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證號碼:410782198609230451 開灤股份范各莊礦業分公司
摘要:近幾年,全國煤炭行業接連發生多起重大惡性事故,給煤礦的安全生產帶來了嚴峻挑戰。煤炭生產企業中的煤炭開采、運輸、提升等諸多環節,都要依靠機電設備及工作人員完成。目前,煤礦的機械化程度逐漸提高,由于煤礦生產條件和生產環節的復雜性,對機電設備的安全管理應有嚴格的要求,機電設備管理在煤礦安全生產中起著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煤礦機電設備安全管理的具體意義,探討了煤礦機電設備安全管理措施。
關鍵詞:煤礦機電設備;安全管理;措施
做好煤礦的機電設備安全管理和維護工作,是落實煤礦事業科學發展觀的一項必然要求,也是建設我國和諧社會的一個迫切需要。機電設備安全管理是綜合性的人與物的管理,是煤礦管理體系的重要內容。煤礦企業管理者必須認清形勢、認真對待,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機電設備管理水平,減少機電事故的發生,確保煤礦安全生產。
一、煤礦機電設備安全管理的具體意義
隨著現代化的進程,煤礦企業在不斷地提高其生產力的同時,對機電設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要求其性能更高、功能更強以及精度更準等等。這樣,不僅能夠節約煤礦機電設備在維修方面的成本,減少一些安全事故的發生,還可以節約能源、降低其生產成本與原材料消耗,并且極大提高了企業生產效率與產品質量。在我國現代化煤礦的建設中很值得推廣與應用。但機電設備在被廣泛使用的同時,煤礦企業必須要做好后續設備的安全管理。如果未能做好配套的安全工作,機電設備產生問題后所造成的傷亡與損失會更加的嚴重。根據相關的數據統計,在每年煤礦安全生產的過程中,由于一些機電設備的故障造所成的事故有六成,一旦相關機電設備無法運轉,不但會影響煤礦企業正常的運作與生產,而且會對煤礦工作人員造成人身安全威脅,給個人和企業帶來很大的心理傷害與經濟損失。因此,分析并查找事故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的減少與杜絕事故的發生當屬煤礦機電設備的管理人員應當負的責任。
二、煤礦機電設備安全管理措施
安全管理則是保證煤礦機電設備能夠安全運行的有效途徑。然而,由于一些煤礦企業對煤礦機電設備的安全管理工作重視程度不足,從而使得機電設備事故頻發。導致這一問題發生的原因除了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之外,還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原因,具體內容如表1所示。為了有效地減少或杜絕機電設備故障發生,就必須不斷加強安全管理。
表1 導致機電設備故障的具體原因
1.進行技術培訓。隨用工制度逐步的改革,技工的比例在逐漸增大,而安全工作最基礎的本質即讓員工自身能夠懂安全且精技術并提高其技術素質。伴隨日新月異的開采技術,技術培訓工作和安全培訓的工作相對更加重要;針對礦井特殊崗位員工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新入礦的職工未經過嚴格技術培訓與安全教育則禁止其進井作業,并且各崗位工人與安全負責人要定期進行安全培訓與考試測評,使他們深刻了解到安全具有的重要性;掌握各崗位的技術標準和操作原理;保證以較高的技術水平、運用安全方法進行全面武裝后投入到各崗位的工作中去;從而做到自保和互保以及聯保工作的落實。
2.建立管理質量監控與檢修體系。第一,首先,在設備配件購置過程中,把好購進設備質量關,需在購買過程中辨別真偽,嚴把采購質量關。其次,對設備的到貨把好驗收關,必要時應進行拆機檢查,性能測試后方能下井使用。在安裝方面,把好階段性驗收安裝質量關。對于安裝的關鍵工序,堅持階段性驗收,驗收不合格的不得進入下一道工序。第二,完善機電設備檢修體系。每次停產檢修前,要制訂嚴格、細致的停產檢修計劃,確保檢修質量,提高設備的安全可靠性。對于每個項目,要編寫檢修安全措施和作業規程,機電、安全等部門的主管領導要進行審核把關,安排隊組、職能部門進行項目跟班。重點項目堅持分管礦領導、機電副總現場跟班。設備檢修后跟班人員要現場監督試運轉,保證每個項目的檢修質量。同時,要增強檢修人員的責任心,完善設備檢修質量時限責任制,促進機電設備完好、安全運轉,降低機電事故率。
3.加強安全監察力度。重視煤礦機電安全監察控制,配備專業監察人員對機電安全運行狀況進行監察。第一,煤礦企業要積極組織開展教育和專業知識學習,增強監察人員的工作責任心,通過運用有效的監察方法,消除機電設備安全運行隱患:第二,建立煤礦機電設備安全監察制度,將監察責任落實到位。監察人員要對礦井固定設備(提升裝置、主通風機、主排水設備和空氣壓縮機等設備)的裝備和檢修情況進行監察,對礦井電源、供用電設備是否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相關要求進行監察,對煤礦井下軌道、膠帶運輸系統等礦井運輸設備的安全運行情況進行監察、對井下電氣設備的管理狀況進行監察,對煤礦落后設備的淘汰情況進行監察。若在監察過程中發現機電設備存在安全隱患,必須責令其進行整改,并監督整改措施和責任的落實情況。
4.及時進行設備技術改造更新老化設備。煤礦企業中,技術改造是企業內涵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企業應充分發揮技術人員的主體作用,對技術難題進行攻關,鼓勵職工進行有效改革,解決生產中的問題。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本著少投入、多技改的原則加大改造的力度,不斷提高科學技術成果的轉化率。同時,為提高設備的技術先進性及設備運行安全可靠性,要果斷地更新一批安全功能差的舊設備、老設備。
5.強化硬件建設,保障科學運行。礦井的通風設備、設施是礦井通風系統正常運行的基礎,要嚴格按照相關要求,將硬件建設放在安全首位。礦井通風設施主要包括主要通風機、局部通風機、風筒、風門、風墻、風橋、風銅和調節風窗等,必須按照煤礦通風安全質量標準化的要求進行管理和構筑。因為在煤礦重大安全生產隱患認定辦法中就指出,礦井沒有備用主要通風機或者兩臺主要通風機能力不匹配的、風門、風橋、密閉等通風設施構筑質量不符合標準、設置不能滿足通風安全需要的屬于通風系統不完善、不可靠重大安全生產隱患情形,《規程》還明確規定:所有礦井必須裝備礦井安全監控系統。礦井安全監控系統的安裝、使用和維護必須符合基本規程和相關規定的要求。諸如“煤礦重大安全生產隱患認定辦法”、煤礦瓦斯防治工作“十條禁令”“煤礦礦長保護礦工生命安全七條規定”等相關規定均要求安全監控系統必須正常有效運行。
6.加快機電設備管理信息化的建設進程。煤礦機電設備安全管理的好壞,不僅直接關系到企業經濟效益,而且還會間接影響企業未來的發展。為此,企業應當盡快實現機電設備管理信息化,借此來對機電設備選型、安裝調試以及使用維護等幾個重要的環節進行綜合管理。第一,企業應當對全部機電設備進行科學規范的管理,并建立相應的獎懲措施,以確保管理工作能夠順利開展;第二,可采取跟蹤管理的方法來建立并完善重要機電設備的運行檔案,這樣便可以清楚地了解并掌握設備的實際運行情況,并以此為依據制定相應的維護和檢修計劃,以確保設備安全運行。
總而言之,做好煤礦的機電設備安全管理和維護工作,是落實煤礦事業科學發展觀的一項必然要求,也是建設我國和諧社會的一個迫切需要。施工單位應以增強煤礦機電設備的安全與可靠為中心,堅持設備管理與員工培訓并重的基本原則,以質量安全的標準化掌控工作全局,用責任來約束員工安全的管理制度,扎扎實實做好煤礦機電設備的安全管理和維護工作,并消除機電設備的安全隱患,保證煤礦機電系統的安全和高效運行,進而實現我國煤礦企業更高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王忠江,趙明星.煤礦機電安全生產的精細化管理[J].科技資訊,2011(17):42.
[2]陳國鑫.淺析煤礦生產中電氣設備的安全及管理[J].科技信息,2013(17):444,456.
[3]宋代夫.淺談煤礦機電設備的維護與維修[J].菏澤學院學報,2013,(35)5:173-174,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