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兵
揚州市邗江區楊廟鎮農業綜合服務站 江蘇揚州 225000
摘要:機械化育插秧技術是現代水稻作物生產的發展方向,但在水稻機械育插秧機械化推廣過程中仍然存在著農機與農藝結合難、推廣經費不足、宣傳力度不夠等問題。隨著農業現代化的推進,國家購機補貼等惠農政策的進一步落實,未來幾年是加快發展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的大好時機。
關鍵詞:水稻育插秧;機械化;農機機械推廣
近年來,我國水稻育插秧機械化發展迅速,全國新增水稻機插面積和新增插秧連年實現增量翻番。育插秧機械化在水稻主產區正呈你追我趕,齊頭并進景象。江蘇、黑龍江繼續高速發展;安徽、湖北、江西、浙江呈翻番態勢;遼寧、吉林后來居上,已大面積推廣;貴州、重慶推進力度大、效果好,機插面積與插秧機均成倍翻番,并大面積增產,為丘陵山區在地形與氣候復雜、經濟落后條件下也適宜推廣機插秧提供了有力佐證;湖南、四川、廣西多點示范,起步良好。
1水稻育插秧機械化的優點
機插秧的育秧方式有軟盤育秧、硬盤育秧、雙膜育秧等。其優點是:
(1)增產。機插秧統一規格,利于保證基本苗,實行寬行窄窩,通風透光,個體和群體均衡生長良好,小苗早栽,利于早發早控,形成大穗。
(2)省工、節本、機插秧育秧秧本比為1:80~100,可節省秧母田80%;每1hm2機插秧成本為750元。比手工插秧節省45個工,節省開支1500元。手扶步行式插秧機每天可插秧1hm2,高速乘座式插秧機每天可插秧3.33~4hm2。
(3)有利于社會化服務的推進,機插秧可集中統一,插秧統一,病蟲防治也可實行機防統一,由社會服務組織或機手個人來承擔,既減輕了種植農戶的勞動強度,又有利于農村勞動力的轉移。
(4)抵抗災害。機插秧實現寬行、淺栽、定穴、定苗栽植,栽后發根力、抗逆性強,能夠早扎根立苗,早活早發;成熟期可比拋秧提早1~3天,利于臺風季節搶收搶種。機插秧插得比拋秧深,有利于增強抗倒伏能力,便于機械化收獲。機械插秧有利于提高抗災能力,實現了從傳統的(靠天農業)向(可控農業)轉變。
2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推廣存在的問題
在同等條件下,水稻機械育插秧與人工栽插秧相比,可提高工效20倍以上,平均節約成本350元hm2,增產450~700kg/hm2,增幅在5%~10%。但在水稻機械育插秧機械化推廣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
(1)農機與農藝結合難。水稻機插秧技術推廣涉及到許多方面的技術問題,從育秧方式、品種選擇和播種量的確定,插前秧苗生長期溫度、濕度的控制及肥、水、藥的管理,到機插秧齡的選擇和機插后的大田秧苗管理等技術問題都與農藝有關。農機推廣技術人員對農機化技術比較熟悉,但真正能熟練掌握相關農藝知識的復合型技術人員較少。在整個推廣過程中,只要育秧環節中任何一項農藝技術掌握控制得不好,育出的秧苗就不能保證正常機插,最終影響到水稻種植的產量。
(2)推廣經費不足,培訓、服務跟不上.長期以來,農機系統開展工作都處于經費嚴重不足的狀態,除了基本工資外幾乎沒有專項新技術推廣經費。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涉及農機、農藝諸多方面的知識,技術性很強,必須通過示范、宣傳、培訓,建立基地和召開各種現場演示會,開展跟蹤服務等手段來進行推廣,而這些活動離開經費均難以開展。同時農機具價格較高,與投資聯合收割機和大、中型拖水稻插秧機投資相對較高,回報率偏低。
(3)宣傳力度不夠,基層干部認知度有待進一步提高.由于思想認識的偏差,致使宣傳發動、技術普及不深入、不廣泛、不到位,往往是宣傳發動到鄉鎮就斷層了,沒有深入到村到戶到人,很多群眾不懂機械收割水稻代替人力收割的作用與好處,不懂收割機的性能,更談不上收割機的操作和使用。另外,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的推廣進度與基層領導尤其是村、隊干部的認識程度密切相關,沒有他們的支持配合,推廣工作難以深入開展。
(4)思想認識不足,服務網絡不健全。在水稻插秧機的推廣問題上,有人認為推廣是縣農機推廣站的事,與鄉鎮關系不大;有人認為推廣就是宣傳號召,農民買什么,買多少由農民自己定;有人認為農機工作的重點不是推廣而是管理、造成一些農民認為水稻插秧機價格貴,作業時間短,難收回成本等,嚴重地阻礙了水稻插秧機的推廣。
水稻插秧機廠家多、品牌多、種類多、水稻插秧機來自多個廠家;眾多個品牌,而且大部分是省外廠家生產,他們服務網絡尚未健全、如在產品(三包)中,把動力部分分開,用哪個廠的柴油機由哪個廠(三包),而且人員未到位,大部分只在大的城市設點。
3推進水稻育插秧機械化的建議
(1)提高認識,轉變觀念,做好宣傳,積極示范。水稻插秧機的推廣,關鍵是思想認識問題,認識問題解決了,什么困難都能克服。因此,提高對發展水稻插秧機在農村、農業,特別是在促進農民增收中重要作用的認識,把發展水稻插秧機當作增加農民收入一項措施來抓,就能把水稻插秧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推廣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首先要做好宣傳工作,以技術和政策的宣傳來提高廣大糧農的認識,激發他們的熱情。通過媒體宣傳政策,同時以試驗示范來推動宣傳工作,提高宣傳工作的濃度和廣度,適時開展技術培訓,讓廣大糧農掌握技術要領,增強應用技術的能力,把宣傳、示范和培訓緊緊的結合在一起,不僅提高了技術推廣的效果,也極大的方便了農戶盡快地掌握技術。
(2)加大財政投入,提高購機補貼,改善推廣手段。建議對農民購機實行累加補貼與普惠政策,將補貼幅度調高至70%或以上,加快激發農民購買與使用插秧機的積極性。繼續引進新型高性能育插秧機械,提高裝備的先進性與適用性。向省財政爭取機插秧推廣專項工作經費,改變推廣部門長年的經濟困窘局面,改善工作手段與裝備,提高推廣效率。試行以獎代補政策,表彰獎勵推廣工作表現突出的部門、人員與服務組織,充分調動全社會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確立漸進思路,繼續改良、熟化育秧技術。總結各地近年來因地制宜的經驗,建議確立(扶持插秧機數量增長-提高單機作業量和效益-熟化育秧及田問管理配套技術體系確保穩產高產--形成技術規范指導面上推廣-創新推廣與服務機制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漸進的工作思路,采取(先水稻類示范基地與區域推廣中心,再所有商品糧基地縣,最后普及全省)的梯度推進步驟。建議繼續熟化軟盤與雙膜等農田簡易規格化育秧技術,探索工廠化育苗、農田煉秧等技術先進、應用簡單、經濟適用的育秧綜合技術,千方百計降低育秧成本;加強對雜交稻、超級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的研究。研究水稻機械育插秧共性技術同時,深化對不同品種、熟制等因素對機械育插秧影響的研究,提高育插秧機械化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4)規范發展經營市場,確保物流網絡暢通。按國家農機購置補貼項目實施政策補貼機具實行定點經銷的規定,和農機市場管理有關要求,積極引導全區農機經營企業合理布局、誠信經營、逐步壯大,確保每個鄉鎮至少有1~2家中小型經營網點,發展位于主城區的年銷售額上1000萬元的經銷企業4家,方便農民就近購買喜愛的農機具,做到購小機具不出鄉鎮購大中型機具不出區。
4結束語
隨著農業現代化的推進,國家購機補貼等惠農政策的進一步落實,未來幾年是加快發展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的大好時機。要抓住這一時期的好政策、好機遇,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的購機積極性。
參考文獻:
[1]李太成,朱貴祥.淺談農機國家補貼政策如何適應農機推廣工作[J]科技傳播,2010,(12).
[2]李全深.全力落實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推廣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J]吉林農業,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