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市城鄉規劃設計院 安徽安慶 246000
摘要:城市綠色廊道是城市綠地系統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通過以綠植作為廊道的構成基礎,使城市廊道在美觀性上有所提升,并在此基礎上實現城市生態環境的調節。文章先闡述了城市綠色廊道布局特點,之后對城市綠色廊道建設原則予以分析,最后對城市綠色廊道結構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城市建設;綠色廊道;布局特點;結構
前言
城市綠色廊道是指以綠色為基礎內容的城市景觀性生態廊道內容。在城市綠色景觀當中,綠色廊道實現了對各綠色景觀區域的分割,同時也加強了各綠色景觀區域的連接,所以說在城市景觀設計當中綠色廊道具有重要意義。隨著城市生活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視度越來越強,城市綠色廊道的建設越來越多,為了能夠保證綠色廊道建設的有效性,盡快實現城市生態調節目標,做好對城市綠色廊道布局特點及結構分析至關重要。
一、城市綠色廊道布局特點
綠色廊道作為城市生活當中的生態保護系統,再對其進行布局時,除了要考慮生態效益,還必須要考慮景觀美感度、社會性能等。根據對城市綠色廊道布局的分析,其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線性結構的布局空間。綠色廊道是普通廊道結合綠色生態系統而建立起來的,其雖然在功能性上與普通廊道有所區別。但在結構布局方面,綠色廊道與普通廊道基本保持一致,即“線性結構布局空間”。線性結構是廊道的基本特征,其是以廊道交通功能性而得以確立的。綠色廊道在此基礎上又增加了生態環境保護作用。
(2)整體性特色。綠色廊道是城市當中的綠地系統內容,在對綠色廊道進行布局設計時,其必須要做到與其它綠色廊道、綠地系統的相互連接和相互呼應,以確保綠色廊道生態作用的發揮,這是綠色廊道的一個布局特點,也是城市綠地系統對其的基本要求。在城市綠地系統當中,綠色廊道與園林工程、公園等構成一個綠色網絡。
(3)多功能布局。綠色廊道是城市綠地系統與城市生活內容相互結合的產物,在綠色廊道布局過程中,其必須要保證綠色廊道的多功能性能夠得以發揮,以保證綠色廊道建設的有效性。城市生態環境調節、城市景觀設置、百姓的休閑游憩都是綠色廊道的功能需求,在對綠色廊道進行布局時,要對其予以考慮。
二、城市綠色廊道布局原則
1.生態性
城市綠色廊道作為城市綠色生態系統當中的一種表現,其必須要在布局環節中保證城市綠色廊道的生態性,才能保證綠色廊道的實際效益。城市綠色廊道系統的建立就是為了能夠通過綠色廊道來提升城市生物的多樣性,提高城市的自然屬性,如果城市綠色廊道缺乏生態性,那么其布局與建設是毫無意義的。
2.環保性
現代城市當中,環境問題已經成為了最突出的問題。綠色廊道的有效布局,能夠實現對城市環境的有效保護與調節,在實際布局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可以通過綠色廊道與環境污染控制相結合的方法來予以布局,以便更好的發揮出廊道的環境保護能力。
3.整體性
城市綠色廊道不僅是城市綠地系統當中的一部分,更是城市建設與規劃當中的一部分,因此在對綠色廊道進行布局與設計時,相關人員必須要保證綠色廊道的整體性控制。這種整體性要求既是對綠色廊道與城市綠地系統關系的要求,也是對綠色廊道與城市規劃關系的要求,因為只有保證綠色廊道與兩者的整體性,才能真正的發揮出綠色廊道的改善城市綠地效應,促進城市規劃、發展的作用。
三、城市綠色廊道布局與結構分析
城市綠色廊道結構是指對綠色廊道表現方式的設計,主要包括綠色植物群落的配置方式和類型。在進行城市綠色廊道結構布置時,環境保護是第一標準,因為城市綠色廊道建設的最基礎要求就是做好對城市生態環節的調節。在此基礎上,設計人員可以對其景觀性、休閑游憩功能予以融入。為了保證綠色廊道設計的有效,其綠植種類應盡量選擇本土樹種,在兼顧城市景觀觀賞性要求的同時,通過配備生態性強、群落穩定、景色優美的植被,來提升綠色廊道的美感度,以保證廊道綠植的成活率。
1.環繞形態的結構分析
城市綠色廊道的環繞形態結構是城市區域范圍內綠色廊道的主要表現形式,其通過綠色廊道對城市核心的環狀圍繞,來實現對核心城市與衛星城鎮的有效間隔,從而避免兩種模式的相互干擾與影響。環繞形態綠色廊道結構的典型代表,當屬英國“大倫敦計劃”,其將倫敦市中心起半徑為48km,約6700km2的地區分為成為城市內環、郊區環帶、綠化帶(16km)和農村環帶的四個同心圓,實現了對倫敦市城市功能性區域的有效劃分,形成了綠帶以外的衛星城鎮設計。其在現代城市發展過程中保護核心城區,發展新城的規劃具有重要意義。
2.嵌合形態的結構分析
嵌合形態的綠色廊道布局是現代城市生活當中最常見的一種布局方法,其通過綠色廊道在城市空間當中的相互穿插,形成了以楔形、帶形、環形、片形等多種形式的綠地系統。此種綠色廊道的布局與結構設計,使綠色廊道能夠更貼近城市生活,使綠色廊道除生態調節作用外的景觀作用、大眾娛樂(休閑游憩)作用得到了更好的發揮,實現了對城市生活品質的有效提升。在此種綠色廊道布局與結構設計方面,丹麥哥本哈根的指狀規劃、模式可的楔形綠地都是非常典型的代表。
3.核心形態的結構分析
核心形態的廊道結構設計是城市群體以圍繞大面積綠地而發展,城鎮之間以綠色廊道作為緩沖帶予以間隔的一種方式。這種圍繞綠色核心地帶予以城市發展的模式,在城市生態環境調節與保護方面具有非常好的優勢,但其適用范圍比較小。此種模式的代表以荷蘭的蘭斯塔德地區最為突出,其通過在農業景觀綠色中心周圍建設鹿特丹、阿姆斯特丹、海牙等城市帶,來構建起以綠地為核心的城市綠色群落。
4.帶形相接的結構分析
帶形相接的綠地廊道結構布置是以城市軸線為基礎而設置的綠色廊道,其通過對城市側面與城市想接,使城市群體實現側向開放,在發揮綠色系統能效的同時,提高綠色系統的可達性。如1965年巴黎的城市規劃,沿塞納河兩側建了8個新城,在塞納河兩岸形成了兩條平行軸線,在兩條軸線上形成了一系列短軸這些短軸為城市用地保留一些空地而設置,以為城市居民提供綠地和空氣新鮮的休憩場所。
總結
綜上所述,綠色廊道作為城市綠地系統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布局特點與結構搭配是否合理會對城市生態環境調節結果產生直接影響,因此做好對城市綠色廊道布局特點及其結構分析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在城市綠色廊道布置過程中,工作人員除了要注意綠色性能,還必須要注意綠色廊道的景觀性與大眾娛樂性,使其能夠真正的融入到城市生活當中,在調節城市生態環境的同時,也能為城市生活質量的提升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屈旭瑤.基于TOD模型的城市綠色廊道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2.
[2]閆小滿,吳澤民,吳文友.上海浦東新區城市綠色廊道景觀格局分析[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2011,05:718-725.
[3]郭巍,侯曉蕾.城市綠色廊道的生態規劃方法探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1,S1:466-469.
[4]彭博.常德市綠色廊道景觀結構規劃研究[D].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