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駐馬店市公路規劃勘察設計院 河南駐馬店 463000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公路建設過程中,生態工程設計的方法和要點,同時,論述了如何更好的進行公路生態工程設計,提出了一些方法和對策,希望能夠給同行帶來參考。
關鍵詞:公路建設;生態工程;設計
一、前言
當前,我國生態公路建設的步伐不斷加快,作為我國生態公路建設過程中的重點步驟,進行生態工程設計是關鍵步驟,所以,分析公路建設中生態公路設計工作依然很有必要。
二、公路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公路對環境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公路對社會經濟的影響,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對大氣環境的影響,對聲音環境的影響和對自然景觀的影響。
1、公路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1)原生植被的破壞:公路路基的開挖打亂了土層,取走表土,使原生植被遭到破壞,失去了生存的土壤條件。同時公路建設過程中遺棄的建筑垃圾(如瀝青、石灰、水泥等)對生長的植被造成污染,迫使植被死亡。
(2)水土流失嚴重:夏季多陣雨、暴雨,由于公路路基的黃土失陷性,造成公路塌方、沉陷、毀壞等,致使水土流失嚴重。
2、公路建設對大氣環境的影響指的是公路在建設當中產生的揚塵和在道路通車以后車輛排放的污染,在施工期間,公路施工的特點之一是大量開挖土基,少則幾十萬立方米,多則上百萬立方米,造成的粉塵污染是相當嚴懲的。在公路運營期產生的污染主要來自汽車的尾氣。
3、公路建設對聲音環境的影響主要指公路產生的噪聲影響。噪聲是一種公害,影響著人們的生省活環境,使人們受到傷害。公路產生的噪聲來自于兩個方面,施工期間各種施工機械產生的噪聲和運營期車輛在公路上運行所產生的噪聲。
4、公路建設對自然景觀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公路構造物與自然景觀相到協調,尤其是公路穿越旅游區或游泳景點時,如何與周圍景觀協調一致就更為重要。
三、在公路建設中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隨著可持續發展觀念的逐步深入,國民經濟的各個部門環境保護意識逐漸增強,如何在公路建設中保護環境,越來越引起國內外人士的重視。近年來,公路交通在我國取得很大發展,公路交通建設對經濟建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同時,由于公路建設對沿線周圍的環境產生了許多不利的影響,在公路建設實踐中,如果不嚴格按照《公路環境保護設計規范》進行設計施工,就會遺留下嚴重的環境問題,所以在公路建設的同時,保護環境是十分重要的。公路建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對沿線自然環境起到保護協調作用。
1、路堤工程在施工及竣工后,結合造地還田與疏導排水,各部分相互協調配套,可使工程穩定堅固,外觀順暢優美,能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2、路塹工程對路基起到保護作用,同時也起著防塵、防水、保護公路沿線環境不被污染的作用。
3、橋梁、涵洞工程設計與施工中重視對公路路域景觀環境的影響,可起到美化環境的作用。
4、排水工程對公路工程的整體性和穩固性有特殊的作用。可以防止路基路面水及水中含有的油污、有害元素直接進入農田,避免耕地淹沒及土壤污染。
5、防護工程確保路基穩定,減少水土流失,直接起到了環境保護的作用。
6、成功的公路綠化,不僅可以美化路容、改善景觀,更重要的是可以降低噪音干擾和防止環境污染。公路兩側的立體覆蓋,樹木、中央隔離帶等,綠色植物在進行光合作用過程中,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有關資料表明,地球上60%的氧氣來自陸地上的植物。公路綠化是國土綠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可以有效地改善行車環境,還可以起到美化路容、優化環境的作用。
四、公路建設生態觀的特點
相對于傳統的公路建設而言,生態公路建設在其思想概念以及實踐行動上存在著很大的差別,在傳統公路建設的基礎上,通過生物材料、工藝、高新技術來降低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構建一個景觀、線形、環境以及綜合經濟可持續發展多目標的綜合評價體系。其主要呈現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1.對生態環境的最大恢復或者最小破壞,由于在公路建設過程中經常會受到水文、地形和地質等一些自然環境條件制約,同時還會受到當前生產工藝、生產水平以及生產工具等有關技術條件的制約,使得公路建設避免不了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而生態公路建設就在現有的條件下,有效利用各種施工技藝和管理措施將公路建設對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降到最低。同時,對于已經造成破壞的進行最大程度地恢復,重新構建生態系統,有效補償占用土地。
2.安全高效性,生態公路在運輸上必須高效便利、行車必須安全舒適,降低公路周圍以及沿線的生態環境破壞和經濟損耗。
3.整體協調性,生態公路建設的最終目的就是實現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的協調統一,實現最大化的經濟利益。
五、實施公路生態工程設計的步驟
根據我國公路建設的現狀和實施公路生態工程設計所取得的一些經驗,通常應按以下步驟進行生態工程設計:
1、在初步計劃修建公路之時,讓相關人員搜集擬建公路地區的生態環境資料,做好生態環境的現狀了解及調查。
2、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階段召開研討會,讓公路設計人員對當地的生態資料進行詳細分析,并制定出生態設計的框架:
(1)路線布設盡量避開村鎮,降低汽車噪音、廢氣、震動對沿線村鎮居民的影響;線位不要出現大填大挖,降低對原有環境的破壞程度。
(2)盡可能少占用和分割良田、林地,以保證良田原有的較好的灌溉系統和森林的整體性。
(3)做好完善的排水系統設計。涵洞和跨越水體的橋梁需做好生態化處理,不破壞水系;路基兩側設置邊溝和排水溝,阻止路面污水,保護農田和池塘、水庫免受污染。
(4)合理確定道路建筑材料場地。道路的取土和棄土要集中,并盡量做到調配平衡;如果有棄土,應進行加固處理以防止水土流失。
(5)對公路邊坡實施生態化設計,可注重減少鋼筋混凝土的剛性實體和硬質邊坡體的采用,選擇生態綠化邊坡結構形式,并實施對公路兩側用地的綠化工程,注重與自然環境的協調。
(6)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對必須穿越居民區、學校等的路段設置隔音墻,防止汽車噪音對居民生活和教學的影響。
(7)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對公路可完善動物通道的設計,便于動物自然通過,減少對其日常活動的影響。
3、在公路設計的同時,還要考慮各種可能影響生態的條件并參考生態學專家的意見,結合當地的具體情況根據經驗,詳細確定出可行的生態工程設計和施工方案,繼續細化生態設計步驟和內容,具體措施有以下幾個方面:
(1)盡可能減少對施工區以外的植被、天然地表及農田的破壞,規劃好施工用地范圍。
(2)在人口稠密的村鎮附近作業時,應采取必要的措施,盡可能地減少噪音、塵土對居民正常生活的影響。
(3)對于瀝青拌和廠和堆料場必須選擇在遠離人口稠密的地點,以減輕對周圍居民生活空間的污染。
(4)設計中應明確工完成后的現場恢復問題,要及時清理料場,并注意土地的復墾和利用,變場地為耕地。
(5)做好施工期間臨時排水設計。嚴禁施工廢水、廢料直接排人河流或溝谷。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要集中處理后選擇合適的場地統一排放,以免造成環境污染。
4、公路投入運營后對環境的不良影響主要有廢氣污染大氣環境、噪音影響環境、垃圾廢水污染環境等幾個方面,因此,在設計中可采取以下措施防止或減輕負面影響。
(1)對沿線養護工區收費站等進行綜合設計,對其生活污水、洗車廢水及生活垃圾等要集中處理。
(2)建議公路管理和公安等部門應嚴格控制并加強管理,以防止有毒有害等危險品可能在運輸中的意外泄漏而造成對環境的影響。
(3)對收費站及功能服務區等車輛停靠處,設計中應考慮設置必要的大氣防污裝置,以改善收費人員及公路管理人員的工作環境。
六、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我國公路建設過程中,要不斷提升公路設計的生態性,當前公路設計工作要朝著生態公路的方向發展,讓公路的設計更加的科學,讓生態性能更加突出。
參考文獻:
[1]魏亞軍.以環境脆弱性為視角論青海公路建設的可持續發展[J].青海交通科技,2014,(4):6-7.
[2]吳燕,奚成剛,付金生等.公路建設中臨時用地可持續利用技術研究綜述[C].中國公路學會公路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分會201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2013:374-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