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對礦區技校學生的學習現狀和倦怠成因的分析,找出影響他們學習倦怠現象的相關原因,以期從多方面改變當前礦區技校學生的學習倦怠現狀。
關鍵詞:技校學生 語文課堂 學習倦怠
一、礦區技校學生學習現狀
礦區由于開采時間長,加之過度開采,礦產資源已經瀕臨枯竭的邊緣,許多礦場已經關閉,就業機會萎縮,職工面臨下崗,依靠礦山討生活的人們生活質量已經大不如前,加之父母思想落后,導致很多孩子產生厭學、棄學的想法。目前礦區技校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年齡小,心理發育還不是很成熟,常常以自我為中心,容易產生偏執和自卑的想法,再加上家長們溺愛,助長了他們懶惰的心理狀態,當理想和現實生活發生沖突的時候,就容易產生消極的情緒,甚至逃跑、放棄,這就是讓學生產生學習倦怠的內在原因。再加上社會上“學習無用論”以及“職業學校是末流學校”等觀念的影響,使學生學習興趣大大消減,學校的管理制度、課程開設、就業狀況、教學模式、師生關系、家庭教育方式等因素都會讓學生產生學習倦怠。
二、礦區技校語文課堂教學現狀
礦區技工學校的生源年齡大都在16—18歲之間,三分之一來自礦區,在這個年齡段應該是上中學和高中的年紀,而他們選擇到技工學校學習技術,大多數學生是由于家庭的原因及對中學的學習內容不感興趣,對學習產生了倦怠。筆者是一名技工學校的語文教師,在教學中發現了令人擔憂的現象:有些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在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課下不做作業;還有一些學生對學校生活和學習感到厭煩,這類學生會表現出態度消沉,自尊心、自信心受挫及心理承受能力下降等狀態。他們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種種現象,不僅對自己的健康成長極為不利,也會困擾學校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語文的課堂教學改革工作已經刻不容緩。在以往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負責講,學生負責聽,這種教學方式未能重視學生能力的施展,這使得語文教學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樹立語文教學新觀念
對于語文課堂來說,實際上就是不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進而對于問題加以解決的一個過程。那么在這期間,教師只有通過提出質疑的形式,才能讓學生在面對矛盾的過程中,能夠有較積極的思維,激發他們的思維火花,讓學生對于知識擁有更強的求知欲望。
在進行授課的過程中,可以鼓勵學生對文章中的主人翁或者相關的事物提出相應的質疑。著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遠遠比一個問題的解決更加重要。”那么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所提出的問題,不管是什么,教師都應當予以表揚,同時積極鼓勵學生進行解答,讓學生能夠在積極、熱烈的氛圍之下,更加重視對于個人能力的強化,而不僅僅是去單純地理解文章,讓學生能夠獨立地把握到文章的主題和文章結構。
因此,語文教學改革不僅是在“以學生發展為根本”的指導思想下進行教學方式的改變,而且是職業學校語文教師教學發展的一種參照。在今后的職業學校語文教學改革中,我們要改變純理論性的教學模式,讓語文教學更加適應時代的需求,為職校學生的未來發展及就業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感悟
由于歷史原因及自然原因,礦區家庭中父母的知識文化水平普遍都不高,他們長期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甚至從事的是以生命為代價的井下作業工作,工作時間的不固定、身體的長期勞累,讓他們無暇照顧孩子的生活和學習,對孩子長期放任自流,使孩子從小就沒有一個好的學習態度及學習目標,再加上社會中其他不良因素的影響,使孩子出現學習倦怠現象,影響他們學習知識與技能。我們通過對礦區技校學生出現的學習倦怠現象進行研究,可以幫助礦區家庭的家長解決孩子的家庭教育問題,從理論與實踐上找到解決學生學習倦怠的途徑。
五、小結
綜上所述,礦區技校學生的學習倦怠現象將直接影響每個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影響他們社會生存能力的形成,甚至影響他們的前途和命運。所以,要努力改變礦區技校學生的學習倦怠現狀,教會他們生存的本領,培養他們具備自我實現理想的能力,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朱蕾,鄒細華.開放教育漢語言文學專業省開課程實踐教學初探[J].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4).
[2]曹嵐.中職學校語文課堂創新教育研究[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10).
(作者單位: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黑龍江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