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朗鄉林業局
摘要:木材作為我國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重要的自然資源,其在我國環境發展的過程中也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根據以往經驗來看,我國在幼林在成林之后,其樹木的體型通常較小,由于根頸無法深入土壤中,因此其成長速度也會比較慢,這樣一來,各種外界因素對其所產生的破壞程度也會比較大,從而成活率降低,而在其生長過程中的培育階段,受到水、肥力以及光熱條件的影響,樹木的生長速度也會降低。根據上述問題,提高幼林撫育管理的力度,提高其技術水平,強化工作人員對于撫育管理重要性的認識程度,是非常必要的。文章首先從有林撫育管理的重要性開始論述,進而對其重要性和技術措施進行了深入研究。
關鍵詞:有林撫育;管理;重要性
引言
提高我國幼林撫育管理的力度,加強幼林抵御外界侵害的能力,是提高我國森林覆蓋面積,林業部門經濟收益的有效方法,從這個方面出發,在工作人員中普及幼林撫育管理的知識,使人們對于其重要性的認識更加深入,并且要從其具體的情況入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制定相關對策方案,這樣才能夠的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幼林撫育管理的重要性
幼林撫育管理要在造林計劃得以實施之后進行,在這個時候,幼林撫育管理就成為了林木生長質量以及產量的決定性因素。相關的工作人員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各種促進樹木生長發育以及造林成果方面綜合進行考慮,從而采取各種措施技術,以達到促進林木生長的目的。幼林撫育需要從土壤、林木、補植等多個方面進行管理,這樣能夠為幼苗提高一個更加優良的生長環境,促進其健康,快速生長,提高其產量。幼林撫育的內容和方法,因造林地環境條件、造林樹種生物學特性和造林方法等的不同而異,目的是對造林地的土壤及其天然草被、灌木直接進行人為干涉,以改善幼樹成活和生長發育的環境條件。及時進行合理的撫育管理,可清除林地的雜草灌木,減少和林木爭奪水、肥、光,改善土壤條件,促進土壤微生物的活動和有機質的分解,創造良好的水、肥、氣、熱狀況,保證造林成活,促使幼樹良好的生長和迅速達到郁蔽。因此,及時采取相應撫育措施,不斷排除不利因子的干擾,對提高造林質量、鞏固造林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幼林撫育技術
幼林撫育技術對于樹木生活率以及質量有著必然的影響。提高其技術水平,是實現我國森林資源穩定,持續發展的前提,其具體內容如下:
1.除草松土
除草松土作為幼林撫育技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幼林提供了生長所需的大量養分,也就說土壤管理在苗木成活率方面具有很大影響。透氣性強,較為輸送的土壤,能夠很好的促進幼苗的生長,而土壤透氣性不好,則會對幼苗根部的呼吸作用產生阻礙作用,這樣一來幼苗的莖葉部分就會受到損傷,進而發展到整棵樹木。進行土壤管理的重要原則就是不能夠傷及植物根莖,否則會影響幼林后期的成材。具體措施有:除草時要保留一部分根部的小草,既可以遮蔭,保持水分,還可以避免傷及根系;將除掉的草直接埋在土壤里,腐熟后可以補充土壤肥力;避開雨季,以免加重水土流失;合理安排時間,在前 2 年內,由于林木較小,露地很多,導致雜草生長較快,每年應安排 2~4 次除草松土工作,之后視實際情況可適當減少次數,直到幼林郁蔽,可不再進行該工作。
2.肥水管理
幼林由于根系不發達,吸取營養成分能力差,因此要保證土壤中有充足的營養,以免影響幼林生長。為保證取得較好效果,可將施肥與灌溉結合進行,施肥前在行間開溝,然后將化肥均勻撒在溝內,撒好后開始灌溉,這樣可以保證化肥更多地被苗木吸收,同時有效減少因日光照射造成的損失,提高肥料利用率,也可于雨后在行間開溝,將化肥撒好后覆土。需要注意的是施肥時要保證氮、磷、鉀的比例符合幼林生長需要。灌溉要結合實際需要,根據樹種、林齡、氣候狀況和土壤濕度確定是否需要灌溉,保證根系層處于濕潤狀態即可。這是因為水分過多會影響土壤通氣性,導致氧氣不足,使根部有毒物質不能及時被微生物分解,造成根系腐爛,大批幼林死亡;水分過少則不能滿足幼林生長需要。灌溉要結合實際需要,根據樹種、林齡、氣候狀況和土壤濕度確定是否需要灌溉,保證根系層處于濕潤狀態即可。這是因為水分過多會影響土壤通氣性,導致氧氣不足,使根部有毒物質不能及時被微生物分解,造成根系腐爛,大批幼林死亡;水分過少則不能滿足幼林生長需要。
3.合理間作
為節約土地、促進苗木生長可在林地行間搭配種植經濟作物、蔬菜、藥用植物等。間作時要注意“高低搭配”和“營養搭配”。“高低搭配”即根據林木的生長特性選擇合適的作物間作,如生長快、樹冠稠密的樹種,則應選擇低矮耐蔭的作物,反之則要選擇高桿作物;“營養搭配”就是要根據不同樹種對營養物質的需求不同來選擇作物,如林木對氮肥的需求量大,則應選擇對氮肥需求少的作物間作,以免得不償失。除此之外,還要注意不是所有林地都適合間作,要選擇土壤條件好、行間距大的林地進行[4]。
4.平茬
平茬是利用幼林的萌發能力,在冬季或早春斷去闊葉樹種或少數針葉樹地上部分以促進其根系生長。其目的:一是使其盡早發揮遮蔭護土的作用。二是為了調劑不同樹種間的關系,保證主要樹種不受壓抑,需要對混交林伴生的樹種進行平茬處理。
5.除蘗、抹芽與修枝
除蘗是為了促進主干生長而除去林木基部的萌蘗條的一項撫育措施;抹芽是在側芽尚未形成枝條前及時抹去。除蘗抹芽是為了減少萌蘗條、側芽對養分的吸收,使更多的養分用于主干的生長,從而達到培育無節良材、改善樹干質量的目的。修枝是根據不同樹種要求,人為修除枯枝或部分活枝。一般于早春或晚秋進行。修枝是為了達到改善林內通風透光條件、提高干材質量、減少森林火災和病蟲害、調整樹木內部養分平衡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修枝強度依據樹冠大小確定,強度過大影響林木光合作用,反而會給幼林生長造成負面影響。
6.補植與保護
在植樹造林后 1 年內,對林地進行檢查,若發現成活率低于 85%就要進行補植,若發現成活率低于 40%就要重新植樹造林。補植一定要盡早,以減少早期林木對新補植幼林的影響。整個造林過程的最后階段,是造林成敗的關健,應注意做好幼林保護工作。具體做法為封山禁牧,防止牛羊、野生動物特別是野鼠、野兔對造林地踐踏、啃食幼樹;禁止開荒、挖藥、割草、樵采。另外,在封山同時要做好新造幼林的防火和病蟲害防冶工作。
結束語:
幼苗的撫育管理對于樹木成活率有著直接影響,從幼苗實際情況出發,建立科學完勝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人員的技術水平,是非常必要的。幼苗撫育的內容很多,對于撫育技術的要求也相對嚴格,因此管理起來也比較困難。文章從各個方面對其進行了分析和論述,旨在提高相關工作人員對于幼苗撫育管理重要性的認識,從而提高其工作的積極性。達到促進幼苗健康生長的目的。提高幼苗撫育管理的力度,促進我國林業資源規模和范圍的擴大,在實現我國資源與經濟可持續發展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何來寶.宿松縣水土流失現狀分析與綜合治理[J].安徽林業,2010(1):52-53.
[2]呂永強.人工幼林撫育管理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3(11):207.
[3]陳麗娟.幼林撫育內容和方法[J].民營科技,2014(2):233.
[4] 王平.幼林撫育管理的重要性及措施[J].北京農業,2013(12):68.
[5] 宮艷林.幼林撫育對提高更新造林成活率的影響[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0(1):4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