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在社會經濟穩健發展的背景下,我國電力事業也呈現了快速的發展勢態。為了確保電力供應的穩定性、充足性以及安全性,做好配電網規劃工作,滿足電力需求便顯得非常關鍵。文章在分析配電網規劃中電力需求預測傳統方法的基礎上,進一步對配電網規劃中電力需求預測的現代化方法進行探究,希望以此為配電網規劃設計的完善及優化提供具有價值的參考憑據。
關鍵詞:配電網;電力需求;預測方法
引言
在整體電力系統當中,配電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與此同時,配電網在聯絡輸電系統和用戶用電設備兩者之間起到了中心樞紐的作用[1]。為了滿足供電需求,同時確保電力供應的穩定性及安全性,做好配電網規劃設計工作非常重要。而要想使配電網規劃設計工作得到有效優化,采取行之有效的電力需求預測方法非常關鍵。鑒于此,文章對“配電網規劃中電力需求預測方法”進行了分析與探究,意義重大。
1 配電網規劃中電力需求預測傳統方法分析
現狀下,對于配電網規劃中電力需求預測來說,主要做出的研究分為兩大部分:其一為針對總量負荷預測作出的研究;其二為針對空間負荷預測作出的研究。具體內容如下。
1.1 總量負荷預測
對于總量負荷預測來說,指的是針對總體規劃區負荷以及電量采取預測措施。近年來,現代化科學技術呈現了快速的進步及發展,在這樣的趨勢下,關于配電網規劃中電力需求預測方法也變得越來越多。基于整體層面分析,針對總量負荷預測作出的方法由以往的傳統預測方法過渡得到了現如今智能預測方法,具體包括:傳統模式下的預測方法。對于傳統預測方法來說,一般是一負荷歷史數據和負荷影響因素兩者之間的相關性為依據,進而對負荷預測模型加以構建。其預測方式有二:其一為趨勢外推預測;其二為回歸模型預測[2]。首先,對于趨勢外推預測來說,主要是一負荷的改變勢態為依據,進而針對未來負荷值進行有效預測。此類方法主要的優勢為數據相對較少,與此同時,工作量也比較小。但此類方法也潛在一些不足之處,主要為只表現在負荷數據的擬合方面,而對于負荷的影響因素對負荷產生的影響也有所忽視。對于回歸模型預測來說,主要是以負荷值和影響負荷的一些相關性因素為依據,如經濟因素、氣候因素、社會因素等,進而構建出預測模型。因影響因素和負荷值兩者間存在的關系具備多樣化的特點,并且影響因素自身潛在多面性,所以在不同狀態下的負荷預測,需采取不一樣的回歸模型。此類方法的優勢為預測簡易,技術比較成熟。但同時也存在一些缺點,包括對樣本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需要樣本具備較好的分布規律以及發展勢態。除此之外,在有些時候,還存在很難確立相適應的回歸方程的情況。
1.2 空間負荷預測
傳統模式下,對于電力需求預測方法當中的預測對象來說,只是某一個供電區域當中的供電設備的負荷消耗總電量,雖然能夠對未來負荷的大小預測出來,但是對于未來負荷的具體位置及分布,則很難預測出來[3]。現狀模式下,在電力系統管理從以往的粗放型管理過渡到現如今的精細化管理,使得傳統模式下的電力需求預測難以使電力系統的規劃建設及要求得到有滿足。與此同時,也難以作出有效的決策。在上述趨勢下,便使得空間負荷預測的發展得到了有效促進。對于空間負荷預測來說,指的是將規劃區以一定的原則為依據,進而劃分為若干個小區域,經分析與預測,使各個小區域基于規劃年當中的土地利用情況得到有效確立,同時也使負荷密度得到有效確立。進一步對整體規劃區域基于規劃年當中的負荷數量進行預測,同時對其分布的方位進行預測[4]。針對空間負荷預測采取的趨勢類SLF法、多元變量均存在一些不足之處。總而言之,傳統模式下的配電網規劃中電力需求預測方法潛在一些不可取之處。所以,下面作者就針對配電網規范中電力需求預測現代化方法進行分析。
2 配電網規劃中電力需求預測現代化方法分析
2.1 基本流程分析
對于配電網規劃中電力需求預測來說,為了使預測方法更加優化與完善,便需要具備一個基本的流程。從長期工作經驗來看,主要流程如下:(1)對預測目標及內容加以明確。一方面,針對配電網規劃區域的年用電量進行有效預測,以此使電網以及電源的建設進度得到合理、科學的安排。另一方面,需對配電網規劃地區未來負荷的空間分布采取有效預測措施,進而使變電站、開關設備方位以及投入建設時間能夠得到合理、科學的編排。(2)對相關數據資料進行收集、整體。即收集配電網規劃中電力需求預測相關的數據資料,進一步完成資料的整體、分析,以此為后預測模型的構架提供有效信息依據。(3)對預測模型加以構建。結合以上整理的有效數據,并融入預測技術,構建出與地區電力需求相適應的預測模型[5]。(4)構建好預測模型之后,進一步完成預測,并對預測結果進行綜合分析,然后對電力需求預測報告進行編寫,最后針對電力需求預測進行滾動修編管理。
2.2 預測方法分析
對于配電網規劃中電力需求預測現代化方法而言,也需分為兩大模塊:其一是針對總量負荷預測采取的方法,現代化下通常采取智能預測方法;其二是針對空間負荷預測采取的方法,現代化下通常采取用地仿真類SLF法。下面作者就從這兩方面進行論述:(1)智能預測方法。針對傳統預測方法的不足,現代化下提出了智能預測方法,主要的智能預測方法包括灰色模型預測、神經網絡預測、模糊預測以及優選組合預測。現如今,優選組合預測是一種不錯的預測方法。對優選組合預測來說,又可進一步細分為兩類:其一是對規范的權重加以選取,進而把幾類預測方法所獲取的預測結果進行加權平均,進而完成相應的預測;其二是基于幾類預測方法當中,對誤差最小的加以應用,或者擬合優度最優化模型,將其最為預測的優化模型選擇[6]。優選組合預測作為智能預測方法中使用率最高的一類,其主要優勢為能夠使預測的精準度得到有效提升,同時預測過程產生的誤差大大降低,進而使總量負荷預測的預測需求得到有效滿足。(2)用地仿真類SLF法。對于用地仿真類SLF法來說,主要是對規劃年規劃區土地利用的特點與發展規律進行分析與預測,進而將與之對應的電力負荷方位、數量以及時間分布預測出來。用地仿真類SLF法具備多方面的優勢,能夠將未來負荷的空間分布情況精準地預測出來,同時還能夠滿足長期規劃需求。
3 結束語
通過文章的探究,認識到配電網規劃中電力需求預測傳統方法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因此,針對配電網規劃中電力需求預測現代化方法展開研究便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作用。對于總量負荷預測,主要的智能預測方法包括灰色模型預測、神經網絡預測、模糊預測以及優選組合預測。對于空間負荷預測來說,用地仿真類SLF法是一種不錯的預測選擇。總而言之,需根據不同區域的不同預測需求,采取有針對性的預測方法,從而確保預測的精度與準度,進一步為我國電力事業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棟.配電網規劃中電力負荷預測方法探討[J].科技與創新,2014,4:27-28.
[2]鐘清,孫聞,余南華,等.主動配電網規劃中的負荷預測與發電預測[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4,19:3050-3056.
[3]肖裕富.配電網規劃中電力負荷預測中的關鍵問題分析[J].科技經濟市場,2014,6:80-81.
[4]馬建.電力系統負荷預測方法在配電網規劃中的實踐探析[J].科技展望,2014,21:158.
[5]陶毅剛.淺談南寧市配電網電力需求負荷預測方法[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3,8:132-133.
[6]徐衛東.城市配電網規劃中電量及負荷預測方法研究與實踐[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2,20:174-175.
作者簡介:秦毅(1978-),男,安徽省池州市人,工作單位:國網安徽省電力公司池州供電公司,職務:工程師,研究方向:配電線路、配電設備。