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提出圍繞學生職業發展特點,構建金字塔形的學生職業核心能力模型,以“體驗式”職業核心能力教育方式滲透于專業技能教育之中,三年三階段全方位融入課程體系,在技能培養、實踐教學、定崗實習和創新創業中實施,突出學生職業道德教育、職業規范意識培養、職業技能提升和創新創業能力提高,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職業競爭力。
關鍵詞:體驗式 職業核心能力 專業課程體系
課 題:本文系2014年度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基金指導項目——高職院校“體驗式”核心能力教育在專業課程體系中的實踐與研究(項目編號2014SJD531)研究成果。
《教育部關于以就業為導向,深化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指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目標必須“堅持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實踐能力強、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素質的高技能人才”。因此,面對新形勢、新問題、新要求,高職院校必須與時俱進,全面深化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辦出特色。那么,教師如何才能教得更好,學生如何才能學得更好,如何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目標,這些就成為了關鍵問題。
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標準是畢業生能否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目前,隨著經濟全球化、一體化進程的加速,企業對人才的職業核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是企業對能夠勝任工作崗位的員工素質的基本要求。職業核心能力包括職業的價值觀和態度、職業適應能力、職業發展潛力等。通過在專業課程體系中融入“體驗式”教育,潛移默化地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
一、何謂“體驗式”教育
傳統的教學方式注重知識的傳授,而不是能力的培養;注重理論的灌輸,而不是技能的鍛煉;注重虛假實例的演練,而不是真實企業工程案例的實踐。而職業素質和核心能力培養的關鍵是使學生從“知道”相關知識到“會做”相關的事情,并且最終變成為習慣和自覺行為的過程。國外發達國家的職業核心能力教育成功經驗主要是“體驗式”教學模式。
為了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自我管理、職業道德、職業態度等,將“體驗式”教學方法融入核心能力教育,并引入到專業課程教學中來?!绑w驗式”教育注重師生交往、互動的過程,學生應該有主觀能動性,他們是教學過程的主角,不是配合老師上課的配角。學生憑著自我已有的知識、經驗、興致,來親身體驗課堂活動,這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從而使得核心能力教育更加豐富多彩。
目前高職院校在專業技能教學和學生素質教育中采用“體驗式”教育(教學)方法的成功案例非常少,更沒有形成可系統推廣的教學成果,對“體驗式”教學的研究,尚停留在對體驗式教學理念的梳理和介紹試點的階段,對于體驗式教學理念在教學領域的應用研究較少,缺乏系統的、具體的體驗式生涯規劃教學的設計方案,更沒有通過教學實踐檢驗體驗式生涯規劃教學的實效。
二、“體驗式”職業核心能力教育模型
圍繞高職學生的特征和企業的用人標準,建立閉環的“體驗圈”和科學的職業核心能力模型,準確地評價學生當前的職業核心能力狀態和今后的職業發展方向,幫助學生認識自我、規劃自我”,并把握未來。
“體驗圈”是將職業核心能力教育所涵蓋的抽象理論知識由“無形”轉化成“有形”,創造真實或模擬的職業環境,讓學生在教師精心設計的具體活動中充分獲得親身體驗和感知?!绑w驗圈”既在整個人才培養過程中通過一系列的活動(課程)來“體驗”,也能夠在各個獨立的活動(課程)中,通過團隊實現交流合作,然后通過反思、總結提升為理論或認知,最后將理論或認知應用到實踐中。教師在課程過程中起著指導和引領的作用。這些都是基于庫伯的“學習圈理論”(見圖1),通過“體驗式”教育,完成了一個“從實踐(個人的體驗)到理論(包括個人的認識)再到實踐(社會的具體活動)”的過程,這一過程也是產生真知的過程,正所謂“實踐出真知”。
同時,結合學校活動、學生專業與企業需求進行比照,建立金字塔形的學生職業核心能力模型(見圖2),形成“職業價值觀與態度→職業適應性→發展潛力”的上升通道。底層職業價值觀與態度以職業生涯規劃、進取心、敬業責任心、團隊合作和組織認同等為主,中層職業適應性以誠信、彈性與適應行動力、時間管理和自信等為主,頂層是個人的發展潛力,依次遞進。
基于上述能力模型,要在高職院校中開展職業核心能力教育,一定要注重實效性和形式創新。當前,高職院校非常重視核心能力教育,各校百花齊放,成功案例比比皆是。有三大共性的做法:一是高職院校的職業核心能力教育應滲透于專業技能教育之中,二是要注重職業核心能力教育的顯性課程體系建設,三是要通過第二課堂、第三課堂(校外實踐)活動、校企合作來共同推進職業核心能力教育。這些做法都是圍繞職業核心能力模型對學生開展能力培養,滲透在高職院校日常教學管理和創新創業教育中。
三、“體驗式”職業核心能力教育融入專業課程體系
只有在專業課教學中創設接近企業實際的或重復經歷的情景機會,教學內容與企業一線工作相接近,學生才能在這種情境下,憑借自己的情感和直覺,去感受、體味和領悟,從而產生情感、知識和能力。所以,在開展“體驗式”核心能力教育的過程中,要以專業課程教學作為培養高職學生核心能力的主要渠道,建立學生職業核心能力測評系統,構建全員參與的高職學生“體驗式”核心能力課程體系。
現代高職教育強調產學研一體化,學校與企業無縫對接,這個接口關鍵就是看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和職業特定能力。“體驗式”專業課程教學和核心能力教育要結合在一起進行研究,以期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更能培養學生的能力,尤其是創新能力,并在教學中滲透思想教育,陶冶學生的情操,鍛煉學生的堅強意志和品格,培育學生的獨立自主能力。專業課的“體驗式”核心能力教育的真正價值是教師創設職業場景(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學習中獲得職業感受、工作過程和體驗情感,最終形成自己良好的職業修養,從而達到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目標。
以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為例,以培養高職學生具備滿足社崗位需求的職業核心能力為目的,建立了“體驗式”核心能力教育課程體系,利用“校中廠”“廠中?!遍_展企業認知實習、生產性實訓、專業綜合實訓等“體驗式”導入課程,以及通過戶外活動、創業基地等開展職業規劃與自我管理、職業溝通與團隊合作、就業與指導等專項課程,針對高職學生在職業核心能力養成中必需的能力和素質進行指導和訓練,幫助學生提高社會適應和發展能力。
上述課程安排在三年教學計劃中實施,專業特定能力培養分為初級、中級、高級三個階段,職業核心能力囊括了人際關系、團隊精神、職業規劃、營銷財務、可持續發展等內容。
職業核心能力模型融合在專業課程體系和實踐體系中,教師在不同的課堂中運用形式豐富的教學手段,點燃學生內心的學習激情,師生共同融入教學情境中。從而體現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做中學”,通過體驗發現問題、探究知識、解決問題,讓學生在體驗中即時感受無形的概念,通過體驗來領悟深刻的道理,并形成自己的認知。
同時在第二課堂、協會社團、團學組織、三下鄉等活動中,體驗職業和非職業的核心能力培養過程。學校給學生建立核心能力學分銀行,在課堂外的學習、工作、娛樂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也能實現寓教于樂的效果。
四、“體驗式”職業核心能力教育的實施
職業核心能力的體驗應在職業環境中進行,應滲透于專業技能教育之中,學生在企業真實的工程案例引導下,由具有企業工程經驗的“雙師型”教師進行指導,來完成職業工作,重點培養在校高職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規范、職業技能和創新創業精神,從而提高學生的職業競爭力。
1.突出職業道德教育
職業核心能力的核心是職業道德教育,并且應無形地融入專業教學之中??梢酝ㄟ^“體驗式”企業認知實習、勞動模范進校園、聘請企業能工巧匠擔任職業道德教育兼職輔導員等形式,通過學生學習中心、工程師訓練營、社團協會等平臺,指導學生在技能訓練中自覺培養職業道德素質。因此,加強專業課程建設和改革的同時,職業道德教育尤為關鍵。
2.突出職業規范意識的培養
職業規范意識是職業內在的規范、要求以及提升,是從事一定職業的人們在職業活動中所形成發展起來的道德意識、道德規范以及道德行為的總稱。如時間管理能力、有效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敬業精神、團隊精神,還有重要一點就是個人價值觀和公司的價值觀能夠銜接?,F代企業的職業規范要求的重點是“精工細作,優質高效;遵章守紀,規范操作;愛護設備,降低損耗”。為培養在校高職學生的職業規范意識,高職學生可在企業一線或企業環境中,通過定崗實習、實驗實訓、工學交替、素質拓展、“體驗式”職業活動等形式,接受職業規范意識的養成教育。
3.突出職業技能的提升
職業技能提升的重要路徑有一體化教學、實驗實訓、定崗實習(工學交替)等,其中頂崗實習(工學交替)是實現學生畢業后快速與崗位無縫對接的一種實踐教學模式。以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為例,為提升學生職業能力,試點“三年三階段實習”計劃。第一年,學生學習專業基礎知識(基本素質及繪圖、儀器儀表使用等基本能力),培養專業認知,進行崗位體驗(兩周到一個月),目的是讓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基礎上到企業去初步體驗職業崗位場景,了解崗位特征及崗位要求等。第二年,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現場編程、PLC技術、運動控制等),進行生產性實訓(1個月),目的是讓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后到企業對應崗位去,進行專業頂崗實習,深層次體驗實踐職業崗位,全面訓練職業素養。第三年,對學生進行專業綜合能力培養,學生進行畢業設計、就業頂崗實習(4-6個月),主要是通過專業知識與畢業實習相結合的頂崗實習,滿足學生的就業需要,培養學生的崗位勝任能力、崗位適應能力與可持續發展能力。
4.突出創新創業能力的提高
創新創業教育是以培養創業意識、創業精神、創新創業能力為主的教育。在學生學好專業課程的基礎上,以專業社團為依托,以專業“技能競賽”為載體,以“創業計劃大賽”為重點,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競賽是一種“體驗”平臺,無論是技能競賽還是創新創業大賽,層層選拔,人人參與,能惠及到大多數學生。創業實體是一種“體驗”平臺,能發揮學生的創業熱情,展現學生的創業想法。與創業中心、緊密合作企業、共享型公共實訓中心合作,多方共建形成合力育人機制,從而激發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五、小結
“體驗式”職業核心教育的師生關系是通過教學中的交往、對話、理解而達成的“我—你”關系,而不是單純的“授—受”關系?!绑w驗式”職業核心能力教育只有在專業課程體系的每個環節中去體驗,讓體驗成為一種無意識,讓體驗成為一種習慣。其關鍵在于創建真實的體驗環境,引入真實的體驗項目,融入真實的體驗過程,品味真實的體驗結果。
總之,學生的知識不是靠“灌”出來的,而是通過體驗“悟”出來的,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須躬行”。
參考文獻:
[1]潘鑰舟.體驗式教學的理論與應用[J].天津職業技術院校聯合學報,2006(11).
[2]黃道平.高職院校“體驗式”職業素質教育的思考與實踐[J].中國高等教育,2009(15).
[3]錢永林.高職院校職業素質教育模式的創新[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6).
(作者單位:常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