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德寶
中央黨校黨建部
摘要:當今信息網絡時代,軟實力建設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重視。中國特色政黨制度蘊涵著巨大的軟實力潛力和優勢,是國家政治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面深化改革,世情、國情、黨情發生深刻變化,只有繼續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政黨制度,才能保持社會穩定和發展,不斷增強國家軟實力。
關鍵詞:軟實力;中國特色政黨制度;多黨合作;民主協商
在政黨政治時代,在國家政治制度中居于突出地位的政黨制度,自然成為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縱觀當今世界,成熟的政黨制度或者適合國情的政黨制度對一個國家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國家最重要的軟實力。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對國家軟實力建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試圖從國家軟實力的角度,對中國特色政黨制度與國家軟實力的關系進行初步探討。
一、國家軟實力的內涵及其構成
自1990 年美國哈佛大學小約瑟夫·奈教授提出“軟實力”概念以來,人們開始重視除了經濟軍事等以物質為載體的硬實力之外的以精神為載體的軟實力。奈認為所謂軟實力就是“通過吸引而非強迫或收買的手段來達己所愿的能力”,這種能力“源于一個國家的文化、政治觀念和政策的吸引力?!被蛘哒f,一個國家的軟實力主要來自本國的文化、意識形態、社會制度以及對外政策等資源所產生的效力。在奈看來,一個國家文化的普適性及其建立有力的規則和制度、控制國際行為領域的能力是關鍵性的實力源泉,在當今的世界政治格局中,這些軟實力之源顯得越來越重要。對于國家軟實力的表現方式,奈認為,“實力不僅僅是影響,也不僅僅是說服,而是引誘和吸引的能力,而吸引經常導致默許或模仿?!庇纱丝磥?,軟實力是一種力量的要素集合,其包括一國的文化、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等各種軟實力資源所產生的影響力、吸引力和說服力。
概括言之,一個國家的軟實力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一是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二是意識形態和政治價值觀的吸引力;三是外交政策的道義和正當性;四是處理國家間關系時的親和力;五是發展道路和制度模式的吸引力;六是對國際規范、國際標準和國際機制的導向、制定和控制能力;七是國際輿論對一國國際形象的贊賞和認可程度。1政黨制度就蘊含著意識形態、政治價值觀、制度模式等軟實力要素。一個國家的政黨制度能否發揮這些軟實力要素的作用,關鍵看其政黨制度是否適合本國的國情,能否很好的解決本國的實際問題,促進國家和社會的發展。
二、中國特色政黨制度既是中國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集中體現
政治軟實力是政黨運行的隱形動力,政黨是政治軟實力構建與發揮的主體。亨廷頓認為:“政治穩定的先決條件在于一個能夠同化現代化過程中所產生的新興社會勢力的政黨制度。”“這種制度將使社會長治久安?!彼?,作為現代民主政治重要組成部分的政黨制度,是現代民主政治運行的必要條件,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家軟實力的集中體現。中國特色政黨制度把領導核心的一元性與結構的多元性有機地統一起來,形成了共產黨領導,多黨派合作;共產黨執政,多黨派參政的政治格局,這在世界政黨制度中獨具特色。中國特色政黨制度在中國政治制度中居于核心地位,是中國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集中體現,其自身蘊藏著巨大的軟實力潛力和優勢。
1、一黨執政,多黨參政的政治結構
在我國多黨合作的政治制度中,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掌握著國家政權并負責組織政府,處于執政主體地位;各民主黨派“是各自所聯系的一部分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擁護社會主義愛國者的政治聯盟,是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同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的親密友黨,是進步性與廣泛性相統一、是致力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參政黨”。2民主黨派代表和反映社會各個階級、階層和社會群體的利益、愿望和訴求,有利于維護穩定社會,整合社會力量,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服務。這種獨特的政治制度安排把領導核心的一元性與結構的多元性有機地統一起來,與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相適應,具有巨大的優越性與包容性,是我們國家的一種國家政治軟實力。
2、獨立自主,自由平等的法律結構
1993年,全國人大八屆一次會議審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將長期存在和發展”載入我國的憲法,這意味著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的地位都得到了憲法的承認和保護,均在憲法規定的權利和義務范圍內享有政治自由、組織獨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2005年《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建設的意見》指出,“中國共產黨對民主黨派的領導是政治領導,即政治原則、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針政策的領導”,“中國共產黨與民主黨派實行互相監督?!笨梢姡诜珊途唧w的政治運作過程中,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法律上是平等的,組織上是獨立的,行動上是自主的,并且互相監督。這就從法律層面上保障了雙方在平等地位上開展協商合作。這一協商合作的有效開展和深入發展,必然會實現集中統一領導與廣泛政治參與的有機統一、國家穩定與社會進步的有機統一,體現出巨大的優越性和強大的生命力。
3、合作共事,民主協商的運行結構
從政黨政治運行看,我國政黨制度的最大特征是民主黨派與中國共產黨進行合作共事和民主協商。雙方的合作共事從兩個基本途徑展開:一是使民主黨派成員直接進入各級行政機關,成為國家公務員,和中共黨員與其他公務員擁有一樣的身份、地位、權責,在體制內部直接參政議政、合作共事,這就必須建立完善的民主黨派后備干部培養選拔任用機制;二是使民主黨派作為一個獨立組織,在體制外參政議政、建言獻策、合作共事,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完善民主黨派與中共合作共事的工作機制、民主協商機制和民主監督機制。只有從這兩個方向去把握雙方的合作共事,才能深層次的探討問題,雙方的合作共事才能制度化、法制化。
雙方民主協商主要采取三種形式:其一是中共中央邀請各民主黨派領導人和無黨派代表人士舉行民主協商會;其二是中共中央主要領導人不定期邀請民主黨派領導人和無黨派代表人士舉行高層次、小范圍的談心活動;其三是中共中央召開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代表人士座談會。合作共事與民主協商的有機結合,對我國國家政治軟實力建設起著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這一制度運行效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這一政黨制度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三、中國特色政黨制度有利于增強國家軟實力
中國特色政黨制度與新中國相伴而生,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中不斷完善,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發揮的科學民主決策、政治參與、社會整合、民主監督、維護穩定、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功能,體現了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要求,彰顯了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點和優勢,具有不戰而屈人之功,凸顯出強大的國家軟實力,是中國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
1、中國特色政黨制度有利于增強我國政治價值觀念的吸引力和認同感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主動吸納代表社會各階層、利益團體權益的各民主黨派參與國家公共政策的制定、實施和監督,兼顧了社會各界的利益,拓展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渠道,既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和而不同”的價值觀,又通過民主參與、討論合作的方式尋求共識和共贏。其一方面可以充分體現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發揮組織優勢,堅持我國發展的社會主義發展方向,切實維護和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另一方面也能充分調動各民主黨派的積極性,凝聚社會各階層和利益團體的力量形成合力,服務于我國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大局。這種民主具有西方競爭性民主不可比擬的真實性、包容性和廣泛性,既是我國政黨制度的優越性體現,也增強了國家政治價值觀念的吸引力和認同感。
2、中國特色政黨制度有利于社會和諧穩定,提升社會向心力和凝聚力
對于發展中國家而言,要實現趕超型的快速現代化,也就意味著在短時間內要處理好傳統與現代的矛盾、利益格局的再劃分和社會結構的重新洗牌的矛盾。后發國家在現代化進程中的關鍵是要保持政治穩定,只有穩定的政治局面,經濟社會的快速、全面發展才有可能,全面模仿西方現代化模式,容易造成政治動亂和社會分裂,并由此引發一系列政治、民族、宗教沖突,從而葬送現代化的成果。亨廷頓指出:“政治穩定的先決條件在于有一個能夠同化現代化過程所產生出來的新興社會勢力的政黨制度”,“一個強有力的政黨體制有能力做到兩條,第一條是通過體制本身擴大政治參與,從而達到先發制人并使紊亂或革命的政治活動無法展開;第二條是緩解和疏導新近動員起來的集團得以參與政治,使其不至于擾亂體制本身?!?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實現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的現代化,中國的快速實現現代化要避免失敗,就必須既保持高速發展態勢,同時又擴大政治渠道,促進政治社會化,這樣才能贏得民眾持續支持。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既使得各社會利益團體在各級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