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證號碼:410881198108032026
摘要:現階段,礦產資源的重要性不容忽視。作為人類生存與發展的物質基礎,我國現階段的地質礦產勘察及找礦技術仍有一些不完善現象,因此必須加大對該項技術的研究力度,提升地質礦產資源開采的效率,從而為國家的經濟發展提供物質保障。本文主要是對地質礦產勘查面臨的困難、應用原則及礦產勘查勘查技術的應用進行分析論述,希望能夠促進地質找礦工作的順利開展。
關鍵詞:地質勘查;勘查技術;GPS技術
近年來地質找礦工作中的地質勘查技術發展迅速,為地勘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這一過程中,資源開采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尤其是礦產資源的發展,有效減輕了國內市場礦產資源的供需矛盾。對地質礦產勘查技術的科研創新也成為了國際資源開采業著重研究的一個方向。本文主要是對地質礦產勘查技術的相關內容進行詳述。
一、地質礦產勘查面臨的困難
1.勘查重點轉型為隱伏礦、深部礦
建國初期,我國礦產地質勘探的重點是露頭礦、高品位、淺部礦體,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那些礦山目前顯然已經不能夠滿足社會生產的需要。有關研究表明,在我國10618座各類型金屬礦山中大多始建于20世紀50至70年代,經幾十年開采,2/3礦山呈現老化,近80%的礦山比原設計的服務年限延長了10年以上。保有儲量嚴重不足,造成許多礦山資源枯竭,企業生產陷入困境。到2020年僅有不足20%的礦山能維持生產。我國正處于工業化中期階段,市場對資源的需求旺盛,我國還有大量的礦產品需要進口,這就要求我們繼續擴大地質礦產勘查的力度,開始向隱伏礦、深部礦、低品位礦轉型,深部礦體的勘查勢必要求更高的技術與更多的實踐經驗。
2.應用新的勘查技術遇到的困難
目前地質勘查的技術主要有:衛星遙感、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學勘探、深部鉆探、信息技術及計算機處理。隨著各種勘查技術的發展,各種新式的勘查設備也更新得很快,地質勘查人員對于新設備的熟悉情況對地質勘查的順利開展有很大的影響。有的勘查單位還一直在使用比較傳統的勘查技術,對于遙感、物探、化探等新方法的掌握不夠深入,難以應用到勘查工作中去,這對地質勘查工作的迅速開展是不利的。
3.勘查體制發生變化
我國現有的勘探單位大部分是在原來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建立的,當時地質勘查的出資人和受益人均是國家。在現在的市場經濟體制下,這種模式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政府開始退位到公益性的地質勘查,大部分投資的主體和受益主體在市場,而原有單個地勘單位無論資產、人員、裝備、機制,特別是獨立投融資能力、抗風險能力與合格市場主體的要求相距甚遠。
二、地質勘查技術的應用原則
1.規劃合理,適當超前
在勘查工作實施的過程中,應合理規劃,根據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全面落實的要求,對中央與地方地質勘查工作、公益性地質調查和商業性地質勘查、國內地勘事業發展與地勘領域對外開放以及各類規劃區地質工作進行統籌規劃,進一步將地質勘查基礎性現行作用得到充分發揮。結合適度超前的原則,將地質勘查工作的規劃部署提前操作10~15a左右。
2.勘查工作的合理布局
結合財產分布規律,作為勘查礦產資源的重要保障,合理布局勘查工作應被重點關注。在實際工作中,要求勘查部門一定要與我國的地形地質情況實施充分結合,清晰掌握我國資源的分布特點,并將其作為依據對勘查工作進行合理布局。另外,在實際勘查和找礦過程中,還需要與人口分布、基礎設施建設、國土利用以及城鎮化格局相結合,統籌地質勘查工作區域布局,為商業性地質勘察工作的有序發展實施引導。
3.勘查能力的增強
由于我國的勘查能力相對落后,使得我國勘查工作受到較大制約,所以,我國應實施“科技興地”戰略,提升地質勘查工作現代化的發展步伐。在實際工作中,我國應對重大地質理論問題的研究力度進行加大,轉變地質區位優勢為科技創新優勢。其次,我國還應完善成礦理論體系,實現地質勘察技術的有效發展,改善我國目前的地質科技創新體系。不但如此,還需要對相關人才實施大力培養,構建一支管理認真負責、體制完善以及素質較高的勘查隊伍。
三、地質礦產中勘查技術的應用分析
1.找礦中GPS技術
利用GPS技術來布設控制網,點位的分布情況視具體的工程需要而定。一般來說,工程控制網的范圍和點位隔距都不是很大,點位選擇的靈活性較小,埋石時由于點位精度要求不是很高,可以機動處理。而當測區范圍不太大時,點位可以靈活布設,而不必考慮點距及點的通視,給測繪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一般來說,區域面積在100km以內的測區,聯測5-7個高精度的已知高程點就可以了,而區域面積在100km以上的測區,聯測8-12個高精度的已知高程點,便可以通過高程擬合的方式來取得所有控制點的高程,必要時可以進行水準面的精化來使已知高等水準點分布均勻,GPS擬合高程也能夠達到相應等級的水準高程的精度。用GPS技術來建立控制網,外業費用可以節省約70%-80%左右,而且隨著GPS接收機的性價比不斷地提高,經濟效益還會顯著地提高。
2.地質礦產勘查中的GPS-RTK技術
GPS-RTK是能夠在野外實時得到厘米級定位精度的高效率測量方法,該測量技術精度高,沒有累積誤差,工作模式較為簡單、定位速度高、操作方便,不需要通視,綜合效益高等特點,為極大地提高了外部作業的效率。運用GPS-RTK技術在礦區勘查中放樣時,因為礦區的地形都很復雜,通視情況弱,而GPS-RTK可以進行遠距離作業,速度快并且不要求通視,操作方便。工作時,以一臺架設在相對較高位置的GPS作為基準點,周圍50m范圍內不得有信號塔、高壓線等干擾,選擇一個已知點作為控制點來布設流動站,可以是一臺或者是幾臺GPS接收機,利用電子手薄上的“點放樣”或者是“線放樣”功能進行工作。通過電子手薄的提示信息,測繪人員便可以迅速地找到放樣點,節省大量外業時間,提高工作效率。
3.地質找礦勘查中的遙感技術
遙感技術可以將地質組分分布情況高效提取。遙感技術在地質勘查工作中,能全面的分析地質資料信息,辨識出成礦有利的區域,有針對性地進行礦產地質勘探。遙感技術應用依賴廣泛的測繪工作,以獲取地質背景信息、相關的礦物礦化信息。在獲得礦物蝕變波譜特征的基礎上,地質工作者應對照勘查區域內礦石或礦化帶露頭較好的地區,尋找潛在礦產資源的賦存區域。利用遙感技術識別并獲取潛在成礦區域的信息,同時利用環形或線環形構造原理,可以更快地發現成礦區。在金屬礦產勘查及預測方面,遙感已從線性影像和單一構造的航片解譯,發展為針對目標礦種潛在成礦區域優化識別、多元綜合信息和綜合地學圖像信息處理、礦石波譜特征和礦化蝕變等多方面應用。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發展速度的逐漸加快,人們對能源的需求量也在持續增長。為了更好的開發和利用礦產資源,我們需要研究更先進的地質礦產勘查和找礦技術,豐富的礦產資源含量的地帶,從而更好地實現能源的開采和利用,為國家經濟發展提供有效的動力資源,只有這樣才能把握好機遇,應對日后面臨的新挑戰。
參考文獻:
[1]楊聯榮,郭峰利.新形勢下淺析當前地質礦產勘查及找礦技術[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2(12).
[2]鄭家貴.地質找礦工作中的地質勘查技術探析[J].江西建材,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