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文靜
保定職業技術學院 河北保定 071000
摘要:用職業素質教育的改革道路任重而道遠,特別是在建筑類職業技術學校中。它需要老師和學生的積極配合并且學校和教育體系應該加強該工作任務的指導和規劃制定合理的教育機制。職業素質體系應該適時而變應該不斷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往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這其中包括身體素質、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等多個內容。學校和老師要保證教學質量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制定合理的教學任務因此這是一個長期并且艱巨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職業技術學院;職業素質;一體化教育
引言
職業教育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課程改革處于核心地位。職業教育應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辦學方針為導向,培養與崗位“零距離”對接的人才為標準,培養“實用性”人才為目標,因而職業教育體系中的課程也必須充分適應這一教育要求。
一、傳統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1、教學主體顛倒,教學方式單一
傳統的教與學的地位中,教師處于主導地位,主宰著整個課堂。傳統教學內容以知識傳輸為主,過分強調學科知識的邏輯,采取的就是滿堂灌,不管知識有無用處,不管學生能否接受,結果是人為扼殺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傳統的教學方法單一,以講授法為主,講授幾乎占據了課堂教學的全部時空。
2、課程缺乏創新性
建筑類職業教育的課堂依舊沒有實行真正的素質一體化教育,很多知識還是靠書本上的得到很少,會注重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創新就更是無從談起。很多職業學校的老師綜合素質水平較為落后,并且在這個浮躁的時代很少有老師會根據學生的學習清況進行適當的教學改革,依舊是我行我素的教學態度知識單純的講授書本上的死知識,甚至有很多老師連教材都不愿意更換。因此造成了傳統課堂教學內容死板的主要特征。
3、學習內容與就業形勢不符
建筑類職業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教育,其是以就業為導向的,大多數職業教育畢業的學生畢業后會選擇直接就業。職業教育的目的主要是把學生培養成具有某種社會技能的綜合性人才。但是就目前職業教育的現狀來看,大多數職業教育的內容比較死板,很少能夠與時俱進。學生畢業后也只是知道書本上的生硬知識,很難與實際操作結合。因此學生的動手能力較差。大多數的學生畢業就意味著失業,加上自身學習的不完善,整體綜合素質水平較為低下,眼高手低等原因職業教育的學生面對著更加嚴峻的就業形勢。
4、缺乏有效的創新激勵模式
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產生的直接結果是高校課堂人心渙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被扼殺,課堂教學流于形式,無法達到應有的效果,繼而引發了大學生的逃課行為。為了把大學生留在課堂上,不少高校想盡了辦法,如把課堂出勤作為一項考核標準,考勤記錄記入學生的課程成績。這些措施減少了顯性逃課,把大學生留在了課堂上,但是隨之而來的隱性逃課現象卻表現得五花八門。學生以消極的情緒對待課堂教學,使得學校為提高學生到課率的各項措施收效甚微。
二、建筑類職業素質課程一體化教育模式的創新
1、加強教學方法的改革
以理實一體的形式組織專業核心課教學,理論知識的講授以“必需、夠用”為原則,強調“實用、適度”。教學方法上,以項目教學為主,但不排斥其他教學法,將多種教學法有機融合,突出技能訓練和綜合職業素質培養。通過任務引領,引導學生掌握收集信息—制定計劃—組織實施—檢查評估—成果反饋—糾正總結的工作全過程,這種采取工學交替、任務驅動、項目導向、課堂與實習地點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積極性,發揮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在提高專業技能的同時,進一步提升社會能力和方法能力,為學生的職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2、課程設置
傳統的教育模式只注重課本知識的傳授學生畢業后很難適應自己的工作崗位更多的學生無法根據自己的專業選擇合適的就業。通用職業素質課程共有六個能力模塊組成期中包括“自我學習能力”,“溝通表達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外語應用能力”,數字應用能力”。主要以向學生下達任務書,學生自主解讀、分析、完成、歸納任務書為教學手段,注重培養學生實際操作的能力,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學生職場的處理問題能力。在職業素質課程的培訓過程中注重學生的身體素質的培養,聘用專業的指導老師根據學生的體質特征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身體素質。
建筑職業素質課程還加入了學生心理素質課程設置,通過模擬和設立實際求職情況來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學生的綜合應變能力,并且在這過程中注重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更為重要的是職業素質還加強了學生的審美修養的培訓,在審美過程中有助于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在學生的精神領域構建美的情趣。
3、改革職業院校的職稱薪酬體系
職業院校培育的是技能型人才而不是科研型人才。職業院校教師重在講授原理和怎么做,多數情況下是知識和技能的傳播者。因此,要針對職業院校師資探索新的薪酬機制,其職稱評價體系要與研究型大學和機構有明確區分。在當前職稱體系下,職業院校要求享有與研究型大學同等的待遇,這是一個需要攻克的難題。可以適當考慮開發另一套可以作為薪資基點的評價體系,或者降低職業院校師資原有職稱的工資對應基準。這需要賦予學校建立自身薪酬機制的自主權,可以通過選定一些機構試點推進。同時,要允許學校根據不同學科探索對不同專業的教師給予不同的薪酬。
4、加強責任意識教育
職業技術學校生對他人缺乏關心,對父母缺乏感激,對集體缺乏熱情,對學習缺乏自覺性。針對這種現象,首先要進行感恩教育,通過主題班會和學校文化的宣傳,進行感恩父母、感恩他人、感恩社會的教育。其次,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如拔河比賽、籃球比賽等,增強學生的集體意識和集體榮譽感,體現自身在集體中的價值,增強責任意識。
5、職業教育培養目標
職業素質課程是由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構成。顯性課程指的是能夠在課表和課堂上表現出來的內容;隱性課程指的是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以及較高的職業素質換而言之隱性課程就是通用職業素質課程。
職業素質課程是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其不同于一般職業學校的文化課程,其更加注重的是理論與實際的結合。要求學生學會做事、做人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打破了傳統的教學觀念。職業素質課程標準的開發主要是形成學習任務,開發教師需要完善教學方案的設計,針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要將文化知識和素質教育有機的結合廠方面要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另一方面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比如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結語
職業教育的根本目標是直接面向工作崗位進行教育培訓,使職業教育的學生成為合格的職業化、專業化、素質化人才,為我國的產業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能型人才支撐。但當前職業技術學校課堂教學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加以改進。本文主要對建筑類職業技術學校推廣職業素質一體化教育提出了相關措施。
參考文獻:
[1]黃琰.基于DBR的翻轉課堂實驗教學設計與應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
[2]陳曉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
[3]郭少英.當代課堂教學改革的目標反思與策略構建[D].渤海大學,2014.
[4]石映輝.基于交互式電子白板的課堂教學對中學生學習相關因素影響之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
[5]王中華.個性化教學背景下教師文化個案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4.
[6]李紅冉.課堂中故事化教學的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