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水利電力勘測設計研究院 廣西南寧 530023
摘要:文章主要通過對工程實例的分析和總結,闡述了在民用建筑總平面規劃時設計相關要點,提出了總平面布局的規劃設計理念,并從平面結構規劃、功能分區、道路交通系統、消防規劃和綠化景觀系統等方面的設計要點進行論述,旨在有效地結合建筑使用功能,營造安全舒適、功能合理、環境怡人的建筑環境。
關鍵詞:名用建筑;總平面;規劃;建筑設計
1 總平面設計的概念
總平面規劃設計又稱場地設計,是建筑設計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根據一個建筑群的組成內容和作用功能,結合用地條件和有關技術要求,綜合研究建筑物、構筑物以及各項設施相互間的平面和空間關系,正確進行建筑布置、交通組織、綠化布置等,充分利用土地,使場地內各組成內容與設施組成為統一的有機整體,并使其與周圍環境相協調而進行的設計。
2 設計的原理和要點
談到建筑規劃時與基地環境的結合,我們不難想到賴特設計的經典之作——流水別墅,它之所以經典,就是因為建筑與溪水、山石、樹木自然地結合在一起,完全融入到現狀環境之中。當然,不是每個建筑師都有機會能像賴特那樣在如此怡人的環境中去實現自己的創作構思,但有一點是明確的,就是我們所面臨的每一項實際工程,它都處于一個特定的基地環境當中。在規劃方案時如何與場地條件相結合是我們設計師必須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
在對用地進行規劃之初,首先要了解場地條件。場地條件包括自然條件、環境條件、現狀條件及規劃要求四個方面,分析場地條件是設計工作的開始,只有正確捕捉有用的信息才能更有效的開展規劃設計工作。總平面規劃設計不僅和用地大小和形狀有關,也和建筑基地周邊道路狀況有關,需要解決基地內的建筑位置、人流、車流的布局,應當遵守以下設計要點:
(1)設計應當以當地主管部門提出的規劃條件為依據,結合工程特點,注重節地、節能,適應建設發展的需要。
(2)設計應因地制宜,結合用地自然地形,維護周圍環境的生態平衡,并對豎向、道路、環境景觀等進行綜合考慮,統籌兼顧。
(3)總體規劃布局功能分區合理,路網結構清新,交通流線合理有序。
(4)確定適當的建筑朝向、留出建筑之間必要的間距,滿足人的生理健康需要和環境衛生要求。
在對一塊基地進行規劃布局時,用地現狀條件是我們不能忽略的一個重要因素,下面通過工作中設計的工程實例來論述在現狀用地條件下如何進行建筑總平規劃布局。(下面以 工程為例簡要概述總平面規劃設計的方法)
3 工程概況
方案為廣西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指揮中心建設項目,地址位于南寧市經濟開發區吳圩鎮,主要負責制定全區人工影響天氣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負責實施飛機人工增雨作業,開展人工影響天氣業務現代化建設和科學研究,對市、縣技術人員進行崗位技術培訓等職能。用地大體呈矩形,南北走向,南面與城市道路相連。用地紅線范圍面積約為3.2ha,用地范圍內地勢平坦,可利用土地面積較大。本次規劃在場地內新建五棟建筑,新建總建筑面積為5515.0m2(各單體規模詳見表3-1),綠化率48%,是集綜合辦公、科學研究、作業試驗、教育培訓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基地。
表3-1 建筑規模一覽表
編號名稱建筑面積(m2)建筑層數主要結構選型
1人影指揮中心業務樓2921.00地上五層框架結構
2后勤綜合樓1312.00地上三層框架結構
3科研樓629.00地上三層框架結構
4試驗樓629.00地上三層框架結構
5值班室24.00地上一層框架結構
4 設計理念
(1)根據項目現狀基地的特征和設計要求,充分利用現有場地內資源,結合原有建、構筑物,減少不利因素影響,完善規劃方案的合理布局與形態。
(2)建筑總體布局分區明確、布局合理、聯系方便、互不干擾。
(3)加強環保和節能設計,促進可持續發展。注重環境保護,力求環境不受污染;設計中盡量采用成熟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業,做到安全、節能。
5 總平面規劃設計要點探討
5.1 平面結構規劃
本基地的平面結構規劃主要采用“一心、一軸”的空間布局結構,(總平規劃布置圖詳圖5-1)。利用合理的空間布置和綠化環境創造親近、自然具有人情味的辦公環境。
(1)“一心”,即入口綠化核心區。在基地主入口設置綠化廣場,廣場北面設置指揮中心業務樓,既是基地標志性的入口空間,又有效的隔離了城市道路的喧囂之氣,達到減弱道路噪音的影響。
(2)“一軸”,即景觀軸——根據用地狹長的特點,從業務樓主入口開始,在各建筑之間設置一條步行景觀主軸,以步行小道相互連接,有機串聯各個建筑空間,使其景觀價值充分體現。
5.2 功能分區
基地依照“全盤考慮,相對獨立,集中布局,方便聯系”的原則,分為辦公服務區、科研試驗區,運動休閑區。
(1)辦公服務區——位于用地的東面,由指揮中心業務樓和后勤綜合樓組成,滿足日常辦公、人員崗位培訓及人員就餐需求。
(2)科研試驗區——位于用地的西北面,由科研樓和實驗樓組成,滿足課題研究、學術講座,推廣科研成果的需求。
(3)運動休閑區——位于用地的西南面,結合場地原有綜合球館、網球場布置室外籃球場,集中的運動場地滿足常駐人員工作之余的運動休閑。
5.3 道路交通系統設計
基地交通組織遵循“人車分流,步行優先”的原則,創造舒適、宜人、安全的辦公環境。主要出入口設在南面與市政道路相連接,次入口設置于基地的東北面。在基地主入口及指揮中心業務樓前車流較大的區域采用7m寬的雙車道,其他區域采用4.5m寬的環形車道滿足消防的要求。環形車道設置在建筑的外圍,能便捷的到達各棟建筑,滿足消防的要求。在各建筑之間以一條步行景觀主軸連接各步行小徑滿足人員內部的移動,既最大限度的保證步行系統的連續性與安全性,又避免人行、車行互相干擾。
5.4 豎向設計
整個用地較為平坦,根據周邊城市道路標高,用地豎向設計自北向南,由高至低,坡度在0.5%以內,室內外雨、污水采用分流制。污、廢水系統在室內地面±0.000以上采用重力排水,經基地內化糞池排至市政污水管網。屋面雨水及廣場、停車場、道路雨水匯集后經管道排至市政雨水管網。
5.5 停車場設置
為滿足外來辦事人員及內部工作人員的停車需求,規劃充分考慮了汽車的停放問題,在業務樓南面及各新建建筑入口處布置相應數量的停車位,滿足梅100m2設機動車位≥0.6個的要求。
5.6 消防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