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市規劃編制研究信息中心 525000
摘要:在當前和諧生態的發展理念倡導下,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創造出高品質、低經濟、宜居住的城市,成為當前城市規劃中的主要臆想。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風水理論為其提供了一定的理論依據。風水理論倡導“天人合一”,把人看作自然的一部分,認為人與自然同屬于一個有機整體,人與人居住的建筑空間應與周圍環境相互協調。
關鍵詞:風水理論;城市規劃;改造
一、風水理論概述
風水理論實際上就是地球物理學、水文地質學、宇宙星體學、氣象學、環境景觀學、建筑學、生態學以及人體生命信息學等多學科綜合一體的一門自然科學。其宗旨是縝密考察,了解自然環境,利用和改造自然,創造良好的居住環境,聚集最佳的天時地利與人和,以達成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
在許多民間意識里,“風水”是與封建迷信、糟粕相連的,也是中國傳統的人居環境理論的重要內容之一,它是人們在選擇居住環境的時候,對周圍水文、地貌等各方面因素的綜合考慮。其實“風水”也孕育著樸實的科學道理,風水理論中許多樸實的觀點實則包涵有極為豐富的現代生活哲理,對現代人的生活、居住乃至城市的規劃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中國古代的風水理論很講究人與建筑跟自然環境的關系。自古以來,“風水”在我國的建筑規劃、選址中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現代城市規劃設計中具有非常可靠的參考價值。現在,在我國仍然沒有完善的人居環境評價體系,如何將“風水”這一傳統的有關人居環境選擇的理論運用到現代城鎮建設、居住區的發展等方面,這是建設工作者們應該思考的問題,也是不可回避的責任。
二、古代風水學對現代城市規劃的啟示
從現代城市建設的角度上看,也需要考慮整個地域的自然地理條件與生態系統。每一地域都有它特定的巖性、構造、氣候、土質、植被、及水文狀況。只有當該區域各種綜合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協調、彼此補益時,才會使整個環境內的“氣”暢順活潑,充滿生機活力,從而造就理想的 “風水寶地”——一個理想的生活環境。對于中國常見的背山面水的城市、村落而言,本身就是一個具有生態學意義的典型環境。其科學的價值是:背后的靠山,有利于抵擋冬季北來的寒風;面朝流水,既能接納夏日南來的涼風,又能享有灌溉、舟楫、養殖之利;朝陽之勢,便于得到良好的日照;緩坡階地,則可避免淹澇之災;周圍植被郁郁,即可涵養水源,保持水土,又能調節氣候,獲得一些薪柴。這些不同特征的環境因素綜合在一起,變造就了一個有機的生態環境。這個富有生態意象、充滿生機活力的城鎮,也就是古代建筑風水學中始終追求的風水寶地。
三、風水理論與城市規劃的和諧統一
城市規劃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它包括社會學、規劃學、建筑學、市政工程學、環境學、美學等多種學科。在追求多元文化共生的今天,城市規劃學科也要與時具進,不斷發展,更新,充實和完善,其中也包括對風水理論的分析包容。
城市規劃學科與風水理論的共生基礎:
(1)規劃學科中關注的非具體的環境影響因子在理氣派風水理念中亦有存在。兩者都把環境作為一個整體系統,這個系統以人為中心,包括天地萬物。環境中的每一個整體系統都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互轉化,相互對立的要素。現代規劃注意與地質勘察,水文學科相結合,充分論證地質承載力,土壤屬性,地下水環境,電磁場,周邊微量元素及化合物存在等對規劃地塊的影響。而理氣派關注的正是“環境容量”中的風,氣等抽象因子。
(2)形勢派關注的具體物象與規劃學科息息相通。規劃設計中充分重視外部背景環境對基地環境的制約和影響,諸如水源、氣候、物產、地質等,是基本的規劃要務。而風水學中形勢派,也非常重視山形地勢,注意把小環境放入大環境考察。
四、風水學對城市規劃的影響
(1)促使辯證規劃法的熟練運用,更好地利用自然、融合自然
風水理論歷來都是有爭議的。從其發展過程看,是一種社會文化現象,凝聚著強烈的傳統文化色彩。它應當被看作一種文化觀念來研究對待,風水理論對于城市規劃產生的影響,積極成份占主導地位,在處理城市規劃與自然要素的關系方面,它用全新的理論方法為我們提供理論支撐,我們應當重視這份文化遺產,對它進行科學研究和剖析,為今天城市現代化建設服務。
(2)增強了城市整體規劃觀念
世界城市規劃的實踐和理論已經有了久遠的歷程,從霍華德的田園城市到雅典憲章、馬丘比丘憲章,再到如今的山水城市、生態城市、城市經營等理念……隨著城市規劃事業的不斷發展,優秀的規劃理念也在不斷完善和成熟。親和自然,與自然和諧共處,創造開放靈活的空間;尊重自然,利用自然原態,是我國城市規劃建設中的優良傳統。充分利用自然條件,建造同自然和諧,表達自己獨特風格的城市,是歷來規劃者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3)可持續發展的應用
在當今科學化水平提高的城市規劃設計中,城市規劃的內容已不僅僅局限于城市本身的發展,而是要綜合地方自然與人文要素、地方精神與民間文化,達到塑造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目的。尋求“天人合一”,達成人與居住環境的共惠共榮,正是風水理論運用于現代城市規劃建設中所倡導的。在保證上述因素相互協調和相互促進的前提下,尋求適宜人居的城市發展規模、發展速度與發展方式,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五、風水學在現代城市規劃中的應用
當代社會的發展是以城市建設為中心的。但眾多的城市沒有山巒,或缺少河流,似乎與傳統風水中橋條的依山傍水距離甚遠,但只要略加變通,依然可以找到符合傳統風水寶地的范例。在考察城市中的風水狀況時,可以將一座座樓房看做是重重疊疊的山峰巒頭,可以將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道路,看做是一條條的河流溪水,因為對于城市居民建筑而言,自然環境及山岳河流等要素的影響,遠不及毗鄰宅周的其他屋宇墻垣及道路等影響更為直接和密切,因此在城市井邑之宅的辨型方法中,龍、砂、水、穴遂被賦予了心的特殊喻義而加以運用。從當今首都首爾以及要遷都的公州選址規劃看,基本上符合中國風水的基本原則,可看出歷來重視中國的風水。這里僅從中國風水原理闡述,依據中國風水原理如何規劃城市,以期對現代城市規劃有所啟發、借鑒,所以不過多對其他方面多做評論。
屬于中國傳統文化領域的古代風水學,由于時代與歷史的局限,必然有著許多虛幻不實的成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并用當代的語言和科學的理念去闡述傳統的思想,一更好的服務于社會,服務于當今的城市規劃建設,這是從事中國傳統文化與城市規劃工作者共同面臨的一個重大任務。
六、結束語
風水學是我國傳統文化中具有獨特色彩的東西,它寶貴的哲學思想理論,有著強大的魅力,盡管風水學歷來的發展都備受爭議,可我們更應該用理性的態度去對待它。無論何時,選擇適合于人們居住的外部環境都是十分必要的,我們的祖先在那落后的年代就是由于總結出了這些自然科學,又充分結合了當時的特殊狀況,才有了現在我們看上去仍感神奇的效果。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珍視這份遺產,并認真研究它,剖析它,傳承它的獨特的文化內涵,將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更好的應用到現代建設中來,更好的為人們的生活服務。
參考文獻:
[1][美]I.L.麥克哈格.設計結合自然[M].芮經維,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2
[2]俞孔堅.理想景觀探源:風水的文化意義[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3]溫新建 .建設山水型的城市環境[J].現代科技(現代物業下旬刊),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