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
陜西省安康市漢濱區水利工作隊 陜西安康 725000
摘要:山區河流堤防工程是我國水里工程的重要組成內容,對于環境保護,控制洪水災害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力。但是對于我國山區河流堤防工程建設進行深入調查發現,其中存在著很多的不良問題,導致堤防工程建設質量沒有達到國家規定標準。施工技術人員對此內容必須要給予高度的重視,對于堤防工程建設中存在的不良問題進行深入分析,積極的找尋有效的措施進行改善,從而保障堤防工程建設質量。本文就是對山區河流堤防工程基礎問題及處理方法進行深入分析,希望對相關人員能夠有所啟示。
關鍵詞:堤防工程;基礎問題;建設質量;處理方法
引言:山區河流河床中存在著很多的卵石,河流兩岸更多的是農業用地,以及農民生活區域。因為山區地勢地貌環境非常的復雜,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導致河流蜿蜒曲折。山區河流具有很強的沖刷力,在降水量較多的季節很有可能會發生洪水災害,水里必須要進行堤防工程建設。但是我國很多的堤防工程質量不能達到設計標準,同時也埋下了很多的安全隱患。所以對于山區河流堤防工程基礎問題及處理方法是具有現實意義的,下面就對相關內容進行詳細闡述。
一、山區河道整治情況分析
我國山區河道整治工作落實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改善河流兩岸的沖刷問題,以往應用的主要方式就是修建擋墻,或者是在河流兩岸建設護坡。以往的防洪水里工程建設主要是集中在經濟發展較為良好的鄉鎮,如今我國對于水利工程建設的重視程度逐漸提升,并且投入了大量的建設資金。我國有很多的山區防洪工程正在投入建設,很多的鄉鎮都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防洪體系。
二、山區河流堤防工程基礎問題
我國對于山區防洪工程建設非常重視,也為此投入了大量的建設資金,但是深入調查發現,很多河流堤防工程建設質量與設計標準還存在著巨大的差距,不能將堤防工程建設的重要意義全面體現。主要問題為以下幾方面:
(一)堤腳抗沖刷能力差
一些山區河流堤防工程堤腳抗沖刷能力差,這一問題導致在汛期,堤防工程會受到嚴重的沖刷,使得堤防工程的堤基完全暴露,或者處于懸空狀態中,對于堤防工程的綜合性能造成了非常不良的影響。對此不良問題,當地區域的水利工程管理部門需要及時的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沖刷現象持續,保障堤防工程的綜合性能。
(二)淤積問題
山區河流堤防工程除了沖刷問題十分嚴重外,很多的堤岸長時間處于淤積狀態中,一些區域淤積深度甚至超過兩米,導致堤防工程堤身被淤埋。這種不良情況發生是因為在堤防工程實際建設過程中,堤基埋藏的深度較深,對于后續的防洪應用造成了不良影響。
三、原因分析
根據相應的調查數據所顯示,相關人員在對山區河流堤防工程進行設計時,需要考慮到洪水的流速問題。因為洪水流速必定會大于河流平時的流速,沖刷力也會有所增強。有沖刷存在就會有淤積存在,導致河流發生變化。河流堤防設計需要滿足河流演變的趨勢。
(一)凸岸部分堤段基礎埋設過深
一些山區堤防工程在實際建設過程中,堤防基礎會挖深到兩米至三米,土質結構大多為黃土,或者是基層巖石。在堤防工程建設完工后,堤防高度會超過河床三米左右,堤身的淤埋深度在一米以下。工程在基礎開挖施工中發現,施工區域地層巖性與砂礫石有著很大的差異性,露出黃土層表示該區域并沒有經受過長期的沖刷。參與河流堤防工程的施工人員對于堤埋設計意見存在分歧,并沒有依據工程建設的實際情況對其進行調整,仍然依據建設施工圖紙進行施工工作的開展。這樣的施工模式導致河道采砂取石造成很多的棄渣存在,淤積情況日益嚴重,在堤防工程后續應用中有接近百分之八十的堤身被於埋。因為堤防基礎設置深度過身,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
(二)迎水面護腳回填措施不當
很多的山區河流堤防工程基礎埋設,被設定在沖刷深度0.5米至一米,沖刷導致堤基懸空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因為堤防工程在實際建設過程中基礎埋設深度不足,而是因為回填應用的施工材料強度不足,不能滿足河流堤防工程的抗沖刷需求。雖然河流堤防工程設計中要求,施工中回填材料需要應用粒徑超過三十厘米的卵石,但是受到眾多因素的影響,其中包括建設經費、挖墊平衡等眾多問題,導致實際施工過程中大多應用基礎開挖的棄渣進行回填。河流堤防工程設計中對于墻角沒有細致的要求,施工技術人員對此也采取了忽略的態度,不能為其施工質量保障提供重要依據,很多工程建設都是應付了事。山區河流河床因為常年的沖刷,砂礫石具有的密度遠遠大于自然回填材料,這樣必定會在堤腳區域形成一定的弱槽帶,導致沖刷不良情況加劇。我國很多的山區河流堤防工程都存在著嚴重的沖刷和淤積情況,以往應用的處理措施非常便于施工應用,但是使用年限較少,對于河流堤防基礎工程的美觀性也會造成不良影響,而且經濟性不高。必須要積極的找尋有效的處理措施,提升經濟性。
四、處理方法
(一)工程設計階段
對于河流堤岸設計階段必須要提升重視程度,嚴格的保證河流堤岸設計的合理性、科學性。在設計工作開展前設計人員需要進行實地考察,對于施工建設區域的沖刷深度進行全面性的了解,還需要科學的預測河流的演變形式。只有對河流的實際情況全面掌握后,才可以進行設計工作的開展。還需要注重的是,要與相類似的工程進行比較,借鑒設計經驗,但是設計人員需要明確借鑒并不代表一味的模仿,而是需要考慮工程建設的實際情況。施工工作開展前設計人員與施工人員需要更多的交流和溝通,應用施工技術人員豐富的施工經驗,彌補工程設計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只有設計人員與施工人員在意見達成一致后,才能進行施工工作的開展。
(二)基礎開挖
在基礎開挖施工環節,施工技術人員需要清楚的了解施工區域地層沿途性質,并且對照設計需求。若是發現不合理的設計參數,需要及時的與設計人員進行溝通,進行設計變更。設計變更需要由水利工程建設總負責人進行簽字,使得河流堤防工程設計可以得到優化和改良,避免基礎開挖過深不良情況出現,增強工程建設的資源投入,對工程造價造成不良影響。
(三)堤腳處理
采用更加合理有效的堤腳處理措施,如拋石碾壓、潛丁壩或固結灌漿,以提
高堤腳抗沖能力,一勞永逸。本固結灌漿不同于地基處理中的為改善節理裂隙發育或有破碎帶的巖石的物理力學性能而進行的灌漿工程,較之后者方法簡單,要求較低,造價不高,主要目的是提高填筑料的整體性,提高其抗沖能力,具體方法為在填筑體中灌注較高標號砂漿或混凝土。
(四)注意事項
加強設計審查工作,充分察勘工程現場,不讓審查工作停留在圖紙和報告上,做到地質、水文、布置、結構、概算并重,促使設計工作高效高水平運轉。
嚴格質量管理,堅決按照設計和相關施工規范要求進行施工,確保各項工程質量達標。積極開展設計后評價工作和學習交流活動,不斷汲取經驗教訓,大膽嘗試新技術、新工藝,努力提高建設理念和工作水平。
結語:山區城鎮防洪和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是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進步的安全屏障,與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息息相關,應予高度重視,但由于其建設內容主要是擋墻和護坡,形式單一,結構簡單,容易引起建設者疏忽。但只要重視理論與實踐結合,提高設計水平,強化質量管理,一定能夠找到一些行之有效的辦法,避免不合適的工作和投資浪費現象發生,保證長治久安。
參考文獻:
[1]吳舅槐,盧荻秋.某山區河流凹岸堤防堤腳擋墻坍塌處理與設計[J].廣東水利水電.2014(11)
[2]吳昱,王曉艷.不同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技術條件下的土壤水分變化特征[J].黑龍江水利.2015(08)
[3]秦偉娟.石料拋填施工工藝在水利堤防施工中的應用[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