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市白云區職業技術學校
摘要:生態化的發展已成為全球共同追求的話題。因而作為新時期背景下的設計人員,必須立足建筑生態設計實際,分析建筑設計與生態環境的關系,并找出當前建筑生態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再針對性的提出加強建筑生態設計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建筑設計;生態環境;建筑生態設計;問題;對策
現在人們不再僅僅滿足于建筑的居住功能,而越來越重視生態問題,加強建筑生態設計,是人們對建筑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建筑設計發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途徑。因此,加強對建筑生態設計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筆者就如何做好建筑生態設計問題進行探討。
1.建筑與生態策略的關系
建筑生態設計的三要素是自然、建筑、人。其中,建筑是介于人與自然之間的重要橋梁,要同時滿足人與自然的要求,促使兩者的和諧共存與發展。在建筑生態設計時,必須滿足人們的生活要求,將聲、光、熱等因素作為重點考慮的因素,以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在進行建筑設計時,必須確保與外部大環境相結合,要根據建筑物的具體地理位置、地形,采取有效的設計策略,從而使建筑給大自然環境帶來的影響降到最低程度。由此可見,加強建的生態設計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加強建筑生態設計是落實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生動體現。在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五位一體的改革進程中,生態是重要的內容之一,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唯一之路。其次,根據生態設計理念的指導,能夠最大可能地減少建筑材料、能源的浪費,提升建材利用率,最大可能地減少建筑成本,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再次,生態設計是滿足人們需求的必然。現代人環保意識日益增強,人們更加渴望自然化的健康生活方式,在這種背景下,人們更希望貼近大自然,以獲得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由此可見,加強建筑生態設計,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這也是對建筑設計師提出的新要求[1]。
2.存在的問題
隨著我國建筑行業的發展,建筑設計水平日益提高,但是,在建筑的生態設計方面,還存在著諸多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不注重可持續發展
在建筑設計中,沒有真正深刻把握生態設計的根本要求,未嚴格按照建筑工程的生態設計實施。有的建筑設計時,沒有考慮選擇材料的環保性,特別是在減少材料使用量和提高建筑材料利用率方面,考慮不到位,有的甚至選擇對身體有害的材料,從而導致所選的材料不符合生態環保要求,造成建筑材料耗費過多、材料浪費嚴重等問題。出現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就是不注重生態設計的可持續發展意識,沒有真正將生態環保的要求落到實處。
2.2不注重設計的整體
在建筑設計過程中,有的設計人員僅僅只重視建筑自身因素,而對建筑與自然環境、周邊施工環境的關系不重視,沒有充分考慮到建筑對周邊施工環境的影響,特別是對當地自然環境的影響。另外,對如何綜合統籌考慮建筑生態設計方面的重視不夠,導致建筑空間通光、通風、防噪等設計不到位,影響了建筑功能的實現,降低了建筑的環保性能。
2.3不注重設計的實用性
在建筑的生態設計過程中,主要是存在著重表面輕實質的問題,與生態設計的初衷相違背。有的只是注重表面形狀的美觀和綠化,而不注重整個建筑結構的生態布局,導致建筑材料浪費嚴重。在功能設計方面,沒有真正從生態策略出發,不注重實用功能目標的實現,從而影響了建筑的實用價值。正是因為不注重建筑實用功能,就影響了人們對建筑生態設計的正確認識,也降低了建筑生態功能的優越性[2]。
3.建筑的生態設計的基本原則
在建筑的生態設計中,為了增強設計效果,提高建筑設計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必須要堅持以下幾項基本原則:一是成本最低原則。在現代建筑工程中,所需要的投入成本非常大,如果在建筑設計時不注重降低成本,就會影響建筑工程的經濟效益。故此,在進行建筑的生態設計中,應在確保工程質量的前提下,盡可能地節約成本,科學選擇建筑材料,合理安排施工進度,提高材料的利用率,減少設計變更和材料浪費,從而將建筑成本降到最低程度。二是求真務實原則。要與建筑工程實際、周邊環境實際、自然環境實際的角度出發,通盤考慮,采用適宜的生態策略,從而確保建筑的生態設計發揮實實在在的作用。三是靈活調節原則。在建筑設計時,對于遇到的各種問題,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應對,從而促使建筑與環境實現最好地融合。特別是要靈活采用多種方法、手段,確保建筑生態設計效益的最大化。
4.建筑的生態設計策略
4.1注重突出設計特色
在進行建筑設計過程中,要從生態與建筑相融合的角度如此,充分體現生態設計的獨特性,將其亮點展示出來,以體現建筑生態設計最大的優勢。設計人員要按照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進行設計,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使自身聰明才智得到最佳發揮,認真考慮各個細節,充分利用地勢地貌等優勢,綜合應用各種設計手段,以實現建筑生態設計的最優化目標。
4.2注重室內綠化設計
作為建筑設計人員,要充分認識到室內綠化的重要作用,通過室內綠化設計的方式,構建綠色環保的宜居生態空間。一是要注重室內與室外空間相符合。根據室內與室外環境的共同特點,在建筑內設計兩者兼顧共享的內庭院,或是可以在建筑物頂部設計共同的天窗。在實際使用中,可以根據需要進行靈活調節。同時,為有效拓展室內空間,可以將外部環境墻設計成為全開、半開狀態,這樣能夠增強室內環境的通光和通風效果。二是采用借助室外景觀的環境設計,并融入生態策略。按照建筑實際和功能需求,結合建筑功能要求,將室外景觀引入到建筑室內部空間中來,這樣不僅可以優化室內生態環境,增強審美效果。在實際中,主要經常采用引水法和綠化法,設計人員可以根據需要靈活應用。
4.3注重生態、節能化技術應用
現在的能源日益短缺,如何節能降耗,也是建筑生態設計的重中之重。因此,在建筑設計時,作為設計人員,要從節能、環保的角度出發,充分利用各種自然能源,如可以利用太陽能等各種新型自然能源,這樣不僅能夠減少能耗消耗,而且非常干凈、環保,受到了人們的普遍歡迎。同時,還要注重各種生態、節能技術的應用。一是設計時應重點考慮新技術、新材料的利用,在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同時,減少給環境帶來的污染;二是因地制宜注重當地材料的充分利用,避免因遠途材料運輸增加施工成本。同時,根據建筑場地水文、植被等合理布局不同建筑物,并確保不同建筑物自然能源的有效利用,例如,公共照明系統可利用太陽能等;三是注重能源的循環利用。對建筑物而言資源循環主要對水資源來講的,為此,應根據水資源的不同等級,進行合理的利用,以有效節約水資源[3]。
5.結束語
綜上所述,加強建筑生態設計是落實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生動體現,是建筑設計未來的發展方向,也是現代人們的環保要求。因此,建筑的生態設計已經成為當前建筑設計的最大亮點,也是建筑設計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在建筑生態設計過程中,作為建筑設計人員,應該充分認識到建筑生態設計的重要意義,轉變設計理念,注重建筑與周圍環境的相協調,特別是將建筑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程度。要切實注重建筑設計的生態特色,注重室內綠化設計和各種生態、節能技術的應用,采用各種手段與方式,突出建筑的生態、環保等亮點,不斷提高建筑設計水平,從而更好地為我國建筑事業發展提供多元化的服務。
參考文獻:
[1]王穎潔.現代綠色建筑的生態節能設計策略[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5,15:81-82.
[2]畢曉莉,陳謙.蘭州高層建筑生態設計策略淺析[J].建筑設計管理,2015,01:65-67.
[3]何家禮.現代綠色建筑的生態節能設計策略[J].山西建筑,2015,03: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