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市場經濟的改革發展,社會對會計人才的專業水平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本文重點對中職學校會計專業教學體系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闡述,并提出了教學改革的思路。
關鍵詞:中職學校 會計專業 教學改革
中職學校會計專業的職責是為社會培養既懂理論知識又具備高技能水平的應用型會計人才。現階段,中職學校會計專業的教學存在很多問題,導致中職畢業生不能很好地適應工作崗位。
一、中職學校會計專業存在的問題
1.學生學習能力不強
面對大學擴招和高中熱,中職學校面臨著嚴峻的生源問題。近幾年,中職學校為了招生,降低了入學條件,甚至沒有入學條件,造成學生文化基礎非常差,學習水平參差不齊。而會計專業是一個理論性非常強的綜合性專業,這對中職教育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
2.教學目標不明確
目前,很多中職學校的教學模式、教學內容等都在效仿大學,注重學科性和理論性,不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無法實現中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中職學校的畢業生多擔任一些小型民營企業的會計,要利用專業知識處理具體的會計實務問題,而中職學校的專業會計實務則偏向大中型企業,教學目標不明確,缺少專業技能實踐,培養的畢業生不能滿足市場的要求。
3.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落后
中職學校會計專業教學設備落后,教學方法一直沿用傳統的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講臺下聽的模式,學生被動地學習,課堂氣氛壓抑,學習效率低。受經濟條件的影響,很多中職學校沒有專業實訓室,或者實訓室建設嚴重滯后,沒有先進的現代多媒體設備,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單一,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很難提高。
4.教師的專業素養不高
中職學校會計專業的教師多數是畢業后直接參加教學工作的大學生,他們沒有企業實踐經驗,甚至沒有教學經驗,而中職學校又很少組織校內培訓或組織教師到校外企業實踐,教師接觸不到專業實際應用,教學過程就缺乏目的性,教學質量很難提高。
5.缺乏校外企業頂崗實習
中職學校的會計專業基本都是在畢業前最后一個學期安排學生頂崗實習。因為財務是企業的核心,屬于單位“機密”,一般單位都不愿意接受學生實習,學生頂崗實習的難度非常大。所以,學生頂崗實習的崗位往往都和專業不對口,學生的操作技能根本無法實踐練習,導致畢業生滿足不了市場的要求,而單位又找不到專業的會計人才。
二、中職學校會計專業改革思路
1.吸引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中職學生大多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能力較差,他們對枯燥無味的會計專業知識沒有太大的學習興趣,只是被動地接受。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教師一定要想方設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因材施教,循序漸進地引入會計專業概念。中職學校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一些復雜的專業概念、計算等可以省略不講,理論知識以夠用為主,重點培養專業技能。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變“學會”為“會學”。
2.明確人才培養目標,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
中職學校是為社會培養從事初級會計工作的應用型人才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大實踐教學的比重,在保證完成理論知識學習的前提下,強化實踐操作。在實踐教學中,可以設置材料會計、出納、輔助會計等中職畢業生就業較多的崗位任務,使學生在完成實訓任務的過程中掌握就業崗位所需的知識和技能,有效地銜接學校所學和崗位所需,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
3.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針對會計專業教學內容枯燥、缺少趣味性的特點,教師要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比如,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小組討論、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把教學內容任務化,以任務驅動的方式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的參與性,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和技能。
4.培養高技能型會計教師隊伍
中職學校以為社會培養技能型人才為宗旨,因此,中職教師要專業精通、技能過硬、經驗豐富。中職學校必須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定期進行校內培訓,有計劃地培養專業骨干教師和專業帶頭人,組織校外培訓進修,鼓勵教師參加國家職業資格考試,提高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和實踐操作能力,打造一支理論知識好、技能水平高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5.理論聯系實際,加強實踐教學
根據中職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學生學習理論知識以夠用為主,主要是掌握會計專業及相關崗位的職業技能。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盡量采用理論實習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有效地銜接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邊學邊練;有效地整合人才和資源,加強與會計實務領域的合作,為學生創造真實崗位的實踐機會,讓他們學以致用,提高實踐操作能力,逐步勝任崗位要求。
(作者單位:衡水科技工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