
摘要:受經濟、技術以及交通、文化落后等因素的影響,農村的景觀規劃面臨著非常大的調整,本文從美麗鄉村與鄉村景觀規劃設計的基本含義著手進行論述,分析了鄉村景觀規劃設計的基本原則,指出了鄉村景觀規劃設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而針對具體問題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具體策略,希望對建設美麗鄉村有所幫助。
關鍵詞:美麗鄉村;美麗中國;鄉村景觀規劃設計
習主席在十八大上提出的建設“美麗中國”的口號,為鄉村建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生機與動力。可是,由于農村受技術落后、交通不便等因素的影響,發展非常的緩慢。為促進農村的發展,建設社會主義美麗鄉村,必須改變農村的經濟發展模式,對農村的景觀環境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和規劃,提升農村的文化品質與環境價值,從而實現農村的又好又快發展。
一、美麗鄉村的基本內涵
最早提出“美麗鄉村”概念的是浙江湖州的安吉縣,安吉縣經過很多年的探索,把發展經濟與改善環境結合在一起,在我國第一次建成了國家生態縣,“美麗鄉村”的概念便由此而誕生。“美麗鄉村”中人們對美麗的解釋,并不僅是說鄉村的外部美麗,更是對鄉村建設的高要求。由此可知,“美麗鄉村”中的美麗包含兩個層面的意思,即鄉村的景觀與社會兩個方面。
(一)鄉村景觀層面
人們對“美麗鄉村”中美麗的含義,首先想到的就是優美、美觀。因此,對農村景觀的規劃設計,首先必須在視角上給人良好的效果。為此,對鄉村景觀的規劃設計必須對當地的地形進行合理的利用,充分的發揚所在區域的地域優勢,從而建設具有鄉村特色與標志性景觀的農村景觀。同時,要保護好農村的生態環境,把不適合建設的田間小道、濱水地區以及宅院等區域進行鄉村綠化、美化,對休閑、文化以及健身設施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最終為鄉村人們建設一個良好的公共活動空間,使人們在鄉村處處可以感受到溫暖、美好的氣息[1]。
(二)鄉村建設的社會層面
“美麗鄉村”在社會層面的含義,包括了和美、美滿的意蘊,因此,在對鄉村進行規劃的過程中,必須對農村的產業結構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只有產業結構的規模適中、發展良好,才能實現村民的共同富裕,使村民的生活更加的幸福、美滿。另一方面,村民在生產、生活的過程中,要相互幫助、相互扶持,形成一種和諧、融洽的氛圍[2]。
二、鄉村景觀規劃設計的基本內涵
在對鄉村景觀進行規劃設計時,必須對自然規律和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進行科學的認識,按照景觀優化利用的原則,對經濟、自然以及文化之間的關系進行科學、合理的調節,利用最優的景觀利用方法,從而實現景觀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與此同時,在對鄉村景觀進行規劃設計的過程中,要以保護鄉村景觀為前提,高效合理的利用鄉村的資源環境,按照鄉村自然景觀的功能性、人文性以及生態性的特點,對農村的各種自然與行為體系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從而打造一個美觀和舒適的鄉村生活環境[3]。
三、鄉村景觀規劃設計的基本原則
(一)保護生態環境的原則
自然生態環境是人們生活的前提和基礎,它為人們生活提供空氣、陽光、溫度等必備的物質。因此,在對鄉村景觀進行規劃設計時,必須要以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為基本原則。鄉村景觀規劃設計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在農村建設一個生態環境優美、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活環境,這也要求我們必須在進行規劃設計時,充分的保護自然生態環境[4]。
(二)尊重區域文化特色的原則
農村的地域文化特色包涵了大量的民俗風情與歷史傳統,可以說是當地村民不可或缺的精神財富。因此,在對鄉村景觀進行規劃設計的過程中,必須對所在區域的地域特色進行科學合理的利用,從而有效的保護當地的傳統文化、豐富村民的精神面貌[5]。
(三)持續性發展的原則
受經濟、技術以及交通等各種因素的影響,農村在發展過程中基本上采用的都是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模式,這對農村的自然生態環境產生了非常大的破壞,環境惡化問題在農村也越來越嚴重。因此,在對農村景觀進行規劃設計的過程中,必須科學合理的規范農民的開發行為,對農村的自然資源進行可持續性的開發和利用,最終實現農村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6]。
四、鄉村景觀規劃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城鎮化發展的過程中,人們急切的希望能改善農村的生活質量,致使在對鄉村景觀進行規劃設計的過程中存在片面追求經濟發展的情況,進而導致鄉村景觀規劃設計存在一系列的問題。
首先,農村存在對鄉村景觀盲目進行整治規劃的情況,這對鄉土文化景觀造成了極大的破壞,使得原有的景觀風貌蕩然無存。
第二,由于對鄉村景觀的空間結構的布局缺乏科學性與合理性,導致鄉村景觀存在普遍的凌亂、破碎的情況。
第三,由于在鄉村景觀的規劃過程中片面的追求景觀設計,導致在規劃設計中缺乏人性化的理念,喪失了本應具有的地域特色與風土人情[7]。
五、鄉村景觀規劃設計的策略
(一)科學合理的利用鄉村的地域特色
在農村的地域特色中,存有很多的歷史傳統以及民俗風情,是當地人們賴以生存的精神寄托。由此可知,在對農村景觀進行規劃設計的過程中,必須要充分的利用當地的地域特色,使環境與自然環境實現完美的融合,突出鄉村景觀的特殊性和文化的獨有魅力,為發展農村旅游業奠定基礎。
(二)科學合理的規劃鄉村的生活空間
農村的街道好比地面上的紋理,把農村的空間科學合理的組合起來,建設一種具有獨特魅力的鄉村空間,是建設美麗鄉村的必然要求。這就需要在公共服務設施的規劃半徑與農民步行交往的半徑上確定一個合適的尺寸,避免鄉村建設的盲目性擴張與無序性蔓延,從而建成一個通達性好、尺度宜人的農村社會生活空間環境[8]。
(三)加強環境保護的力度
隨著我國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大量的高排放企業被引進了鄉村,這些企業在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給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再加上在農業生產中大量的利用農藥和化肥等化學物質,使農村的環境更加的惡化。因此,在對農村景觀進行規劃設計的過程中,必須加強對環境的保護,利用所在地域的特色植物,吸收大氣中的污染物,從而優化鄉村的生態環境,最終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結語:
綜上所述,美麗鄉村建設是一項非常巨大、長遠的工程,需要我們幾代人的共同努力來實現。它的建成不僅是指對鄉村進行美化,更是希望通過對鄉村景觀的科學合理的規劃,來提升農村的文化品質與精神面貌,促進農村人們的全面發展,從而為實現中國夢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邵劍杰,黃淑娟,李先富.“美麗鄉村”建設背景下鄉村景觀規劃設計方法研究[J].住宅產業,2013,12:41-44.
[2]葉玉梅,吳小剛.基于“美麗中國”背景下的鄉村景觀規劃研究——以福建東山縣石埔村為例[J].凱里學院學報,2013,06:128-133.
[3]邵劍杰,黃淑娟,李先富.“美麗鄉村”建設背景下的鄉村景觀規劃設計方法研究——以桂林市陽朔縣新寨村景觀規劃設計為例[J].住宅科技,2014,01:39-43.
[4]劉嫻.“農家樂”美麗鄉村旅游背景下的鄉村景觀規劃設計[J].凱里學院學報,2015,06:131-133.
[5]許燦,沈堅.美麗鄉村建設背景下地域性鄉村園林景觀建設的思考[J].綠色科技,2015,06:63-64.
[6]陶一舟,金敏麗.“美麗鄉村”建設背景下的鄉村特色營造探索——以浙江省臨安市指南村為例[J].小城鎮建設,2013,11:74-77.
[7]鄭軍德.美麗鄉村建設背景下鄉村特色的景觀營造——以浙江中部地區為例[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02:47-49.
[8]關瀅,俞益武,尚兵兵,黃芳.美麗鄉村建設視角下的鄉村道路文化景觀設計初探[J].小城鎮建設,2012,10:8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