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陜西省電力公司商洛供電公司 726000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電力系統得到了突飛猛進的進步,與此同時,電力系統安全風險的防范已經引起了相關部門廣泛關注。特別是在大運行背景下,提高電網調控運行安全性和可靠性,完善管理模式,實現調控一體化控制管理,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大運行體系;電網調控;安全風險;對策分析
1.前言
我國電網結構日漸復雜,變電站數量急劇增加,電網特性越來越復雜,造成調控難度不斷增大,加上電網將變電監控職能規劃到調度范圍之內,傳統電網調控運行模式很難滿足實際要求。大運行體系下的電網,除了要承擔調度、處理電網事故,指揮電網操作之外,還要對變電站進行監控、消防、視頻、通信,實現全方位、立體化控制[1]。筆者根據多年的工作經驗,首先對大運行體系電網調控進行了概述,然后講述了電網調控運行的安全風險,最后從組織管理和技術兩方面講述了相應對策,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和參考價值。
2.大運行體系電網調控概述
長期以來,我國電網運行分為調度運行和設備運行兩方面,其中調度運行由調度機構調度人員和所轄廠站端運行值班人員構成調度系統,共同負責實施電網運行,而設備運行包括發電設備運行和輸變電設備運行兩個方面。我國現有“無極調度”,實行“統一調度、分級管理”的模式進行電網調控,但是隨著智能電網的建設發展,國家電網物理形態發生了顯著變化,所以“大運行”體系建設勢在必行。大運行體系電網調控的核心是實行調控一體化管理模式,調整調控業務范圍。具體情況如下圖所示。
圖1 大運行體系下調度范圍
大運行體系下,電網以提升電網運行績效為目標,以集約化、扁平化、專業化為主線,實施調度體系功能結構優化調整,構筑電網運行的新型體系。
3.影響大運行體系電網調控的安全風險
大運行體系電網調控是一項綜合化、系統化的工程,其安全性評價指標包括7 項一級指標和 53 項二級指標[2],其中以及指標包括:電網調度保障、電網監控保障、調控技術保障、網架結構保障、在線監測保障、應急管理保障及培訓管理保障。影響電網調控安全性的因素有很多,概括來說可以分為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3.1外部安全風險
電網大運行外部安全風險包括氣候災害、地質災害和人為事故等,比如泥石流、冰雹等氣象。外部因素可以通過必要的“刺激”手段來控制,比如增加電網安全等級來抵御氣候災害和地質災害。人為事故是造成電網運行風險的重要方面,通過落實責任制,制定合理有效的獎勵制度,可以有效減少人為事故,提高電網運行風險。
3.2內部安全風險
內部安全風險有很多,比如集約化管理風險、硬件風險、管理風險等。電網調控安全運行集約化風險是因為大運行體系和傳統調度有很大的不同之處,大運行體系下管理范圍更廣,調控更加全面,涉及到的業務流程也不斷增加,無形之中增加了的安全風險。硬件風險是因為設備長期使用過程中,存在老化和損壞的情況,導致電網事故。大運行體系下的電網管理是一項自動化管理,但是我國缺乏相應的管理人才,技術經驗虧大,會導致調度過程中的電網事故。此外,系統運行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設備死機現象都會造成安全隱患。
4.提高大運行體系電網調控安全性和可靠性幾條措施
根據大運行體系電網調控相關職責和業務范圍變化情況,考慮與其他相關體系的銜接,對相應主要業務流程進行完善和調整,其中主要涉及到的業務流程包括:設備監控流程、電網調控流程、調度計劃流程、運行方式流程和安全內控流程。
4.1強化風險識別能力,加強風險處理能力
強化風險識別能力可以采用層次分析法,采用多級模糊綜合評價方式,建立安全風險模型,確定安全風險等級,根據大運行體系可以將風險指標分為七類,其權重如表1所示。
表1 一級指標權重分解一覽表[3]
指標電網調度電網監控調控技術網架結構在線監測應急管理培訓管理
權重0.04840.04380.25760.17720.17170.17800.1233
通過安全指標權重來識別風險,堅持“安全第一、先立后破”的原則,對安全風險進行評價,結合基礎運行參數和安全數值進行風險評估。制定一整套完善的風險處理措施,將人工和自動化處理結合起來,用模擬仿真的安全預測來降低風險危害,有效提高管理水平。溝通協調全局,針對重點地區和環節進行風險強化設計,從全局角度調整國家和地方的電網協調程度,實現集約化管理,加強各等級電網協調溝通,有效控制風險。
4.2加強組織保障,提高風險預處理能力
調控一體化系統運作之前,建立完備管理制度,核批配置調度中心、控制中心和監視中心,加強人員崗位培訓,成立領導小組和專業工作小組,保證傳統電網向大運行體系過渡,完善省調聯絡員工作機制,落實責任制,明確調度員、監視員、巡維人員的智能,自上而下梳理規章制度,開展省、地、縣三級調度規程修編工作。根據組織構架變革相應部門職能,測算監控中心、監視中心崗位標準,優化人力資源分配,建立良好專業培訓體系,將工作人員的工作績效和工資掛鉤,定期對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并且進行安全事故預演習,提高事故處理能力。
4.3完善計算機系統,加強技術保障
完善計算機系統,實現自動發電控制(AGC)和自動電壓控制(AVC),充分發揮“集中控制”優勢,實現“四控”功能。調控中心應實現電網快速控制,保護信息管理,使得整個系統具有遠程修改參數、切換定值區、保護投退等功能。對于線路跳閘,站內設備檢查時間長的問題,可以采用二次重合閘技術,提高重合成功率,完善設備在線監測系統功能,合理布局巡維中心。對于地區供電局,巡維中心駐地應該選擇樞紐變電站,超高壓變電站要選擇少人值守方式。調度操作工作量大的地區,可以增設“控制員”職位,完善智能化操作票管理系統,通過電氣封鎖和潮流校驗等方式降低誤操作率。程序化電氣倒閘操作,使得電網調度能夠自動按照順序執行,提高倒閘操作的效率。
5.結語
大運行體系電網調控是一項系統化、綜合化的工程,需要各個部門相互配合,在保證最大價值的同時,有效解決面臨的安全風險問題,最大限度提高調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黃劍峰,魏美蘭.基于大運行體系電網調控運行安全風險與對策[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4,28:137-138.
[2]鐘利群.基于大運行體系電網調控運行安全風險及對策探究[J].科協論壇(下半月),2013,12:93-94.
[3]王曉,黃森炯,陳楚楚,王京峰.基于“大運行”體系的調控安全評價模型研究[J].電氣應用,2013,19: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