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了當前職業教育發展的目標——建立中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本文就中職學校“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教學模式下的問題與對策進行闡述,提出中職學校要探索實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進一步加強教學管理,提高學生操作技能,為學生全面成才奠定扎實的基礎。
關鍵詞:中職學校 校企合作 教學模式 對策措施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堅持“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強化教學、實訓相融合的教育教學活動,推進校企一體化育人。中職教育作為公共服務體系的組成部分,在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過程中具有基礎性作用,因此,要加強“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模式下的教學管理,為學生全面成才、持續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一、中職學校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傳統教學模式根深蒂固,短時間內難以改變
中職學校的教師很多是從普通高校畢業后到中職學校任教的,特別是專業課教師。這些教師依然按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實踐能力低,形成了教師單向灌輸、學生被動接受的局面。
2.教學基礎設施不完善,不能完全滿足教學需要
國家近年來不斷增加實訓基地建設的資金投入,中職學校的辦學條件大幅改觀,設備設施不斷完善,但部分學校特別是辦學實力較差的民辦學校,實習實驗設備明顯不足,不能滿足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需要,有些實驗教師都沒做過,學生更沒有動手操作的機會,重理論、輕實踐,重結果、輕過程。
3.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自覺性不強
到中職學校學習的學生大多年齡小,成績不好,普通高中考不上,入學后,學習興趣不高,缺乏理想信念。因此,教師管得嚴一點,學生就學一點,沒有考慮到將來用自己的技能和本領實現自我價值,往往到社會工作以后才后悔在學校時沒有好好學習。
4.對“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理解不透徹
中職學校的教學實施方案是前兩年在校學習,第三年到企業實習,企業實習是中職教育教學的重要環節。然而,學生沒有很好地利用這一年的實習時間,存在脫節現象。
在校企合作上,沒有處理好學校、企業、學生三者的關系。學校處于主導地位,企業是關鍵一方,提供崗位和企業指導教師。
在工學結合上,沒有處理好學習與企業生產的關系。有的學校把學生送到企業后不聞不問,個別企業把學生看成廉價勞工,讓學生干活加班,沒有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模式下教學管理的對策與措施
1.深刻理解“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辦學模式,建章立制
“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模式是學校與企業雙方以人才、技術、效益為結合點,利用學校和企業不同的環境與資源,以培養實用型人才為主要目標的辦學形式。該模式以市場和社會需求為導向,學校和企業雙方共同參與人才培養過程。
因此,要實現“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必須讓學校、企業、學生三方形成合力,明確學校、企業、學生的角色,用制度約束人、管理人。一要建立健全中職招生考試制度,實現職業教育、普通教育比例大體相當。二要改革高等教育考試招生制度,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入學形式。在學前教育、護理、農學等特殊專業領域,實行中高職五年一貫制。三要實行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制度。學生畢業后,除中職畢業證外,還可以拿到計算機證、汽車修理證、焊工證等,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四要推行專業教師企業實踐制度。定期安排專業課教師到企業實踐,企業技術人員到職業院校擔任專兼職教師,帶動專業技能水平不斷提高。
2.提高學生思想道德修養,加強實習期間日常生活管理
有些學生在家里嬌生慣養,不會與人交流。因此在校期間,學校除了教授技能本領以外,還應加強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和頑強的意志品質。
3.加強教師繼續教育培訓,提高教師技能水平
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就要從教師抓起,加強繼續教育培訓。例如,國家、省級舉辦的骨干教師培訓,學校選派教師到企業實踐,聘請專家輔導,異地交流,高校進修等,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各類培訓
4.根據專業特點和學習目標的不同分別管理
中職學校應根據專業特點培養學生,例如,藝術類專業應充分發揮學生富有表現力、想象力,活潑奔放的特點;機械類專業培養學生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服務類專業培養學生耐心、微笑服務的形象氣質。
5.依托集團化辦學,讓高職、企業帶動中職教育發展
職教集團不斷發展壯大,以企業為中心或高職院校為中心建立職教集團,實現師資共培、資源共享,帶動中職學校發展。筆者學校是遼寧現代農業職教集團、遼寧省美術專業職教集團的成員單位,充分利用高職院校雄厚的辦學資源、先進的發展理念,不斷提升學校的辦學水平和辦學質量。
(作者單位:凌海市職業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