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有幸參加了人社部職業能力建設司舉辦的“2015年第二期全國骨干技工院校校長高級研修活動”。學習期間,結合自身工作,對新形勢下如何發展職業教育進行了一些思考。
一、正確處理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兩者的關系
一是要增強職業教育的競爭力,進一步加強和完善職業教育自身的改革,使之更適應于社會和個人的需要,培養出符合市場需求的、懂管理、善經營、動手能力強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二是要突破職業教育辦學的層次限制,鼓勵有條件的職業技術學院試辦更高層次的高等職業教育。根據地方需要合理設置專業和課程,突出課程的基礎性和實用性。
三是要加大宣傳力度,著力宣傳職業教育的意義,解釋有關職業教育的概念、常識及問題,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社會解釋職業教育的專業、術語、教學模式,積極推介職業教育典型經驗,不斷加深公眾對職業教育的了解。
二、明確職業院校的辦學發展定位
一是培訓目標的定位。職業教育的發展目標,就是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和高技能人才。實踐證明,提升實用型技術人才的競爭力,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促進就業是職業教育的根本立足點。
二是專業設置的定位。各學校要瞄準市場設專業,突出特色辦專業,把對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放在職業教育的突出位置;要積極改造老專業,開發新專業,打造精品專業。
三是辦學層次的定位。職業教育要適應市場對多方面、多層次各類技能人才的需求。
三、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一是要建立職業院校教師到企業實踐的制度,鼓勵專業教師定期到企業實踐,積極組織教師參與企業相關的生產、技術開發、技術服務等活動,不斷更新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提高他們實踐的能力。
二是要完善職業教育師資培訓制度,教育、人社、財政等部門要加大職業教師資的培訓投入,根據職業教育師資隊伍的構成特點,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開展師資培訓。
三是要完善職業院校教師補充機制,聘任(聘用)具有實踐經驗的企業工程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到職業院校擔任專業課教師或實習指導教師,要改革職業學校教師準入、職務職稱評聘辦法,切實提高職業教育教師的待遇。
四、大力深化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
一是學校要主動針對企業需求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實現學校培養與區域經濟發展及企業需求對接,專業與產業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努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辦學水平,增強對企業的服務和支持能力。
二是政府要鼓勵和引導企業深度參與學校教育教學。通過職教集團、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學校理事會等形式,使企業參與職業院校教育教學改革,支持專業建設、教師培養和學生實習實訓。鼓勵企業將工廠開到學校,將學校辦到工廠,在學校設立技術研發中心、實驗實訓平臺、技能大師工作室,創新職業教育成本轉移機制,提高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水平。
三是行業主管部門要發揮對職業教育的指導作用,研究建立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大力推進產教結合,密切職業教育與產業的聯系,促進職業教育更好地適應本市產業發展的實際需要。
五、立足于服務地區經濟,融入市場營銷理念
一是要轉變觀念,樹立“服務”的新型學校營銷理念,主動適應千變萬化的市場需要,從專業設置、招生人群定位、學費確定、教師選擇、后勤服務等方面,體現服務的主動性。
二是要適應市場需求,瞄準市場辦專業,拓寬招生渠道,通過擴大專業覆蓋面,大力發展高新、緊缺專業,實行“專業末位淘汰制”等辦法,提高學生創業就業能力,增加學校吸引力。
三是以學生為中心,通過營造健康的校園文化、提高教職工素質、加大教育教學管理力度、依托專業辦工廠、建立為學生就業服務機制、訂單式辦學等手段,打造讓學生滿意、家長滿意、用人單位滿意的現代職業教育。
四是要優化教育市場營銷環境,適應市場需要,開展全面的策劃、推銷與管理,通過廣告、宣傳、包裝、品牌、形象、專業定位策略、定價策略、促銷策略、渠道策略、人員招聘、有形展示等手段啟動市場、引導市場、開發市場,以出口(就業)帶動進口(招生)。利用市場營銷理念,以專業和成熟的方式有效地傳播自己的理念和訴求,達成與公眾的相互理解,建立并維護與公眾的信任與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