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縣規劃辦公室 山東濱州 251700
摘要:提高施工企業的施工安全管理水平、減少安全隱患有利于建筑行業的發展蓬勃進行,有利于社會和諧建設的順利推進。本文主要淺談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現狀和發展方向,充分發揮施工企業安全管理的作用,強化施工的安全監管,達到促進建筑施工效益的目的。
關鍵詞: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策略
在建筑施工的管理現場,稍有管理上的不當或者人員疏忽問題,現場操作和施工的人員就很有可能遭遇安全事故。安全威脅時時存在,所以,在建筑施工現場,安全管理,人人有責,不論是哪個環節隨時隨刻都應當盡量做到謹慎細心,安全到位,互相之間緊密配合,相互協調,杜絕安全隱患。
一、我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現狀分析
1、安全管理工作不足
對于建筑工程,必須要嚴格根據我國的相關法律法規進行管理,但是,就現階段來看,監管力度并不夠,很多本來應該納入監管工作的內容未按照要求執行,對于已經納入監管工程的內容也沒有安全嚴格的標準流程開展監督工作,嚴重影響著監督工作的成效。此外,在安全檢查方面也存在著流于形式的問題,部分領導為了提升自己的功績,會將安全問題與安全隱患淡化,而施工管理人員作為安全工作的領頭軍,卻將重點放置在了經濟效益的提升上。在以上因素的疊加之下,建筑施工現場安全隱患重重。
2、施工單位疏于管理
建筑行業的競爭十分的激烈,施工單位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追求經濟效益,以最小的成本獲取到最大的利益,為了達到這一目的,部分施工單位不惜鋌而走險,在安全管理工作的投入上大打折扣,安全設備、安全工具與材料的投入不足,這都會給施工人員的正常施工工作帶來嚴重的安全隱患。此外,雖然部分施工單位投入了足夠的安全設備與材料,但是,設備的老化速度很快,如果設備老化,又未進行及時更換也會帶來安全隱患。導致以上問題出現的原因都是由于施工單位疏于管理,未采取科學的整改措施。
3、施工人員缺乏安全意識
很多施工人員在工作初期都會非常注意施工安全的問題,但是久而久之,在熟悉施工環境之后,工作積極性與工作安全性也開始下降,這不僅會影響其自身的工作水平,也會對其他施工人員帶來不良影響。此外,目前我國建筑施工環境并不好,施工人員工作強度大,很多施工人員在經過長時間的工作后,由于疲勞很容易發生誤操作,誤操作的后果是不堪設想的。還有部分施工人員不了解施工安全規范就直接上崗,也很容易出現安全事故。以上這些因素都是由于施工人員自身安全意識不足所造成。
二、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未來階段下的努力方向
1、安全法規的完善和建筑行業管理的規范化。在建筑施工行業的建設中應該強化總包、分包的邁入門檻并制定相關的管理規章制度保證行業的規范性。一個項目往往被施工企業多次轉包和肢解分包,這使得建筑施工的責任管理不明確,出現違章操作時推卸責任的狀況出現。加強安全法規建設,對于違規操作指揮和不按施工操作規范的施工人員進行嚴肅處理,以及對施工單位不及時更新安全保護設備、不采取防暑措施、高強度作業等行為進行處罰、追究法律責任。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必須是以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法律制度作為基礎,通過對意外經驗的總結,再結合實際對標準和制度的補充完善,使施工安全管理有章可循,才能步入規范化、正規化的軌道。
2、因地制宜的進行施工安全保證體系的建立,在施工過程中以安全為核心。這是施工企業對施工人員和生產負責的表現。當施工與安全發生矛盾時,必須首先為“安全”讓路,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必須成為施工中的首要原則。三位一體的施工安全保證體系的建立是保證施工安全的基礎,主要包括建設單位、監理單位、施工單位三個主體協同將“安全帶來效益”的安全管理觀念樹立并實施,不能只重視企業的眼前利益,一旦發生事故,將反過來重創企業的經濟利益。
3、施工單位要加大安全投入。如果各個施工單位僅僅是打價格戰,不僅無法提升施工水平,反而會陷入到一種惡性競爭中,施工單位管理人員要轉變這種錯誤的思想,將建筑物質量與施工人員的安全放在首要位置。為此,施工單位需要確定好安全責任人,投入必要的安全機械、安全設備、施工工具與材料,保障質量,讓施工人員可以安全的使用。對于已經投入運行的設備,應該定期進行檢查,若發現安全隱患,應該及時進行處理,在這一項目上,應該實施專人管理的原則,對于每次更換與修理的費用要公開、透明,避免設備被不正當占用。此外,施工單位還要采取科學的措施改善施工人員的作業環境,利用檢查工作消除施工過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針對具體的地域情況、生產要求與過往經驗將安全制度落實到實處,注重細節的檢查,發現問題要及時的進行整改和解決,注意總結施工人員的意見與建議,根據他們的意見落實檢查方案,最大限度的保障建筑施工的安全性。
4、加強原材料進場及施工機械的管理。原材料是保證施工質量的基礎,而采購員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了原材料和施工機械的安全標準。因此,在采購員選擇中應該以具備專業知識和責任心為標準和核心,并鼓勵采購員選擇有質量保證的原材料。其中,出廠合格證、材質證明書、生產許可證、檢測報告是衡量原材料質量優劣的一個主要標準,在選購過程中一定要進行嚴格的考核,并通過考核、市場調查等方式選擇具備一定資質水平的供貨廠家。將原材料送入施工現場時,需根據實際情況和規范化要求進行驗貨,避免假冒偽劣產品進入工地,可實行由工地負責人、業主方、監理方組成的檢測小組進行考察,并明確劃分相關責任人的責任,對于出現的事故追究相關個人的責任。根據施工單位實際情況建立施工機械的管理規則,避免設備的“帶病”作業,在使用前進行設備的檢查,合格后再進行使用,如果存在不合格狀況應及時進行檢修并進行故障的排除。在施工機械設備使用后要進行保養,包括日常保養和施工完成后保養,避免生銹、防護裝置不安全、螺栓松動等情況的出現。因此,相關部門要制定相應的制度加強監管力度,完善施工過程中的管理和監察,相關行政部門要認真履行其監管職責和義務,保證施工過程的安全進行;同時在我國建筑施工行業發展中必須要有統一的管理體系才能保證發展的持續性和良性循環。除此之外,提高安全管理技術人員素質、建立健全安全施工法律法規、完善生產安全培訓體系也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多管齊下才能真正實現施工安全管理的規范化、標準化、制度化。
5、提升施工人員的安全意識。施工單位要定期對施工人員開展安全培訓,提升他們的安全意識,培訓要豐富、真實,多用事實、案例進行講解,讓施工人員意識到安全重于天,同時,加強實踐操作,讓施工人員能夠掌握救助與安全逃生技能。此外,在施工過程中,必須要遵守相關的行為規范,保持頭腦的清醒,時時刻刻都不能松懈,注意監督他人的工作狀態,如果發現他人工作狀態不佳,需要及時向上級部門匯報,立即停工休息。安全培訓工作需要定期進行開展,在每日早晨與下午施工之前也需要做好宣傳與教育工作,將安全意識滲透到每一個施工人員的心中,讓他們能夠養成習慣,謹記安全施工的重要性,只有采取這種多管齊下的措施,才能夠避免安全危機的發生,即使出現安全事故,施工人員也能夠及時的進行自救,將損失降低到最小化。
結語
建筑施工安全隱患時時存在,威脅生命健康,安全施工,人人有責。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各個環節上都有可能會出現問題,建筑工人應當加強自身安全意識,開發商要做到項目開發的安全責任制并結合行政監管部門的監管和規范化的檢查方式,總體形成一個高標準、高要求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體系,才能從根本上遠離安全隱患的威脅。
參考文獻:
[1]劉玉府。工程建設項目安全管理現狀及存在問題的分析[J]。建筑,2010(2)
[2]惠淵峰。淺談建筑施工現場安全管理的現狀及對策[J]。經營管理者,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