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達市林業工作總站
摘要;文章對松嫩平原造林適用技術進行了說明
關鍵詞;造林適用技術;鹽堿地造林技術;楊樹植樹技術
春季是我省主要造林季節,這時苗木地上部分生長緩慢或處于休眠期,苗木莖葉的水分蒸騰量少,根的再生能力強,即種苗具有較強的發芽生根能力,且易于保持苗木體內水分平衡。造林時間:苗木萌動前1~2周,土壤解凍達到栽植深度時,要立即造林,做到適時,早栽。松嫩平原造林時間一般在4月15開始,到5月5日結束。
一、鹽堿地造林
1、我省耐鹽堿主要樹種:喬木類有小×黑、銀中楊、窄冠楊、旱柳、家榆、京桃、山杏、李子等。灌木類:丁香、榆葉梅、毛櫻桃、連翹、沙棘、紫穗槐、檉柳等。
2、采用合理的綠化工程技術措施
在鹽堿地區進行城市園林綠化施工中,除選擇好抗性強的植物品種之外,還要結合必要的工程技術措施,以使綠化植物能夠持久良好生長。采取什么樣的工程技術措施,要根據不同的立地條件和綠化要求及資金情況而定。
(1)客土地面提升法
在鹽堿化比較嚴重的區域尤其是鹽堿地低洼處,可結合修建高60-100cm的花壇、樹池,內填優良客土來提升地面。具體做法是:先在建好的花壇、樹池內取出30-50cm的鹽堿土,再回填以20-30cm的粗砂和10-20cm的煤渣,用優良的客土將花壇、樹池填滿后種植花卉樹木。此方法既可以防止積水,又可以此處地下水的相對高度,適用于綠化面積較小,要求較為嚴格的街道和一些重要景點的局部綠化。在較大面積的園林綠地建設中,可以在設計中有意識地創造微地形的變化,在地形凸起部添加客土,并種植不耐鹽堿的植物,在凹處則種植較為耐鹽堿植物。這樣既相對降低了地下水位高度,又豐富了園林景觀層次。
(2)加大種植穴規格 增加客土容量
在地勢較高、排水良好、土壤含鹽量較高的地段,植樹前挖長、寬各1.5m,深1.0m的大種植穴,先在下部墊20cm厚的碎石、煤渣、粗砂或珍珠巖等作排水層,然后填以優質種植土進行樹木栽植,栽完并澆水后,以5cm左右的中砂覆于表面,以減少蒸騰。這種方法適用于較大的喬木類種植。
(3)地下濾水管網排鹽法
鹽堿地的一大特點就是地下水位高,帶有鹽堿的水分通過土壤毛細管上升到地表,水分蒸發后,鹽堿會滯留在地表,給綠化工作帶來很大困難,因而布設合理的排水管網,降低地下水位,是搞好鹽堿地綠化的治本措施。其具體方法是:在綠化地塊60-80cm地下埋設一定密度的濾水管網進行地下排水。濾水管可采用直徑為30cm的水泥管,管上每隔10cm留出直徑為1.5-2.0cm的進水孔,要求管網密度為5m,鋪設坡度為1.5-2.%,以便排水順暢,同時修建檢查井,并與排水系統相連。每隔一定時間后,要將集中在檢查井中的鹽堿水排出。這一方法適用于綠化面積較大、土壤含鹽量較大的綠化區域。
(4)封底式坑穴客土栽培法
在土壤含鹽量較高,排水不暢的重點綠化區域,可采用此種方法。具體做法是:種植前挖深60-80cm的坑穴,底部夯實,用水泥沙漿做防水層,同時留一定的排水孔。坑穴周圍則修建高出原地面30cm以上的擋土墻,坑底部填加20cm厚的碎石或煤渣,最后填滿優質客土進行綠化種植。這種方法費用較高。
(5)隔離層防鹽法
在綠化規模較小,但景觀地位較為重要的綠化區域,如花壇、樹池、花臺、花鏡等處,可設隔離層方法來減輕鹽分對植物的損害,具體做法是:先將綠化區域挖深100cm左右,底部和周圍用塑料膜封閉,底部鋪設20cm厚的碎石或煤渣,然后填加10cm以上的有機肥,最后填滿優質客土。此種方法可有效地阻隔鹽堿的侵蝕且造價較低。
科學澆灌
樹木花草種植后首先要澆一次透水,之后每隔7-10天再分別澆兩次透水,每次澆水后要及時松土,樹穴澆三次水后要進行樹池封堰,既能保水又能防止返鹽返堿。后期的澆水則視天氣和樹木生長情況進行合理澆灌,每次澆水要澆透,但澆水次數不可太頻繁。
增施有機肥
鹽堿地改良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施用有機肥,因有機肥不但能改善土壤結構,提供植物生長所需要的各種養分,同時,在有機肥腐化過程中還能產生酸性物質來中和鹽堿,使植物的立地條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使用鹽堿地改良劑
在鹽堿地土壤中施加硫酸亞鐵等酸性物質,可有效降低其PH值,但長期使用會成土壤板結。在小面積改土時,可嘗試使用食醋等有機酸,既能改堿又不會造成土壤板結。
二、楊樹植樹造林主要技術
要點就是把好造林四關:“整地關”、“苗木關”、“栽植關”、“ 撫育、管護關”。
1、整地關:選擇地立條件好一些的地方進行全面整地,鹽堿過重(PH值大于8.5的地塊)不適宜造林。提倡秋整地,目的是做好造林的準備,第二年提早造林保成活。整地規格農防林2m×1.5m或2m×2m、片林2m×3m或3m×3m,根據苗木大小,挖長、寬、深各40㎝或長、寬、深各30㎝的植樹坑,做到中心正、四壁直、坑底平,橫、豎、斜三成線。
2、苗木關:我市上山造林苗木以小黑楊系列苗為主,苗木應選擇生長健壯、根系發達、無病蟲害、無機械損傷的I、II 級良種苗木,苗木等級見表一。最好做到隨起隨栽,起苗后不能立即造林的,要采用假植或用草袋澆水苫根等技術措施,維護苗木內部水分平衡,防止脫水。苗木過大栽植前應適當剪枝或截干,以減少蒸發。
3.栽植關:造林堅持采用頂漿造林、泥漿栽植法和客土栽植等先進技術,銜接好起苗和栽植的時間。同一地塊造林選苗時,要做到統一品種、統一苗齡、統一高度。
泥漿法造林具體操作方法:
向預先挖好的坑內填10cm左右厚的表土。然后向坑內倒水,一般40cm深的坑倒5~7.5kg的水。將土和水攪拌成泥漿,泥漿厚度約12cm左右。將樹苗的根系放置于攪拌好的泥漿中。然后先向樹坑的四周靠壁填土,將泥漿擠向苗木根部,再用土將坑填平,并沿坑四周向里踩實,最后加蓋一層薄土,以防干裂跑墑。覆土深度根據苗的大小一般超過地徑2-5cm。
4、撫育、管護關。要根據本地實際,制定幼林撫育管護責任制,要合理間種,及時撫育鏟耥,造林后樹木開始展葉期,澆一遍透水,若遇干旱持續期較長天氣再澆一遍透水。如造林苗木過大要修去側枝,避免刮風引起樹干搖擺幅度過大根系通風跑水或樹葉展開引起水份過度蒸發造成生理干旱而使苗木死亡。造林成果三分造七分管,每個造林地塊要有專人管理,制定出管護獎罰機制,才能確保造一片,成活一片,成林一片。
三大一深造林:即大苗、大坑、大株行距和深栽。
選大苗:選用大 苗造林易管護,成林早,對病蟲害抵抗力強。大苗要求2年生以上,最好用3~4年生大苗。胸徑應大于2.5cm,樹高3m以上,水平根幅40cm,垂直根長30cm。
挖大坑:栽植大苗必須挖好大坑。采用大坑造林,可以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肥力。坑的規格一般為直徑1m的圓形坑或1m見方的方坑。
大株行距:株行距小,上方或側方遮蔭,光照不足,光合作用減慢,生長發育就會受到影響。小黑楊等寬冠、喜光的楊樹等闊葉樹種,株行距3m×3m 以上。
深植:楊樹蒸騰作用強 需水多。一般造林栽植深度為40cm左右,其側根主要分布在10~15cm,栽植后前期樹齡小需水量少,尚能滿足生長需求,當造林幾年后,需水量增多,水分便得不到滿足,生長勢隨之減弱,葉片變小,甚至出現干梢。在地下水位低的地方,易形成小老樹。為此楊樹栽植深度應保證60cm以上,但根據我們在富裕縣富路鎮興盛村進行的不同深度根系生長狀況試驗,分40、60、80cm四個深度栽植的3年生小黑楊,當年成活率均達100%,栽植后第二年調查根系發育狀況,栽植深度為60cm的根系生長情況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