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針對甘肅省陽山金礦區探礦坑道施工的具體實際,對施工中存在的可能導致礦山傷亡事故的各類潛在不安全因素,以及解決方法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探礦坑道;不安全因素;措施
1 概述
自80年代中后期開始,對甘肅省文縣陽山金礦區的勘查工作采用了多種手段進行。而經過前期的各種工作手段驗證,發現礦區礦體具有規模小、垂向深、形態多樣的特點,其復雜程度為第Ⅱ~Ⅲ勘探類型[1]。因此,礦區資源量的增加相對更多依賴探礦工程,特別是坑探工程的投入。因此,確定目前本區勘查主要以坑探為主。坑道勘探工序包括穿孔、爆破、鏟裝、運輸、防排水、通風等,因此,在坑道探礦過程中會存在著許多可能導致礦山傷亡事故的潛在的不安全因素。因此,勘查危險源、采取防范措施,已成為當務之急。
2 當前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探礦工程實施的生產過程中存在著許多可以威脅人身安全、財產損失事故的潛在不安全因素,即礦山危險源。礦山危險源一般都具有以下特點,其本身含有的能量較高,一旦引發事故,大多數造成的傷害比較嚴重,而且在同一個作業場所存在有多種危險源。本論文對不安全因素進行了識別分析,并將其分為以下幾種:
(1)坑探設計不合理造成的不安全因素;(2)各種器材、設備裝置的老舊落后所引起的不安全因素;(3)自然因素形成的災害;(4)地質災害和環境污染造成的有害因素。
3 原因分析
(1)坑探設計的不合理可能形成礦山地壓、危險巖(礦)體等,陽山金礦礦山的主要井巷工程有平巷、天井、盲斜井、各種硐室等[2]。這些井巷多數既用于探礦運輸又用于行人。與此相關,若井巷開挖不合理或支護與維護不善,或未按要求對危險區域進行支護或未執行頂板管理制度,將會遭到破壞,既影響正常探礦工作,又不能排除危險的巖(礦)體引發片幫冒頂,傷害作業人員的可能。
(2)坑探器材、設備老舊落后多造成爆炸事故、機械傷害、中毒窒息、火災等一系列危險因素。爆破是礦山生產的主要工序之一,在生產過程中將廣泛利用炸藥爆炸釋放出的能量掘進井巷。爆破器材在運輸、存放、使用過程中如違章操作,很容易發生爆炸事故,甚至引起CO、SO2等有毒有害氣體的中毒窒息[3]。爆破材料是礦山安全生產過程中很重要的危險因素,爆破安全問題是礦山安全生產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同時,掘進過程中的各種生產機械設備保養或使用不當,不但會引起設備損壞,影響掘進速度,還會造成井下作業人員傷亡的嚴重后果。
(3)自然災害在施工過程中形成的危險因素多為雷擊、惡劣天氣、水災、地震等。研究區礦體頂板裂隙發育,富水性差,在礦山施工過程中隨工程深度的加深,頂部第四系殘坡積孔隙水可經過裂隙滲漏到礦坑堆積影響排水[4],地表水沿陷落帶或移動帶進入井下,可能導致礦井水災的發生,影響作業,甚至造成事故。
(4)礦區本身屬于地質災害多發區,在各種地質作用下,區內巖石較破碎,且巖石多為灰巖,受風化剝蝕作用,節理發育,極有可能在暴雨或冰凍情況下,發生巖崩或形成一堆堆滾石[5]。因此,山坡滾石和巖崩的發生不僅會對礦山建設、礦區的鉆探、坑探施工進展產生影響,還會對人身安全造成威脅。而在礦山的開采過程中會堆積各種廢石、廢土堆等固體廢物,這些廢石和剝離廢土的堆置占用、破壞土地,嚴重會導致廢石滑動塌方;且礦區中Hg、As、Sb、Pb等有害元素的含量較高[6],廢石堆受到雨水沖淋,溶出微量元素、有害重金屬的量將直接導致水污染和土壤污染。
4 對策研究
4.1 安全管理措施
(1)建立健全安全的生產責任制。制定各類與安全生產有關的規章制度,如礦山安全檢查、作業人員安全意識培訓、事故預防制度、事故處理條理制度、各設備的安全檢查制度等;制定并完善作業安全規程和各工種操作規程[7]。
(2)沿用最新的技術、配置新的設備及學習新的工藝,對有關人員進行專門培訓,使井下工作人員具備安全專業知識,具有領導安全生產和處理礦山事故的能力。
(3)嚴加監管特殊區域、危險崗位和具有危險信號的設
備。
4.2 安全技術措施
(1)坑探工程應嚴格按照地質設計、工程設計施工。
(2)要不定期的對影響坑探工程安全施工的各類器材、設施、設備、材料、工具等進行檢查、修理、更新。
(3)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切實做好防護工作——礦塵防護、有毒物質防護、火災防御、易爆物品防護、雷電防御、水災、坍塌、雪崩的防護等安全工作。
(4)注意及時根據具體的工程地質條件和巖土性質特征
進行有效支護,注意邊坡的穩固性和及時排水,在進行施工活動時要注意盡量減少對地質環境的影響,根據井巷穿過的礦巖情況采取相應的支護措施,加強井巷維護。并加強環境地質的調查,調查并總結研究區的地質條件、環境條件,掌握區內各類地質災害發生的規律性。
5 結束語
文章通過對勘探過程中潛在存在或可能發生的危險、險性因素進行的詳細的分析,認為探礦過程中主要存在冒頂片幫、沖擊地壓危險、水電氣危險、邊坡失穩、棄渣誘發坡面泥石流、尾礦礦堆有害元素流失、土壤污染、噪聲污染、水源污染、大氣污染等危險、有害因素,并提出了相應的安全管理、技術對策措施。建議采用先進的生產技術、安全的設備以及設計合理的探礦方案,盡可能增強施工過程的機械化程度,減少并鏟除危害工作人員健康的不安全因素。
設計建議在礦山探礦過程中,應對造成重大事故發生的觸發條件進行排序,分清主次關系和輕重緩急,派專人管理,采取強有力措施,嚴格控制主要觸發條件。同時對其他非主要危險、有害因素和次要觸發條件也要采取相應的安全技術和管理措施,徹底消除事故隱患,可以確保礦山安全生產。
參考文獻
[1]付友山,劉斌,郭海龍.陽山金礦探建結合項目坑內探礦方案設計安全專篇[M].沈陽:長春黃金設計院,2013,8.
[2]張復興,侯俊富,張存旺,等.甘肅陽山超大型卡林類卡林型復合式金礦床特征[J].中國地質,2007,34(5):1062-1072.
[3]吳春俊,謝杰橋,朱斌,等.甘肅文縣陽山礦帶巖金普查設計報告[R].成都:中國人民武警黃金部隊第十二支隊,2013.
[4]李石橋,沈睿文,郭俊華.陽山金礦床開采技術條件分析[J].黃金地質,2005,26(1):18-21.
[5]中國人民武警黃金部隊第十二支隊.安壩礦段南部金礦普查報告[R].2007.
[6]閻鳳增,齊金忠,郭俊華.甘肅省陽山金礦地質與勘查[M].北京:地質出版社,2010.
[7]金永鐸,馮安生.金屬礦產利用指南[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