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亮亮
濟南鐵路局青島電務段 山東青島 266000
摘要:軌道電路分路不良是困擾鐵路行車安全的隱患之一,本文對軌道電路和現有解決方案進行了研究分析,進一步構建整體思路,對徹底解決軌道電路分路不良問題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軌道電路;分路不良;整治;對策
1 軌道電路分路不良的概念和分布特點
1.1 軌道電路分路不良的概念
軌道電路分路不良是指當列車占用線路時,該線路軌道區段的軌道繼電器不能落下,后接點不能閉合,控制臺不顯示紅光帶,不能反映該區段已有車占用。軌道電路分路良好的狀態是:軌道電路在任一點被列車占用時,該區段的軌道繼電器落下,控制臺顯示紅光帶。
1.2 軌道電路分路不良區段的分布特點
我國鐵路軌道電路分路不良區段比較多,各個“戰場”幾乎都有。不良區段主要集中在安全線、牽出線、專用線、貨物線、站修線和部分交叉渡線。采用機車壓道方式或人工除銹、除污方式解決此問題時,由于維持時間較短,不能真正解決實際問題。近年來,由于我段管內煤炭等有污染貨物的運量不斷增加,從而使軌道電路分路不良區段數量呈現上升趨勢。據相關數據顯示,全路不良區段數量均有上升趨勢。
2 軌道電路分路不良的原因
機車車輪產生的污染物使鋼軌軌面接觸電阻超出標準分路電阻的范圍,車輪進入軌道區段不能可靠地分路,這是造成軌道電路分路不良的主要原因。例如,我段管內的煤炭裝車站場和專用線都有污染大、散落現象較嚴重的情況。另外,鋼軌軌面銹蝕嚴重也是造成軌道電路分路不良的原因之一。運用次數較少、不經常走車的線路軌面極易出現銹蝕現象,例如牽出線、安全線等使用較少的線路。曾經有人建議用提高分路靈敏度來解決分路不良問題,不過,我們認為這種辦法不可取,因為分路靈敏度與調整狀態兩者間是相互制約的關系,如果分路靈敏度提高,那么調整狀態的參數必然會受到影響,而且分路靈敏度受道碴電阻(道碴電
阻允許最低為0.6 Ω/km),鋼軌上允許通過的電壓、電流、軌道繼電器性能等條件的限制,不能無限提高。此外,分路靈敏度過高還會因氣候變化(比如下雨、起霧等)而造成道床漏泄增大,導致無車占用時軌道繼電器落下,不能真正反映線路是否有車占用,從而使設備的正常使用受到影響。
引起軌道電路分路不良的因素較多,總結起來可以分為以下幾類:①銹蝕。長期不走車的線路軌面生銹,增加了鋼軌與車輪間的接觸電阻,從而造成軌道區段分路不良。②粉塵污染。例如煤炭、水泥、礦粉等覆蓋在軌面上或經高摩合成閘瓦粉塵,受到機車、車輛的碾壓,在鋼軌表面形成氧化絕緣層。該絕緣層看似不銹蝕,實際電阻很大,極易造成軌道電路分路不良。③軌道電路調整不當,例如送電端電壓過高。當車輪進入軌道區段時,分路殘壓過高不能達到軌道繼電器的落下值,造成軌道電路繼電器未落下,從而出現分路不良現象。
3 軌道電路分路不良問題整治對策
軌道電路是利用工務鋼軌實現的設備,它的狀態受外界環境的影響比較大,易給行車帶來影響,在日常維修作業中稍有疏忽,就可能釀成事故,這是電務設備的缺點之一。解決軌道電路分路不良問題是一項較為煩雜的工程,需針對不同的現場狀況,采用不同的治理措施。在未利用有效的技術措施解決之前,必須先依靠加強巡視檢查等方式來彌補。
3.1 3 V 化方式
在交流電氣化區段的股道區段、道岔區段可以采用雙扼流的 25 Hz 相敏軌道電路。這種方法主要是通過減小受電端軌道變壓器變比,提高軌面電壓來實現的。它的原理是:在全站 25 Hz相敏軌道電路室內設備不變的基礎上,更換現場扼流變壓器和軌道變壓器等設備,使軌面電壓提高到 2~5 V,擊穿半導體薄膜,改進軌道電路的分路特性,使軌道電路能有較好的分路效果。該方法能夠較好地提高短小軌道電路的分路靈敏度,但對提高長軌道電路分路靈敏度效果不明顯。
3 V 化軌道電路是根據其他國家的先進經驗,并結合國內軌道電路的實際情況研究得出的,它主要有以下幾個優點:①顯著提高了軌道電路分路靈敏度。②保持原97 型軌道電路工作的穩定性不變的情況下,用計算機技術進行模擬計算,制訂出現場設備安裝調整、模擬盤、計算相一致的調整表,避免了因人為因素等造成的失誤。③改進了整套設備的工作。只要更換室外軌道電路
設備、保持室內設備不動,就可以實現軌道電路分路特性的改善。④利用各種新技術措施提高新器材的適應性和通用性。該方式適用于 25 Hz 相敏軌道電路區段,可以顯著提高軌道電路的分路特性。⑤熔斷器采用了改進型自復式的保險開關。⑥電路設計比較完善,充分體現了“故障導向安全”的原則。⑦施工簡單方便、投資小,可以單區段地進行改造,減小施工對行車的影響。存在的問題:①軌道繼電器和防護盒與軌道電路不匹配。②電源功率變大。現有電源功率為原區段的 10 倍,因此,改造時必須做好既有電源屏的容量調查,否則很難滿足要求。③區段入口電流減小,對機車信號造成一定的影響。
3.2 高壓脈沖方式
高壓脈沖軌道電路是在過去高壓不對稱軌道電路的基礎上研發得出的。它在保留高壓不對稱電路設備較少、分路性能好、可以防護斷軌檢查等優點的基礎上選用了高性能的電子元器件,同時推出了用于高壓脈沖軌道電路的抑制器和隔離匹配盒,較好地解決了電子元器件性能不穩定、不能疊加電碼化等缺陷,使高壓脈沖軌道電路可以有效減小車輪與鋼軌的接觸電阻,提高軌道電路的分路靈敏度,從而解決了一些分路不良問題。存在的問題:①存在閃紅光帶現象,影響行車;②采用此方式對既有設備進行分路不良整治時,需要更換的設備較多,存在一定的技術風險。
3.3 其他方式
噴涂技術、計軸技術、熔覆技術等一些解決軌道電路分路不良的方法各有利弊,在此不予一一介紹。
3.4 應對措施
為了能夠更好地對分路不良區段進行檢測和管理,就需加強對分路不良區段的日常測試和管理,以便及時對故障的發生作出預判,提前做好應對措施。分路不良的常見應對措施有以下幾點:①軌道電路應嚴格按照調整表和《鐵路信號維護規則》的規定范圍進行調整,不得隨意使用和改變變壓器變比、電阻、電平級。②不得采用盲目提高軌道電路電壓的方法處理軌道電路故障,杜絕因電氣特性調整不當造成的分路不良安全隱患。③軌道電路分路殘壓測試使用定壓分路(感度)靈敏度測試儀,并按照《鐵路信號維護規則》規定的不同軌道電路制式采用相應的標準分路線在鋼軌軌面進行測試。軌道電路分路殘壓測試點應選在軌道電路區段分路最不利處。道岔區段電路應在各分支受電端分別進行測試;ZPW-2000 型軌道電路應在送、受電端分別進行測試。④加強對軌道電路檢測日曲線的分析,如果發現有分路不良現象的軌道區段,及時進行測試并做好記錄。對于被確定為分路不良的軌道電路區段,需每月進行一次測試,由工區進行記錄;對于采用技術手段消除的分路不良軌道電路區段,需每月進行一次復測,由工區進行記錄;在雨、雪天氣,要重點對分路不良區段進行監測、盯控,并測試相關的數據,及時消除安全隱患。⑤在工務成組更換道岔、大軌件后,應及時對相關區段進行感度試驗(駝峰編組場作為重點),并做好記錄,以確定相關區段的分路不良狀態。⑥工區、車間應對管內軌道電路分路不良區段建立臺賬,匯總測試數據,按時上報相關科室。⑦試驗室需要對上報的分路不良區段數據進行全面匯總,結合故障案例分析,對于分路不良引起的故障,需要重點標注。將出現的故障反饋到車間后,要作為重點的安全隱患予以關注,并對問題區段的數據再測試、再匯總、再上報,以便全面、準確地掌握現場信息。
4 結束語
解決軌道電路分路不良問題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同的現場情況,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案來解決。本文對現有的軌道電路、分路不良解決方案進行了分析,推出了進一步解決分路不良的新思路,為將來研究軌道電路分路不良提供了一定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