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世界范圍內,電力市場改革是電力改革的主旋律,對于中國來說也是必然選擇。現階段,我國電力市場中,占支配地位的仍然是政府定價,電價形成機制尚未有效形成。基于此,在分析我國的電力體制改革與電力市場改革的基礎上介紹了一種新的電力市場營銷模式,該模式可以打破壟斷、引入競爭,用戶具有自由的選擇權和議價權,電力買賣可以由管制壟斷型轉變為競爭服務型。
關鍵詞:電力市場;改革;體制;營銷
引言
法律、經濟等手段是電力市場的主導,本著公平競爭、自愿互利的原則,對電力系統中發、輸、供、用等各成員組織協調運行的管理機制和執行系統的總和。電力市場具有開放性、競爭性、計劃性和協調性的特點,與普通的商品市場相比,電力市場具有計劃性和協調性;與傳統的壟斷的電力系統相比,電力市場具有開放性和競爭性。目前,我國還未建立完善的電力市場機制。
基于我國電力市場的實際狀況,文章重點討論以下幾點內容:(1)我國電力體制改革;(2)我國電力市場改革;(3)我國電力市場模式展望。
1 我國電力體制改革
回顧我國的電力體制改革軌跡,大體可分為六個階段:
1.1 政企合一、壟斷經營(1949-1985)
這一階段,政府是電力行業的管理者,具有雙重的職能,既制定政策與規約,也參與行業管理。在這個階段,電力行業唯一的生產經營者是國家,有“政企合一、國家壟斷經營”的特點。
1.2 政企合一、發電市場逐步放開(1985-1997)
在這個時期,國家調整了相關管制政策,放開了發電市場,允許新的投資者進入,發電市場不再是獨家經營,大批的地方政府和外資進入發電市場,有效推動了電力市場的發展。此階段,政府的管理體制本質沒有改變,仍然存在著明顯矛盾。
1.3 政企分離(1998-2000)
在這個時期,電力體制改革有了更深層次的推進,重點要解決政企不分的詬病,在我國部分省市推行了“廠網分開、競價上網”的改革試點,并且撤銷了電力部,成立了國家電力公司。此階段,政企不分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改善,但電力市場仍然是計劃與壟斷占主導。
1.4 廠網分開(2000-2002)
這一階段,以“廠網分開”為標志進行電力體制改革,將國家電力公司按業務分為兩大塊:電網與發電,并進行了重組。2002年底,在電網方面,成立國家電網公司和中國南方電網公司;在發電方面,成立了中國華電集團公司、中國大唐集團公司、中國國電集團公司、中國華能集團公司、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五大發電集團公司。此階段,發電與輸電實現了分離,發電市場呈現了多元化發展,我國的電力供應基本充足,但是電力輸配以及電力營銷的壟斷性并沒有解決。
1.5 主輔分離(2003-2011)
這一階段的改革由于阻力較大,歷經時間較長,除去送變電施工的電力修造、勘探、設計等輔業資產被分離出電網公司。2011年9月,組建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這兩大電力建設公司的成立標志著我國“主輔分離”電力體制改革的完成。
1.6 輸配分開(2012-至今)
現階段,我國的發電機裝機容量以及電網規模都有了成倍增長,廠網分開的改革后,發電市場進一步放開,五大發電集團以及地方發電廠之間的競爭加劇,發電側的市場化改革有了成效,但政府依然占主導地位,上網電價與銷售電價未形成市場化。
2 我國電力市場改革
對于電力市場改革,應該分析能源行業、電力體制現在出現了哪些問題,這些問題是不是妨礙了實現大的目標。我國的電力市場應該更加深化的科學改革,應該逐步放開用戶選擇權和議價權,實現電能買賣從管制壟斷型向競爭服務型轉變。
第一,同步放開110kV及以上專變用戶,同時確定開放其他用戶的時間表。其中,行使選擇權的用戶須按比例承擔可再生能源補貼。
第二,在國家電網與南方電網公司的基礎上成立各級購售電公司,購售電服務公司負責在過渡期為無選擇權和不行使選擇權用戶提供購電代理服務,承擔普遍服務職責。以直接補貼取代交叉補貼。
第三,在多個層次成立電力交易中心,這一中心是獨立的,包括國家層面、區域層面與省級層面,同時賦予交易中心自主權,自由進行培育各種交易品種,實現互動交易的形式多樣化。
3 我國電力市場模式展望
從1987年起,英國進行了大規模的電力體制改革,用戶市場發生了巨大變化,大用戶購電有了更大的靈活性,可以自由選擇供電方,自主的選擇電力公司或者發電廠。
阿根廷自1991年開始進行電力改革,將發電系統、輸電系統與配電系統進行私有化改革,形成了圖1所示的電力市場。
圖1 阿根廷電力市場
在接受電力調控中心調控的前提下,發電公司可以進行自主的電能輸出。以阿根廷模式為例,其同時開放了發電、輸電與大用戶市場另外,用戶也可支付一定的輸送費從第三方(非本地電力供應方)購買電能。發電市場與用戶市場的開放,有利于阿根廷電力市場競爭機制的形成,這種電力市場形成后,不僅可以吸引外資,而且可以形成多家辦電的局面。
我國電力體制經歷了幾個階段的改革,電力市場具有中國特色,依據我國的具體國情,針對電力市場提出幾點改革建議,如圖2所示。
發電側:我國發電側實現了多元化發展,發電企業包括國有企業投資的獨立發電廠以及電網公司下屬發電廠。目前,電廠的投資、建設與經營尚未向民營企業開放,電廠的上網電價還受政府的調控,民營電廠的投入將會使發電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以純市場的手段激發營銷模式的改革。在發電側,供應商可包括:國有獨立電廠、電力公司電廠、民營獨立電廠以及境外購電,此模式的形成,勢必會對費用較高、環境危害較大的火電廠產生沖擊,可能會導致小機組火電廠的虧本運營。
輸電側:輸電網絡承擔著跨省、跨區的高電壓、大容量的電力傳輸,關系到整個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輸電側不向民營企業開放,成立全國范圍的國有輸電公司,負責運營500kV、750kV、800kV、1000kV超(特)高壓交、直流輸電網絡。輸電網絡的作用類似于高速公路,輸電公司只負責電能的轉運,不參與電力營銷,由政府制定出臺相應的電力轉送價格。
配電側:配電側是電力市場的關鍵環節,負責電力營銷。完全開放配電銷售市場,可成立多個配電公司,包括國有配電公司與民營配電公司,各個配電公司可依據發電側電廠的上網電價來決定購買,也可通過輸電公司來購買跨省、跨區電廠的電能,而且各個配電公司之間也可以進行電力交易。配電側的靈活性、多元性會極大的刺激電力市場的競爭性。
用戶側:依據用戶年用電量將用戶分為大用戶與一般用戶。大用戶對電力的購買具有較大的選擇權與主動權,可選擇從各個配電公司購電,也可從各個電廠直接購電,也可通過輸電公司進行異地購電,與目前相比,一般用戶的購電自主權也有所提升。
圖2所示的我國電力市場營銷模式展望可以有效推進我國的電力改革,可以實現“打破壟斷、引入競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健全電價機制、優化資源配置”的改革目標,使用戶擁有自主的選擇權和議價權,實現電力買賣由管制壟斷型轉變為競爭服務型。
4 結束語
電力市場改革需要長期推進,目前已實現了政企分開、廠網分開、主輔分離,輸配分開與競價上網是下一階段的努力方向,打破電力壟斷專營體制與賦予用戶購電選擇權等是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甘德強,楊莉,馮冬涵.電力經濟與電力市場[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
[2]于爾鏗,韓放.電力市場[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1998.
[3]杜松懷.電力市場[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8.
[4]尚金成,黃永皓,夏清,等.電力市場理論研究與應用[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2.
[5]施海熊,范春菊,李曉剛.人工智能在電力市場競價策略中的應用[J].華東電力,2006,5:47-51.
[6]王云靜.混沌遺傳算法在電力市場競價策略中的應用[J].計算機與數字工程,2008,12:20-23.
[7]楊尚寶,馬忠貴,王洪泊,等.電力競價上網的博弈模型與算法[J].電力自動化設備,2009,29(4):63-65.
[8]李濤,蔣傳文,侯志儉.發電側電力市場的成本報價模型[J].水電能源,2001,19(3):62-63.
[9]張粒子,鄭華.區域電力市場電價機制[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4
[10]吳昌南.中國電力市場化改革研究[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李璨(1989-),男,碩士,主要從事二次檢修的工作。
郭銘(1987-),女,本科,主要從事資產運營方面的工作。
曹志恒(1987-),男,碩士,主要從事變電運維方面的工作。
喬凱(1986-),男,本科,主要從事二次檢修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